接下来李峰很快就收敛了情绪,重新恢复了那份属于技术负责人的冷静与沉稳。
随后他拿起桌上的笔记本和几份关键的技术文件,转身走出了自己的办公室。
计算机项目这边,虽然他已经制定了详尽的后续计划,但临走之前,该做的交接和叮嘱,一样都不能少。
项目组的核心办公室里,王教授和费教授正围着一张大图纸,和几个小组长讨论着什么,见到李峰进来,众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
“李总工,跟司长汇报完了?”王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关切地问道。
“嗯,汇报完了。”李峰点点头,走到众人中间,将手里的文件摊开在桌上,“王教授,费教授,我得回陶瓷厂那边几天,二期项目的自动化产线到了设备安装和调试的关键节点,我必须得过去盯着。”
听到这话,费教授眉头微微一皱,有些担忧地说:“你这一走,这边万一碰到什么棘手的问题怎么办?虽然有方案,但实际测试中总会冒出些意想不到的状况。”
费教授是纯粹的技术专家,想问题总是从最稳妥的角度出发。李峰作为整个项目的灵魂人物,在他看来,是一刻都不能离开的。
“费老您放心,”李峰笑了笑,指着桌上的文件解释道,“我把接下来两周的详细测试计划、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都整理出来了”
“这份是《系统稳定性压力测试流程》,这份是《外设兼容性列表及调试手册》,还有这份是《数据异常状态应急预案》”。
“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已经做了预演和推算,真要是有解决不了的突发问题,我会让厂里给我装条电话专线,随时可以沟通。”
李峰条理清晰地将自己的安排一一道来,准备得滴水不漏。他不仅预想了常规工作,甚至连意外状况的应对方案都提前做好了。
王教授拿起那几份文件翻了翻,越看越是点头,眼中满是赞许:“李总工你考虑得很周全,比我们这些老家伙想得都细”
“行,你就放心回去吧,这边有我们盯着,出不了岔子。你说的对,陶瓷厂那边也是咱们自己技术的试验田,早一天搞成功,我们这边的数据也就多一份参考。”
“没错,理论要结合实践嘛。”李峰顺势说道,“各位老师和组长,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项目的大方向由王教授总览,具体的技术细节和测试执行,就辛苦费教授多盯着了。”
“放心吧,交给我们。”众人齐声应道。
把工作交接妥当,李峰又去和各个小组的核心成员简单开了个短会,把一些关键的技术节点和注意事项反复强调了一遍,直到确认所有人都心领神会,他才彻底放下心来。
从研究所出来时,已经是下午。
一辆挂着部里牌照的吉普车早已等在了楼下。
李峰拉开车门坐了进去,车子缓缓驶出研究所的大门,汇入了京城宽阔的马路上。
车窗外,已是深冬景象。夏天时还郁郁葱葱的行道树,此刻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在凛冽的寒风中指向灰蒙蒙的天空。路上的行人都裹紧了棉衣,缩着脖子,口中呼出的白气迅速被风吹散。
李峰看着窗外的景象,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他记得自己刚来到这个研究所,一头扎进这个计算机项目时,还是盛夏光景,知了在窗外叫得人心烦意乱。
一转眼,几个月的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淌过,冬天都已经这么深了。
这几个月,他几乎是连轴转,每天都泡在图纸、数据和各种实验里,对时间的流逝都有些模糊了。但此刻,看着这熟悉的、却又带着几分萧瑟的街景,他才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确实过得飞快。
车子一路向东,驶进城区,周围的景象也渐渐开始变的熟悉起来。
当那熟悉的“五星陶瓷厂”几个大字出现在视野中时,李峰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车子刚在办公楼前停稳,朱厂长就带着吴厂长和向副厂长快步从楼里迎了出来,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
“哎呀,李厂长!可把你给盼回来了!”朱厂长人未到,宏亮的声音先到了。
他几步上前,用力地拍了拍李峰的肩膀,那力度,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
“朱厂长,吴厂长,向厂长。”李峰笑着跟几位领导一一握手。
“欢迎回家!”朱厂长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你小子,现在可是咱们部里的大红人,我们想见你一面都得跟郑副司长打报告了!”
“厂长您可别取笑我了,”李峰诚恳地说道,“不管走到哪,陶瓷厂就是我的家,我就是厂里的一份子。”
这话说的,让在场的三位厂领导心里都熨帖得不行。
吴厂长也高兴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二期项目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设备陆续进场,就等你这个总指挥来拍板拿主意了!”
向副厂长也连连点头:“是啊,李副厂长,大家伙儿可都憋着一股劲儿呢,只要这二期项目顺利投产咱们厂,不!咱们整个轻工业系统的陶瓷行业,那都得是另一番光景!在座的各位,可就都是功臣了!”
这话说的在理,二期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五星陶瓷厂的未来,更是朱厂长、吴厂长他们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峰的回归,无疑是给他们吃了一颗最强的定心丸。
简单的寒暄过后,朱厂长一挥手,显得有些迫不及待:“走,小李,别在办公室待着了,我先带你去二期项目那边看看!保你大吃一惊!”
“好。”李峰点点头,他也正想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的进度。
一行人坐上厂里的小车,朝着厂区东边开去。
二期项目的驻点选址在距离分厂主厂区十几分钟车程的一片开阔地上。
车子在硬化的道路上行驶,很快,一片热火朝天的巨大工地就呈现在了李峰眼前。
还没下车,李峰透过车窗,就已经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撼到了。
记忆中,他离开时这里还只是一片刚刚平整出来的空地,零星打了一些地基。可现在,一排排崭新的红砖厂房已经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冬日的阳光下,高大的烟囱直指天际,厂房的钢结构屋顶在阳光下反射着金属的光泽。
整个工地上,人头攒动,车来车往。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在脚手架上忙碌,穿着蓝色工装的技术员们拿着图纸在现场比比划划,远处几台吊车正缓缓地将巨大的金属构件吊装到位。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的号子声,交织成了一曲激昂雄浑的建设交响乐。
“怎么样?”朱厂长一脸得意地看着李峰脸上惊讶的表情,随后他开始对着李峰开始炫耀道:“这速度,还可以吧?”
李峰由衷地赞叹道:“何止是可以,这速度已经超过我最乐观的预计了!我原本以为,主体厂房封顶至少也得是年底了。”
“哈哈!”朱厂长爽朗地大笑起来,“你可别小看了咱们工人的干劲!自从你的规划图和效果图在厂里公布之后,大家伙儿的心气儿高着呢!为了早日建成咱们自己的现代化生产线,工程队这边是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施工!都说咱们的新厂房,一天一个样!”
听着朱厂长充满自豪的话语,看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工地,李峰心中的那股干劲,再次被彻底点燃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