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分配完毕,各个小组立刻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王教授带着核心组的人,一头扎进了堆满电路板的实验室。
刘副教授则领着他的团队,开始研究如何制作李峰提出的二极管矩阵。
整个小院,瞬间被一股火热的科研氛围所笼罩。
李峰也没有闲着,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铺开稿纸,开始奋笔疾书。
他要写一份报告,一份新的物资申请报告。
虽然姜部长和郑副司长已经给与了最高优先级的支持,但很多东西,是他们也预料不到的。
在李峰的设计方案中,需要用到一些当时国内非常稀缺,甚至根本没有的材料和元器件。
比如,用于制造高速晶体管的高纯度锗锭和硅锭,用于连接精密电路的特种低温焊料,还有几款用于信号调试的关键芯片,必须从国外想办法进口。
他写得极为详细,每一种物资的名称、规格、数量、用途,以及为什么非用不可的理由,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份报告,与其说是申请,不如说是一份技术说明书。
写完报告,李峰看了一眼手表,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他拿起电话,直接拨通了郑副司长的办公室。
他知道,这个时间点,郑副司长多半还在加班。
电话响了两声就被接起,传来郑副司长中气十足的声音:“喂,哪位?”
“郑司长,我是李峰。”
“小李啊!”郑副司长的声音立刻热情了八度,“怎么样?工作还顺利吧?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
“谢谢领导关心,一切都很顺利,大家干劲都很足。”李峰笑了笑,说道,“不过,确实有件事需要您帮忙,我这边拟定了一份新的物资申请清单,上面有些东西比较特殊,可能需要部里出面协调。”
“特殊物资?没问题!”郑副司长一口答应下来,“你现在在驻地吗?我马上派车过去取!”
“好的,那麻烦您了。”
挂了电话,不到一个小时,一辆小轿车就停在了小院门口,司机拿着郑副司长的亲笔手令,从李峰手中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报告,又一阵风似的消失在夜色中。
郑副司长办公室的灯,一直亮到了后半夜。
他拿着李峰的报告,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又舒展开来,报告里的很多东西,他连听都没听说过。但他从李峰那详尽的注释中,看出了这些东西的重要性。
“高纯度锗……特种焊料……还要从外国进口高频振荡器……”郑副司长喃喃自语,“这小子,胃口可真不小啊!”
但他没有丝毫的犹豫,第二天一早,他就拿着这份报告,敲开了主管生产的兄弟部委领导的办公室大门,又跑了好几个研究所和特种材料厂,遇到解决不了的,他就直接抬出姜部长的名头。
“这是姜部长亲自抓的项目,国家重点工程!你们要人给人,要东西给东西,要是耽误了进度,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你们也一样!”
郑副司长这几天,就像个救火队长,风风火火地奔波在京城的各个衙门和工厂之间。
凭着一股子闯劲和姜部长的尚方宝剑,硬是把李峰清单上的东西,一样一样给落实了下来。
国内能解决的,他协调了最好的厂家,加急生产,专车专送。
国内实在没有的,他通过外贸部门,启动了紧急采购程序,不惜代价,从国外空运回来。
在这样不计成本的全力支持下,李峰的项目组,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时间,就在这种紧张而充实的工作中飞速流逝。
整个项目驻地,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
所有人,包括李峰在内,都吃住在这里。
白天,实验室里是噼里啪啦的焊接声和仪器发出的蜂鸣声;晚上会议室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激烈的技术讨论声不时传出。
每个人都瘦了一圈,眼眶里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他们亲眼见证着,一块块独立的电路板被调试成功,一个个功能模块被组装起来,那台寄托着无数人希望的“钢铁巨人”,正在他们的手中,一点点地成型。
李峰更是整个团队的主心骨。他仿佛不知疲倦,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核心组的电路设计遇到了瓶颈,他过去三言两语就能点拨清楚软件组的编译算法出了BUG,他能坐下来陪着研究员一起,逐行逐行地检查代码。
他的大脑,就像一台超高效率的计算机,精准地控制着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解决着每一个冒出来的难题。
七十三天后。
一个晴朗的下午,项目组的核心机房里,挤满了人。
所有小组的负责人都到齐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张和期待。
在机房的正中央,矗立着一个由数个机柜组成的庞然大物。无数的电线像藤蔓一样,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指示灯在面板上不停地闪烁,风扇发出低沉的嗡嗡声。
这就是他们奋战了近一个月的成果——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型机。
“各单位准备情况汇报!”李峰站在控制台前,手持对讲机,沉声下令。
“核心运算单元正常!”王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存储系统正常!”
“外部接口正常!”
……
“电源系统稳定,电压电流一切正常!”
所有小组汇报完毕,李峰深吸了一口气,目光投向了身边的软件组组长。
软件组组长用力地点了点头,将一卷打满了孔的穿孔纸带,小心翼翼地装进了输入机。
这纸带上,记录着他们编写的第一个综合测试程序,它将命令计算机执行一系列复杂的数学运算,并将最终结果,通过电传打字机打印出来。
“开始!”李峰下达了最终的指令。
机房里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只听见“咔哒”一声,穿孔纸带开始缓缓地送入机器。机柜里的指示灯疯狂地闪烁起来,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交响乐。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突然,角落里的电传打字机“咔啦咔啦”地响了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只见打字机的机械臂,在白色的纸卷上,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敲击着。
“1、1、2、3、5、8、13、21……”
“是斐波那契数列!结果……结果完全正确!”软件组组长看着打印出来的数字,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短暂的寂静之后,整个机房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天呐!真的成功了!”
几个年轻的技术员,激动得又蹦又跳,甚至相拥而泣。王教授和费伟教授这些老专家,也是眼眶泛红,激动地拍着李峰的肩膀,连声说着“好样的”。
他们做到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从无到有,搭建起了一台能够稳定运行、并准确执行复杂程序的计算机原型机!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
李峰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拍了拍控制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台机器,虽然和后世的计算机比起来,像个笨拙的玩具,但在这个时代,它代表着最顶尖的科技,代表着无限的可能。
他穿过欢呼的人群,走到外面的办公室,拿起了那台黑色的电话。
电话那头,郑副司长的声音依旧洪亮:“李峰?是不是又遇到什么难题了?”
“郑司长,”李峰的语气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向您汇报一个好消息。原型机,初步调试成功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五秒钟。
“你说什么?!”郑副司长的声音猛地拔高,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成功了?初步调试成功了?!”
“是的,刚刚完成了第一次综合测试,结果完全正确。”
“好!好!好!”郑副-司长在电话那头,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激动得语无伦次,“太好了!李峰,你……你们真是好样的!你们立了大功了!我……我马上向姜部长汇报!”
说完,他“啪”的一声就挂了电话,甚至忘了再多夸李峰两句。
李峰握着听筒,能想象到郑副司长此刻手舞足蹈的模样,不由得笑了起来。
而此时,在轻工业部的办公楼里,郑副司长几乎是撞开了姜部长办公室的门。
“部长!部长!大喜事!”
姜部长正看文件,被他吓了一跳,皱眉道:“国维,又怎么了?天塌下来了?”
“比天塌下来还重要!”郑副司长激动得脸通红,他撑着办公桌,大口喘着气,“李峰……李峰那边的项目,原型机,初步调试成功了!”
姜部长的手,猛地一顿。他缓缓摘下老花镜,锐利的目光直视着郑国维:“你说的是真的?距离项目正式启动,还不到三个月吧?”
“千真万确!刚才李峰亲自打的电话!他说,刚刚完成了第一次综合测试,结果完全正确!”郑副司长用力地点着头,像个邀功的孩子。
姜部长的脸上,慢慢地,慢慢地,绽放出一个巨大的笑容。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两步,最后停在窗前,看着外面湛蓝的天空,由衷地感叹道:“好啊……真是英雄出少年!这个李峰,又一次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惊喜!”
他转过身,看着依旧兴奋不已的郑国维,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变得严肃而郑重。
“国维,你听好。”
“是!部长!”郑副司长立刻立正站好。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越是到这个时候,越是不能掉以轻心。”姜部长沉声说道,“你告诉李峰,还有项目组的所有同志,不要骄傲,戒骄戒躁。初步成功,不代表最终成功。后面的路,会更难走。”
“是,我一定把您的话带到!”
“另外,”姜部长顿了顿,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一丝欣慰,“你也要继续做好你的‘后勤部长’。他们接下来要进行系统联调和实际应用测试,需要的东西会更多,遇到的问题也会更复杂。后勤保障,绝对不能出任何纰漏。要什么给什么,要人给人!一切,都以这个项目为最高优先级!”
“请部长放心!”郑副司长挺起胸膛,大声保证道,“我一定当好这块垫脚石,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往前冲!”
姜部长欣慰地点了点头,他重新坐回椅子上,拿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他知道,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而这颗新星,将照亮整个国家的工业未来。
而此时的李峰看着原型机取得了初步成功,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尝试使用这个技术来对流水线还有数控机床进行实验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