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回忆录第一卷 第76章:专家加盟助解谜

();

郑宇轩把记事本合上时,笔尖在纸面上划出一道长痕。他没看手机,但知道技术科的通报已经传遍内网。赵亮的终端被锁不是意外,是警告。他知道再等流程审批,线索就会像上次那样,在层层上报中变成一串无关紧要的日志编号。

他站起身,绕过办公桌,径直走向墙角的档案柜。拉开最下层抽屉,取出一个未登记的加密U盘,**备用主机。屏幕亮起,他输入一串六级权限才能调用的指令代码——这是他三年前参与省厅系统升级时保留的应急通道,从未公开。

两分钟后,一封加密协查申请从市局科技顾问委员会的预留端口发出,标题为“一级专案紧急技术支持请求”,附件包含脱敏后的日志片段和基因数据摘要。收件人是两位他曾在跨区域联合演练中接触过的专家:一位是省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的系统架构师周维,另一位是基因信息学方向的副教授沈清。

他没走审批流程。申请单上直接标注了案件编号“0317”,并在备注栏写下一句话:“数据调取行为与新生儿入库周期同步,疑似自动化触发,请求协助还原操作路径。”

半小时后,手机震动。周维回信:“能进系统吗?”

他回:“可以提供离线环境。”

对方秒回:“我下午三点到。”

他转身出门,走廊灯光惨白。走到法医实验室门口,林悦正站在操作台前,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的STR聚类图。她抬头看了他一眼,没说话,把图纸递过来。图上用红圈标出七个重复出现的位点,分布集中在X染色体短臂,但不像家族遗传,也不符合随机突变规律。

“我又查了这三个月早产儿的后续病历。”她说,“七个孩子里,四个在出生后两周内出现免疫应答异常,两个有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还有一个……突发心律失常。”

“他们不是在找健康孩子。”郑宇轩说,“而是在找某种特定反应。”

林悦点头:“问题是,谁能在出生时就预判这些反应?除非……他们知道这些孩子的基因会怎么表达。”

郑宇轩没接话。他知道这已经超出了刑侦范畴。他只问了一句:“能把这些数据整理成模型输入格式吗?”

“可以。”她顿了顿,“但需要算法支持。”

“下午就会有人来。”

他回到办公室,把会议桌清空,搬来三**立供电的笔记本,全部接入物理隔离的局域网。赵亮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工具箱,手腕上还贴着昨天被系统锁定后的解除标签。

“我能进吗?”赵亮问。

“你不能用警用终端。”郑宇轩说,“但你可以负责数据流转监控。”

赵亮点头,把箱子放下,打开。里面是一套非联网的硬盘阵列和信号***,是他私下攒的设备。他没再提审批的事,也没问专家背景。他知道现在不是讲规矩的时候。

三点十七分,门被敲响。

周维穿一件深灰夹克,背着双肩包,进门第一句话是:“你们的数据被截断过。”

郑宇轩没解释,只递上一份纸质清单:“这是调取记录的时间戳,三次都在03:17,实际操作窗口四秒。后台显示IP注销,服务重启覆盖日志。”

周维接过,翻了两页,抬头:“这不是普通入侵。admin_sync03是系统同步服务账户,通常只用于跨库数据校验。它不该有导出权限,更不该被外部触发。”

“但它被用了。”赵亮接话,“而且每次都卡在数据入库后的第十三分钟。”

周维眼神一动:“你们查过数据入库时间?”

“查过。”林悦从另一侧走进来,手里拿着平板,“全市新生儿DNA建档统一在每日凌晨三点零四分完成初录,十三分钟后进入二级备份队列。调取发生在3:17:08到3:17:12,正好是数据进入可访问区的窗口期。”

周维沉默几秒,走到电脑前:“让我看看原始包。”

郑宇轩示意赵亮接入离线系统。数据包打开后,周维迅速调出时间序列分析界面。他放大03:17:07到03:17:13的流量图,指着其中一段微小的延迟波动:“这里,系统响应慢了0.3秒。正常情况下,服务重启不会造成延迟。这说明——有另一个进程在同时运行。”

“什么进程?”

“不知道,但它占用了内核级资源。”周维说,“我怀疑这个账户被设成了‘触发节点’,一旦数据入库完成,自动执行预设脚本。”

“脚本内容呢?”

“被清除了。”他摇头,“但痕迹还在。我需要时间逆向推演。”

郑宇轩转向另一人:“沈教授,您怎么看这些基因数据?”

沈清一直没说话。她坐在角落,盯着林悦提供的STR图谱,手指在平板上滑动,不断切换聚类模式。听到问话,她抬起头:“这些孩子的基因型不是随机分布。它们在某些功能区域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尤其是与免疫调节和神经兴奋性相关的非编码区。”

“什么意思?”赵亮问。

“意思是,有人在筛选‘易感体质’。”她说,“不是为了治病,也不是为了配型,而是为了建立某种反应模型。这些孩子,可能是某种环境刺激下的‘标准样本’。”

会议室安静下来。

郑宇轩看着白板,拿起笔,写下三个词:“自动化调取”“易感体质筛选”“模型训练”。

他问:“有没有可能,这根本不是一次数据窃取,而是一次持续性的数据喂养?”

沈清点头:“完全可能。如果他们的目标是构建预测模型,就需要不断输入新样本,观察基因表达与临床表现的关联。每一次调取,都是模型的一次迭代。”

周维突然开口:“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们不需要破解系统,只需要‘借用’现有流程。”

“什么意思?”

“我不需要攻破防火墙,只要让系统自己把数据送出来。”周维说,“admin_sync03本就是合法账户,只要在后台植入一段监听程序,等数据一入库,自动触发导出,再伪装成服务重启,就能避开审计。”

“那服务器呢?”赵亮问,“数据导出后去了哪?”

“日志被覆盖了。”周维说,“但导出必然经过传输节点。我需要尝试还原流量路径。”

郑宇轩立刻说:“用离线沙箱,不连内网。”

周维点头,开始搭建逆向分析环境。赵亮负责监控数据流,林悦协助沈清整理样本特征。郑宇轩站在一旁,手里钢笔轻轻转动。

四小时后,周维突然出声:“找到了。”

所有人围过去。屏幕上,一段被隐藏的传输记录被还原出来。数据在导出后,并未直接消失,而是分三路跳转,最终指向两个IP地址。它们不属于市局系统,也不在医院网络内,而是注册在两家科技园区的边缘服务器上,备案单位为“健康数据联合研究平台”。

“这名字不存在。”赵亮查了工商系统,“两家公司都是空壳,注册三个月,零申报。”

沈清盯着那两个IP,忽然说:“如果这是模型训练节点,那它们应该还在接收数据。”

“下次调取是什么时候?”郑宇轩问。

“按周期算,明天凌晨三点十七分。”周维说,“他们不会停。只要新生儿数据继续入库,触发机制就会再次启动。”

郑宇轩走到白板前,把两个IP地址圈起来,写下一行字:“守住下一次调取窗口。”

他转身对周维说:“明天凌晨,我们不阻断,也不追踪,只记录完整路径。”

“风险很大。”周维提醒,“一旦他们发现被监控,可能会切换节点,甚至销毁已有数据。”

“我知道。”郑宇轩说,“但我们不能再盲查了。这一次,我们要看清他们是怎么走的。”

会议结束前,沈清留下一句话:“这些孩子不是终点,是数据源。真正的目标,可能是某种大规模应用。”

没人追问那是什么。郑宇轩只问了一个问题:“下次调取,能提前预警吗?”

周维看着屏幕上的时间序列,缓缓点头:“只要他们还用这个触发机制,我就能在数据入库后第十二分钟,捕捉到内核资源占用异常。”

郑宇轩把这句话记进本子。合上时,笔尖压住“不能等”三个字,压得极深。

他起身走到窗边。楼下停车场,一辆未挂牌的黑色轿车正缓缓驶出。他没在意,只盯着远处科技园区的方向。

办公室灯还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