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九转:仙姝的时空证道 第四十四章 盐铁专营

势力稳步扩张,人口持续增加,军队规模不断扩大,这一切都如同飞速转动的齿轮,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源来润滑和驱动。田赋收入虽有增长,但因其减免政策及农业本身的局限性,已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庞大的开支。开辟新的、更稳定的财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战略需求。

这一日,云芷再次向苏源和墨尘提交了一份新的方案——《盐铁官营策》。

“民以食为天,军以铁为骨。盐与铁,乃民生与军备之绝对刚需,不可或缺,亦难以替代。”云芷的开场白直接点明要害,“然目前盐铁交易,多为私商把持,或零散作坊自产自销。其弊有三:一、价格波动剧烈,盘剥百姓,影响民生稳定;二、品质参差不齐,尤其铁器,劣质者易误农事,伤军旅;三、利权旁落,巨额利润流入私囊,而非增强府库;四、战时难以统筹,易被卡住命脉。”

她稍作停顿,让苏源和墨尘消化这几点,然后掷地有声地提出核心建议:

“故,必须推行盐铁官营。将此二项战略物资之生产、运输、销售,尽数收归官有,实行专卖。”

“官营?”苏源微微一怔,他读过些史书,知道这是古代王朝常用之法,但具体操作却是不知,“此举是否与民争利?且…我们如何能管得好这盐铁之事?”

“非与民争利,乃与奸商争利,并将此利用于民。”云芷纠正道,逻辑清晰,“所得巨额利润,可充盈府库,支撑军备,兴修水利,推行教化,最终惠及全域百姓,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至于管理——”

她话锋一转,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实施细则,那套令人熟悉的、极具云芷特色的“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方案再次登场:

“盐业方面:”

“一、勘察并控制辖区内所有盐井、盐池或沿海盐场(如有),设立官盐场,招募流民为盐工,统一生产。”

“二、制定标准制盐流程,提升纯度与产量。劣质私盐,一律取缔。”

“三、设立官盐仓,统购统销。制定合理官价,虽比私盐略高,但品质稳定,且杜绝了私商的中间盘剥,实际于民更有利。”

“四、制作‘盐引’(购销凭证),规范运输销售渠道,严厉打击走私。”

“铁业方面:”

“一、勘察并控制所有小型铁矿、炭场,设立官营冶铁坊与匠作监。”

“二、全面推行此前已验证之‘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模式,大幅提升铁器质量与产量。”

“三、产品分类管制:农具按成本价加微利销售,促进生产;军械优先供应军队;严禁高品质铁料流入民间,以防私铸兵器。”

“四、统一收购民间废旧铁器,回炉重炼,节约资源。”

这套方案不仅是为了敛财,更是为了从经济基础上加强控制,建立经济秩序,将两大战略命脉牢牢抓在手中,体现了高度的集权和高效的管理思维。

墨尘眼中精光暴涨,立刻领会了其中深意:“妙!此举不仅可得巨利,更可控制物资,防患于未然!尤其铁器管制,至关重要!”他首先想到的是安全和控制。

苏源则更关注民生层面,他仔细看着云芷制定的官盐价格,发现确实比以往私盐横行时的均价要低,且品质有保障,终于放下心来,点头赞同:“若真能如此,于国于民皆是大利!便依先生之策!”

政策一经颁布,自然引起了原有盐铁私商和作坊主的剧烈反弹。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暗中抵制、散布谣言、甚至试图贿赂新吏员的情况层出不穷。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拥有军队和严密组织体系的政权,以及云芷那无懈可击的算计。

墨尘的监察系统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雷厉风行地处置了几个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甚至试图组织暴力抗法的私商头目,以儆效尤。

云芷培训的吏员队伍迅速接管了关键资源点和销售渠道,高效的官营体系开始运转。

统一生产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标准化流程,使得官盐官铁的质量和成本优势很快显现出来。百姓们虽然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却获得了价格稳定、质量可靠的必需品,抱怨声很快平息,转而接受了新的秩序。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官营盐铁的第一个月,其产生的利润便超过了田赋收入,成为了府库最强劲的造血机器!而且这笔收入极其稳定,不受季节和天时影响。

苏源看着府库账目上那惊人的数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未想过钱可以来得如此“容易”且正当!他终于真切体会到了“掌控经济命脉”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通过盐铁专营,苏源政权对辖区的控制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盐,每一个农户都需要铁器,控制了这两样,就等于在无形中将所有人与政权紧密捆绑在一起。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云芷通过盐铁官营这把利器,不仅解决了财政危机,更从根本上塑造和巩固了苏源势力的经济秩序,为其未来的争霸之路,打下了坚实而冷酷的基础。

这看似平常的经济政策,其蕴含的集权力量和战略意义,远比一场军事胜利更加深远。

墨尘对云芷的谋划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女之能,已远超军事政务,竟对经济之道亦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和掌控力!

而云芷,则已经开始计算这笔新增收入可以支撑多少新军装备、多大规模的工程、以及…下一步该对哪种资源进行战略控制了。

她的秩序蓝图,正从军事、**,稳步地向经济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