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里的欢呼声渐渐平息,但每个人脸上那股子发自内心的兴奋劲儿还没散去。
王教授和几位老专家正围着原型机,像是在欣赏一件绝世的艺术品,嘴里不停地讨论着刚才测试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的跳动。
李峰没有去打扰他们,他知道,这种纯粹的技术喜悦,是属于他们这些奋斗了一辈子的科研工作者最宝贵的时刻。
他此刻悄悄退出了机房,回到了自己那间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还残留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和焊锡的味道,桌上堆满了图纸和技术资料。
李峰坐下来,给自己倒了一杯凉白开,心中的激动也慢慢沉淀下来,转化为对下一步工作的冷静思考。
原型机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它证明了自己带来的那些超越时代的技术理论是可行的,是能够被这个时代的材料和工艺水平复现出来的。
但理论终究是理论,技术最终要服务于生产。
它的第一个应用目标,李峰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数控机床。
只有将这台笨重的计算机与精密机床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程序化控制加工,才能彻底解放生产力,为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带来一场革命。
这才是他这个项目的真正核心价值所在。
他从一堆图纸中,抽出了几张关于数-控机床控制系统接口的草图,拿起铅笔,开始在上面圈圈画画,标注着需要修改和优化的部份。
大脑高速运转,一个个数据流、一个个控制逻辑在他脑海中清晰地浮现。
就在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桌上的黑色电话机突然“铃铃铃”地响了起来,声音急促而响亮,在这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李峰放下铅笔,伸手抓起了沉甸甸的听筒。
“喂,你好,我是李峰。”
“李峰!是我,老朱!”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粗犷而洪亮的大嗓门,带着一股子热火朝天的干劲儿,正是五星陶瓷厂的朱厂长。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李峰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感觉一下子从尖端的计算机科研现场,被拉回了那个满是泥土芬芳和窑火气息的陶瓷厂。
“朱厂长,您好啊,厂里最近怎么样?”
“好!好得很!”朱厂长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背景音里还能隐约听到机器的轰鸣和工人们的号子声,“我跟你说个大喜事!咱们的二期工程,厂房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完工了!上个星期刚刚通过了验收!现在,就到设备安装的阶段了!”
这个消息让李峰精神一振。
“这么快?那可真是太好了!”
“可不是嘛!”朱厂长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全厂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儿呢!你之前寄过来的那些图纸,我们也都找最好的老师傅带着徒弟,加班加点地把零件给捣鼓出来了,全都按照你的要求,一丝一毫都没差!现在,几百个大大小小的零件、轴承、电机,都堆在新建的车间里,就等着组装了!”
说到这里,朱厂长的声音顿了顿,语气里带上了一丝期待和询问:“李峰啊,你看……这最后一道关,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关,是不是……”
话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
李峰当然知道朱厂长的意思。
那些流水线设备,虽然零件都是按照图纸生产的,但组装起来,尤其是涉及到传动系统和控制单元的调试,那可不是单靠图纸就能解决的,需要对整个设计思路了如指掌的技术总负责人亲自坐镇才行。
他笑了笑,干脆地说道:“朱厂长,您放心。这事儿我心里有数,等我这边安排一下,过几天我就回去。”
“哎哟!那就好!那就好!”朱厂长听到李峰肯定的答复,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高兴得连连叫好,“我就知道你小子忘不了咱们厂!行,那我们全厂上下,就都等着你这个总指挥回来发号施令了!”
“您太客气了,我尽快。”
“好!那我不多耽误你时间了,你那边也是国家的大项目,忙!我这就去跟大伙儿说这个好消息去!”
说完,朱厂长风风火火地挂了电话。
李峰握着还有些余温的听筒,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五星陶瓷厂,那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事业真正起步的地方。
从一期技改,到如今宏大的二期自动化工程,那里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
可以说,计算机项目是他的“大脑”,而陶瓷厂的自动化生产线,就是他亲手打造出来的“躯干”。两者对他而言,同等重要。
现在,二期工程到了最关键的临门一脚,他这个总设计师,无论如何都必须亲自回去,确保这条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生产线,能够完美地运转起来。
想到这里,李峰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又拿起了电话,拨通了郑副司长的办公室。
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郑副司长那熟悉的声音传来:“喂,哪位?”
“郑司长,我是李峰。”
“李峰啊!”郑副司长的声音立刻变得热情起来,带着压抑不住的笑意,“怎么了?原型机刚刚得到突破,是不是又缺少什么设备了?我跟你说,姜部长对你们的评价可是高得很呐!”
“谢谢部长和您的肯定。”李峰先是客气了一句,然后直接说明了来意,“郑司长,是这样的,刚才五星陶瓷厂的朱厂长给我来了个电话,他们那边的二期工程,厂房已经建好,设备零件也全部生产到位,现在到了最关键的设备总装和调试阶段了,所以,我想跟您请几天假,回去一趟,主持一下技术工作。”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此时郑副司长想的事,陶瓷厂那边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项目,但现在上面更加看重这个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不过他这个还是还是觉得自己应该问一下李峰的意见。
于是这个时候郑副司长沉吟一下,随后他才对着电话另一头的李峰开口道:“陶瓷厂那边确实也是重点项目……不过,你这边原型机刚调试成功,正是要乘胜追击,进行系统联调和应用测试的关键时期,你这个总负责人走了,能行吗?”
“您放心,司长。”李峰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原型机初步调试成功后,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大量的稳定性和兼容性测试,这是一个相对耗时,并且需要按部就班进行的工作,具体的技术方案和测试流程我都已经制定好了,王教授、费教授和各个小组的组长们完全可以胜任”。
“我离开几天,不会影响项目整体进度的而且,陶瓷厂的自动化流水线,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我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个早期应用实验场,我过去正好可以收集一些现场的第一手数据,为后续数控机床的研发做准备。”
李峰的这番话,有理有据,既说明了自己离开的必要性,又保证了计算机项目不受影响,甚至还将两件事巧妙地联系了起来。
郑副司长听完,立刻就明白了。
他本身就是抓生产、抓规划的,自然知道一个大型工程到了总装阶段,技术总负责人坐镇的重要性。而且,陶瓷厂的自动化项目,也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标杆工程,是他向部里证明自己眼光和魄力的重要政绩。这个项目要是能顺利投产,意义同样重大。
“行!我明白了!”郑副司长当即拍板,“你的考虑很周全。这样,你把这边的工作跟王教授他们仔细交接好,然后就回去吧。陶瓷厂那边是硬骨头,也是咱们轻工业系统的一面旗帜,必须得啃下来,也必须得把它立住了!需要什么支持,随时给我打电话!”
“是!谢谢司长!”李峰心中一松。
“谢什么!都是为了工作嘛!”郑副司长爽朗地笑道,“你小子就是个连轴转的命,刚打完一场大仗,马上又要奔赴另一个战场。注意身体,别累垮了!”
“我会的,您放心。”
挂了电话,李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忙碌的工地和远处灰蒙蒙的京城轮廓,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干劲。
一个战场接着一个战场,这正是他所期望的。因为每一次的冲锋,都意味着这个国家,正在他的推动下,向着更光明的未来,迈出坚实的一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