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第二百八十六章 外商

"如果学生们决定来你们这里工作,希望能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明确工资待遇、工作内容、发展前景等。不能像一般的临时工那样没有保障。"

郑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没问题!我们欢迎正规化的合作。"

挂了电话,郑昊心情好了很多。三个大学生虽然不多,但对于刚起步的西尧重工来说,已经是很宝贵的人才资源了。

回到会议室,郑昊把电话内容告诉了大家。

"大学生?"王师傅有些兴奋,"那可是宝贝疙瘩!"

"问题是我们能给大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待遇?"郑建国还是担心钱的问题。

"大学生的待遇确实要高一些,"郑昊想了想,"月工资150元,另外提供住宿和伙食。如果表现出色,可以考虑技术股份。"

"150元?"郑建国咋舌,"三个人就是450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值得,"郑昊很坚决,"三个大学生顶十个普通工人。而且他们学习能力强,将来可以成为技术骨干。"

王师傅点点头:"老郑说得对。现在多花点钱培养人才,将来就能节省更多成本。"

"那我们的招聘方案就定了?"张国强问道。

"基本定了,"郑昊总结道,"退休师傅、年轻学徒、大学生,三个层次搭配。师傅带徒弟,大学生做技术支持,应该能满足初期的人员需求。"

正说着,村里又有人来通知,说外商的车已经进村了。

大家对视一眼,人才招聘的事只能先放一放了。

村外,三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西尧村。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围观着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高级轿车。

郑昊站在村委会门口,看着从车上下来的客人。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日本人,西装革履,戴着金丝眼镜,举止优雅。身后跟着两个年轻的助手,还有县里的几个陪同人员。

"郑先生,您好!"日本人主动走上前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我是小松制作所的技术总监田中一郎,久仰大名!"

郑昊客气地握了握手:"田中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

县工业局李局长在一旁介绍:"小郑,田中先生他们对你们的拖拉机项目很感兴趣,专程从日本飞过来考察。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田中一郎微笑着点点头:"是的,我们小松公司在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方面有很深的技术积累。听说西尧村正在发展农机制造,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合作关系。"

"请到里面坐。"郑昊引导大家进入会议室。

王师傅、张国强、王家祥等人早就等在那里。看到这个阵势,大家都有些紧张。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外国客商。

田中一郎环视了一下简陋的会议室,脸上依然保持着得体的笑容。他的助手打开公文包,拿出一套精美的资料。

"郑先生,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田中一郎指着资料上的图片说道,"小松制作所成立于1921年,是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制造商。我们在全球有150多个工厂,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

资料上的照片确实令人印象深刻:现代化的生产线、先进的技术设备、各种型号的机械产品。

"很了不起的公司。"郑昊点点头,"那么田中先生今天来,具体想谈什么合作呢?"

田中一郎示意助手翻到下一页:"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拖拉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这个判断我们认同。"

"但是,"田中一郎话锋一转,"农业机械的技术门槛很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大量的研发投入。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从零开始研发风险太大,成本太高。"

李局长在一旁点头:"田中先生说得很对。小郑,你们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自大。"

田中一郎继续说道:"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与西尧村建立合作关系,由小松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你们快速实现产业化。"

"具体是什么样的合作模式?"郑昊问道。

田中一郎示意助手拿出另一份文件:"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小松公司占股60%,西尧村占股40%。"

"股权比例为什么是这样分配?"王师傅忍不住问道。

"因为我们提供全套的技术方案,包括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等。这些技术价值很高,占股60%是合理的。"田中一郎解释道。

张国强看了看资料:"那我们提供什么?"

"你们提供土地、厂房、劳动力,以及部分资金。"田中一郎说道,"当然,我们也会投入部分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设备。"

这听起来好像不错,但郑昊心里开始警觉起来。

"田中先生,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技术合作的具体内容?"

田中一郎翻到技术方案的页面:"我们会提供一款30马力的小型拖拉机的完整技术方案,包括发动机、变速箱、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

"30马力?"王家祥皱了皱眉,"市场上主流产品都是45马力以上,30马力会不会太小?"

"30马力很适合中国的国情,"田中一郎很自信地说,"而且我们的技术很成熟,质量可靠,可以快速投产。"

"那技术转让的程度如何?"郑昊问出了关键问题,"我们能够掌握多少核心技术?"

田中一郎停顿了一下:"核心技术我们会保留,但会提供详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你们只需要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生产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做组装?"

"不是组装,是制造。只不过是按照我们的技术标准进行制造。"田中一郎纠正道。

郑昊心里更加不舒服了。这哪里是技术合作,分明是技术控制。

"那零部件供应呢?"

"关键零部件我们会指定供应商,大部分需要从日本进口,以保证质量。"田中一郎说得很自然。

"进口?"老王头插话道,"那成本会不会太高?"

"短期内成本确实会高一些,但随着产量增加,成本会逐步下降。而且质量有保证,客户认可度高。"

李局长在一旁连连点头:"质量第一,这个理念很好。小郑,你们要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

郑昊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继续问道:"产品销售呢?我们有自主定价权吗?"

"销售策略需要双方协商确定。毕竟这关系到品牌形象,不能随意降价。"田中一郎的语气开始有些强硬。

"如果我们想要改进产品,增加新功能,可以吗?"

"技术改进需要我们同意。毕竟涉及到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

郑昊越听越不对劲。这哪里是合作,简直是让西尧村当日本公司的代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