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民**宣传部的大力运作之下,原本没有午报的报刊,也纷纷加急加印午报刊发这振奋人心的捷报。
各大城市的印刷机彻夜轰鸣,终于在午饭前,将所有报纸分放到各个临时通知来的报童手中。
“号外,号外,国军大捷,阵斩日酋山室宗武”
“号外,号外,看我英雄部队重创日军第十一师团”
“号外,号外,国军昨晚在淞沪全歼鬼子22旅团,重创十一师团,斩杀十一师团师团长山室宗武”
上海租界内,报童稚嫩却嘹亮的吆喝声驱散了苏州河上的炎热。
法租界霞飞路上,一个穿着补丁衣裳的小报童挥舞着号外,立刻被潮水般的人群围住。
“给我一份”
“快快快,铜钿拿去”
“阿弟,这里这里”
不到片刻,一叠厚厚的报纸就被抢购一空。
没买到的人急得直跺脚,索性围住买到报纸的人,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就为看一眼那振奋人心的标题。
金陵东路上的一处菜馆内,餐馆里面的食客此刻顾不得吃饭,纷纷拿着报纸互相讨论上面的大捷内容。
菜馆跑堂的阿福默默的站在门口,竖着耳朵听着餐馆内食客们念着报纸上的内容。
当听到李学文将军先砍了小鬼子少将旅团长,然后马不停蹄的又砍了中将师团长后,心里燃起一团火。
(给李学文授将衔的军令已经传达,报纸上直接提前给李学文按了个将军的头衔)
攥着抹布的手微微发抖,脑海里浮现出128抗战时被炸毁的房屋和惨死的亲人。
那个整日低头哈腰,忍气吞声的阿福,此刻眼中竟闪出从未有过的光芒。
不止是这个不起眼的小跑堂心里燃起了一团火,菜馆内的食客们也忍不住发出喝彩叫好声,大喊砍得好,整个菜馆顿时沸腾了。
一个穿着长衫的老先生激动得胡子直颤,敲着桌子高声道:“痛快,痛快啊,自甲午以来,何曾有过如此大捷,当浮一大白,今日所有酒水,老夫请了,为前线将士贺,为李将军贺”
一直在听着食客们讨论的老板,在听到这位老先生要请所有人酒水后,立刻站了出来:
“怎么能让老先生请客,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我这个餐馆老板也应有所表示,每桌赠送一壶酒,为国军庆功”
“好”
满堂食客齐声喝彩,掌声如雷,称赞老板的大气。
享受着食客们的掌声,餐馆老板笑着向众人拱了拱手,随后转向站在门口的阿福道:“阿福,还傻站着干嘛,还不赶紧给客人们上酒”
被老板一叫,陷入回忆中的阿福连忙应声,弯着腰,快速的跑到后厨给客人们上酒。
“痛快,痛快啊”
一杯酒喝完,餐馆内一个穿着西装的商人拍案而起:“正如老先生所说,自甲午以来,何曾有过如此大捷,李将军这一刀,斩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是啊,光绪二十一年,李大人赴马关议和,日人嚣张至极,如今四十二年过去了,终于有人替我们先人出了这口恶气”
一个女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站起身,声音清脆却坚定:“这说明日寇并非不可战胜,李将军证明了,哪怕我们没有飞机大炮,只要我们有必胜的信念,照样能打跑小鬼子”
“映红说的对,李学文将军证明了一点,日寇并非不可战胜,我要投笔从戎,奔赴前线跟李学文将军打鬼子”
和女学生坐在一个饭桌上的男青年,激动的从凳子上站了起来,表示自己要去参军打鬼子。
同桌的另一个男青年,看到自己的同伴上了头,连忙劝说:“振华,别开玩笑了,你一个富家少爷,还是复旦的高材生,去打个什么仗?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家里人该怎么办?”
被称作振华的富家少爷,推开了同伴抓住自己的胳膊:“开玩笑?国破家亡的时候,哪有什么富家少爷,复旦的高材生怎么了?高材生就该躲在租界里读死书,我决意要参军报国,你不要再劝”
正当男青年还想再说些什么的时候,那个叫做映红的女学生也站起身,附和道:“振华你说的好,我也效仿穆桂英陪你一起去参军,我虽然是女孩子,但我会包扎伤口,会写会算,也能为打鬼子出一份力”
“映红,你一个姑娘家,前线太危险了...”振华有些担心地说道。
映红却摇了摇头,眼神清亮:“国军的部队里肯定也有女战士吧?她们能在前线坚持,我也能”
穿长衫的老先生看着眼前这群年轻的面孔,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举起酒杯:“好,好一群有志气的孩子,老夫敬你们一杯,愿你们此去前程似锦,早日把小鬼子赶出咱们的土地”
众人纷纷举杯,连不会喝酒的映红都端起茶杯,跟着大家一起碰杯。
清脆的碰撞声里,满是少年意气和家国情怀。
跑堂的阿福正端着酒壶给客人斟酒,看到富家少爷和女子都要参军杀鬼子,内心受到的震撼让他拿不稳酒壶,酒水洒在了桌上。
“阿福,发什么呆”老板的呵斥声传来。
阿福猛地回神,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举动。
缓缓放下酒壶,一把扯下沾满油污的围裙,朝着老板深深鞠了一躬:“老板,谢谢您这些年的照顾,我...我也要去参军。”
餐馆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这个平时默默无闻的跑堂伙计。
餐馆老板愣住了,张着嘴半晌才道:“你?你去能做啥?”
“我会做饭,可以给军爷们做饭吃,也有一把子力气,能扛弹药”阿福挺起瘦弱的胸膛,坚定的说道。
就在这时,后厨帘子一掀,有点小胖的年轻厨子提着菜刀走出来:“你小子会做个屁饭,有我这个厨子在,给军爷做饭的活轮不到你”
餐馆老板看着这群热血沸腾的年轻人,眼圈发红,最终重重点头:“去吧,馆子里给你们留着饭碗,打完鬼子回来再给老子干活”
就这样,一家普通的菜馆,成了这个特殊午后的缩影。
在这里,素不相识的人们因为一场胜利而相聚,因为一个名字而振奋,更因为几个年轻人的决定而见证了整个民族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