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五章 屯粮
但紧接着,更深层次的思考涌了上来。
他仔细地思索了一番,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这个时代的耕种方式,实在是太落后了。
所谓的播种,基本上就是等天气回暖之后,将去年留下的种子一股脑地近、乎随机地撒到田里,然后便听天由命,等着它们自己发芽、生长。
这种粗放的耕作模式,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或许还看不出什么大问题,可一旦遇上倒春寒这样的天灾,那刚刚破土的脆弱秧苗,根本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一晚上霜冻下来,九成以上都得死绝。
这不仅仅是天灾,更是人祸。
是生产力低下导致的人祸。
如果能改变这种方式呢?
周青川的眼睛微微眯起,一个清晰的思路在脑中形成。
如果能将分散的无保护的播种,改为集中的有保护的育苗,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只要将育苗的范围控制在一定区域内,那么就算是遇到倒春寒,也有的是办法应对。
白天引水灌溉,利用水的高比热容来保持地温。
晚上点燃湿柴草,用浓烟形成一个保护层,防止霜冻。
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直接搭起简易的草棚或者木棚,效果会更好。
只要能护住这批集体育成的秧苗,等这阵倒春寒过去,天气彻底稳定下来,再将这些已经长得足够茁壮的秧苗移栽到大田里去。
这样一来,损失就能降到最低。
想到这里,周青川的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这个想法很好,但他一个八岁的孩童,一个书童,又能如何将这个想法传递出去,并让它得以实施呢?
他正思索着破局之法,恰好,这个月的县令来信,也该到了。
果不其然,没过两天,王忠的身影便再次出现在了院门口。
他这次来,脸上没了之前的兴奋和喜悦,反而带着几分凝重。
两人照旧进了那间偏房。
“周小先生。”
王忠一进门,便压低了声音,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
“这是县尊大人这个月托刘老板转交的信。”
周青川接过信,能感觉到王忠的情绪有些不对。
“王管家,可是出了什么事?”
王忠叹了口气,搓了搓手道:“还不是这鬼天气闹的。”
“前些日子还好好的,这几天突然就跟入了冬一样。”
“县尊大人在信里也提了,他已经注意到了今年的气候不对劲,隔壁县闹灾的消息也传过来了,他心里急得很,但又没什么好法子。”
王忠顿了顿,脸上满是愁容:“总不能下令让底下的老百姓都别种地,再等上一两个月吧?”
“误了农时,到时候就算没天灾,也得饿肚子。真要这么干,恐怕立刻就要激起民怨了。”
周青川闻言,心中了然。
这位县令,确实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官,他已经看到了危险,却苦于时代和技术的限制,束手无策。
这正是自己的机会。
他拆开信封,信中的内容果然如王忠所说,除了日常对三尺书先生的问候和对故事的催更之外,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今年天气的深深担忧。
周青川没有犹豫,让王忠取来笔墨。
他沉吟片刻,提笔回信。
在信中,他首先明确指出了这种天气现象的名称,倒春寒。
随后,他没有丝毫隐瞒,将自己刚刚想到的那套应对之法,条理清晰地写了出来。
从官府出面筹集资金和种子,到划定专门的区域进行集中育苗。
从搭建简易大棚,到具体如何操作白日灌水和夜间熏烟之法。
他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后,他写道,待一个月后,寒流退去,天气回暖,这批精心培育的秧苗基本也都育种完毕。
届时,若是清河县的农田真的因为这场倒春寒而大面积受损,官府便可以将这些秧苗以租借或是其他相对低廉的方式分发给百姓,进行补种。
如此,既可最大限度地保全今年的收成,又能避免百姓因绝收而流离失所。
他将这整套方法,称之为一种新的农耕之法。
一封信写完,周青川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疏漏,才将其吹干,交给王忠。
王忠虽然看不太懂信里那些育苗、灌水、熏烟的具体门道,但他能感觉到,周小先生这一次,似乎又给县令大人送去了一份天大的功劳。
他郑重地将信收好,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便赶去文社找刘老板了。
信送出去之后,周青川的心也安稳了不少。
他相信,以那位张县令的眼光和魄力,只要看懂了这封信,就一定会知道该怎么做。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有错。
第二天,周青川跟着王辩去学堂的路上,就敏锐地发现,街道上的气氛和前几日截然不同。
不少穿着官府差役服饰的人,正在城中各处人流密集的地方张贴告示。
告示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警告所有百姓,今年的天气有异,可能会出现霜冻,让大家提前做好防备,切勿过早播种。
与此同时,城中几家最大的粮行和种子铺门口,都排起了长队,大量的官差正在用官府的银钱,大批量地收购各种农作物的种子。
整个县城,就像一台生了锈但结构精密的机器,在县令的意志下,开始缓缓而坚定地运转起来。
周青川看着这一切,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他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
散学之后,他特意在院门口等着,终于等到了正要启程回清河镇的王忠。
“王管家,请留步。”
“周小先生,您有事吩咐?”王忠连忙停下脚步。
周青川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钱袋,递了过去。这是他这几个月积攒下来的全部稿费。
“王管家,这里面是这个月的稿费,还请您帮我一个忙。”
周青川看着他,神情无比郑重。
“您回镇上之后,把这些钱都带给我爹娘。”
“另外,请您务必转告他们,用这笔钱,什么都不要做,全都换成粮食,越多越好,囤在家里。”
王忠一愣,随即立刻明白了过来。
他看着眼前这个虽然年幼,但心思却比任何成年人都要缜密深沉的孩子,重重地点了点头。
“小先生放心,话和钱我一定原封不动地带到!”
做完这一切之后,周青川才算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站在院子里,感受着那依旧冰冷的春风,心情却已经不像前几日那般沉重。
倒春寒这玩意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它的影响范围大多数是有限的,而且只要应对得当,并不会导致颗粒无收的绝境。
简单来说,只要有钱肯花钱,总还是能从其他没有受灾的地方买来粮食,度过难关。
而自己现在做的,无论是给县令献策,还是让家里屯粮,都是在为这场可以预见的危机,提前上一道保险。
在这煌煌天威面前,人力虽显渺小,但智慧,却能找到那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