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来了,就在生产最困难的时候。
这个70岁的老人,瘦削的身材,花白的头发,但眼神中透着一种技术人员特有的专注和执着。他提着一个破旧的帆布包,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的农村老师傅。
但王师傅知道这个人的分量。
"陈总工,真没想到您能亲自来。"王师傅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我是王寿山,您可能不记得我了,15年前您到我们县机械厂指导工作,我当时还是个小钳工..."
陈建华仔细打量了一下王师傅:"老王?王寿山?"
"对对对,就是我!"
"想起来了,那时候你才三十多岁,现在都是七级钳工了。"陈建华笑了笑,"看来这些年没白干。"
郑昊连忙上前:"陈总工,欢迎您来西尧村指导工作。我是郑昊。"
陈建华上下打量着郑昊,眼神中带着审视:"就是你要搞拖拉机?多大岁数?"
"28岁。"
"28岁?"陈建华点点头,"年纪不算大,不过听说你参与过载人航天项目,应该有些技术底子。"
气氛一下子有些尴尬。但郑昊没有辩解,而是直接说道:"陈总工,您先看看我们的样机,再下结论不迟。"
"好,我就看看你们搞出了什么东西。"
众人来到院子里,那台出了问题的样机依然停在那里。传动轴已经重新装上,但液压油的痕迹还清晰可见。
陈建华围着拖拉机转了几圈,不时蹲下来查看细节。他打开发动机盖,检查了发动机的安装;又钻到底盘下面,查看了传动系统;最后坐进驾驶室,试了试各种操纵装置。
整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陈建华一句话都没说。
"问题在哪里?"陈建华直接问道。
王家祥连忙拿出技术资料:"主要是传动轴断裂,原因是变速箱减速比设计过大..."
"不用看资料,"陈建华摆摆手,"我问的是根本问题在哪里。"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陈建华指的是什么。
陈建华指着拖拉机:"你们这台机器,最大的问题不是传动轴,也不是液压系统,而是整体设计思路有问题。"
"什么意思?"郑昊问道。
"你们把拖拉机当成了汽车在设计。"陈建华的话一针见血,"汽车和拖拉机虽然都有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但工作条件完全不同。汽车是在平整的路面上行驶,而拖拉机要在田间作业,负荷变化很大。"
王家祥有些不服气:"我们考虑了负荷变化,所以才把减速比设计得大一些。"
"考虑了?"陈建华冷笑一声,"你们只是简单地增大了减速比,但没有考虑扭矩冲击。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时,经常会遇到硬土、石头、树根,瞬间阻力可能增加十倍。这种冲击载荷,是你们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的。"
郑昊心里一动:"那应该怎么解决?"
"第一,变速箱的齿轮强度要重新计算,不能只按静载荷设计,要考虑冲击系数。第二,传动轴要增加缓冲机构,吸收冲击能量。第三,液压系统要有卸荷保护,防止过载损坏。"
陈建华说得很专业,但大家都听得懂。这确实是他们设计时没有深入考虑的问题。
"陈总工,按您说的改进,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郑昊问道。
"如果只是小修小补,一个月就够了。但我建议你们重新设计。"陈建华的话让大家心里一沉。
"重新设计?"张国强有些绝望,"那不是要从头开始?"
"从头开始有什么不好?"陈建华反问道,"做技术就要精益求精,马马虎虎搞出来的东西,用不了多久就会出问题。"
"但是我们的时间和资金都很紧张..."郑建国小声说道。
"时间和资金紧张,就更要一次做对。"陈建华的态度很坚决,"返工的成本比重新设计的成本高得多。"
郑昊沉思了一会儿:"陈总工,如果重新设计,您愿意指导我们吗?"
陈建华看了看郑昊,又看了看其他人:"我可以指导,但有三个条件。"
"您请说。"
"第一,设计方案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不能为了省钱省时间而降低标准。第二,所有人都要认真学习,不能只是走过场。第三,我说的话必须听,不能讨价还价。"
"没问题!"郑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王师傅已经迫不及待了。
"现在就开始。"陈建华放下帆布包,"先把所有的技术资料拿来,我要重新审查设计方案。"
接下来的三天,陈建华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工作着。他重新计算了所有的关键参数,重新设计了传动系统的结构,重新选择了液压元件的规格。
更重要的是,他把这些技术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团队成员。
"小王,你来看这个齿轮的受力分析。"陈建华把王家祥叫到身边,在图纸上详细解释着每一个计算过程。
"老王,这个加工工艺你要注意,齿面硬度要达到HRC55以上,否则容易磨损。"他又向王师傅交代着制造要求。
"小张,采购这些轴承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进口的,国产的精度还不够。"他对张国强说道。
郑昊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陈建华不仅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毫无保留地在传授知识。这种老一辈技术人员的品格,让他深深感动。
第四天,陈建华拿出了重新设计的图纸。
"按照新的设计,传动轴的安全系数提高到4.0,变速箱增加了同步器,液压系统增加了溢流阀和缓冲器。"陈建华指着图纸说道。
"这样改动,成本会增加多少?"郑建国关心的还是钱。
"材料成本增加大约800元每台,但可靠性大幅提高,使用寿命至少延长一倍。"陈建华说道。
"800元..."郑建国嘀咕着。
"建国大哥,"郑昊拍拍他的肩膀,"800元换来的是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这笔账很划算。"
"关键是现在零部件供应商愿意按新图纸加工吗?"刘师傅提出了实际问题。
"这个我来解决。"陈建华说道,"我在行业里还有些老关系,可以帮你们联系可靠的供应商。"
"那太好了!"大家都很兴奋。
但陈建华泼了盆冷水:"别高兴得太早。设计改好了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加工制造。你们现在的工艺水平还不够,需要大幅提升。"
"怎么提升?"
"培训。"陈建华说得很简单,"我会在这里待一个月,手把手教你们。但你们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从第五天开始,西尧重工进入了魔鬼训练模式。
陈建华的要求极其严格。加工一个齿轮,要求精度达到7级,差一点都不行。装配一个部件,要求严格按照工艺规程,不允许任何违规操作。
"重做!"这是陈建华说得最多的话。
王师傅加工的一个轴承座,尺寸偏差0.05毫米,陈建华毫不客气地要求重做。
"陈总工,0.05毫米的误差不会影响使用的。"王师傅有些不理解。
"不行就是不行!"陈建华很坚决,"做技术来不得半点马虎。0.05毫米的误差,可能导致轴承提前损坏,影响整机可靠性。"
张国强负责采购的密封件,陈建华发现有两个规格不对,立即要求退货重买。
"陈总工,这个密封件虽然规格不完全对,但能用。"张国强觉得有些浪费。
"能用和好用是两个概念。"陈建华不讲情面,"我们要做的是精品,不是能用就行的粗货。"
最辛苦的是王家祥,陈建华要求他重新学习液压系统的设计原理,从最基础的流体力学开始。
"小王,你的理论基础不扎实。"陈建华指着一堆书说道,"这些书你都要看完,还要会应用。"
王家祥看着那一摞厚厚的技术书籍,头都大了。但他没有抱怨,而是每天晚上挑灯夜战,认真学习。
半个月过去了,大家都累得够呛,但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凝聚力空前增强了。大家都被陈建华的专业精神感动,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着。
"师傅,我觉得咱们有希望了。"张国强对王师傅说道。
"是啊,有陈总工指导,咱们的技术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王师傅也很有信心。
第20天,新的零部件开始陆续到货。这次的质量明显比以前好很多。
第25天,开始重新组装样机。这次的装配过程井井有条,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第28天,新的样机组装完成。从外观上看,和之前的样机没什么区别,但内在质量有了根本性的提升。
"明天试验。"陈建华说道。
这一夜,所有人都没睡好觉。成败就在明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