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还没到,人才招聘的问题却已经摆在了桌面上。
王师傅拿着一沓简历,脸色有些难看。这是他这一周跑遍了县里几个机械厂收集来的应聘材料。
"老郑,情况不太乐观。"王师傅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疲惫的双眼。
郑昊接过简历翻看着。薄薄的几页纸,记录着应聘者的基本信息。大部分是三四级技工,真正的高级技工寥寥无几。
"总共才十二个人?"郑昊有些意外。
"十二个还是我托了各种关系才找到的。"王师傅苦笑道,"现在技术工人都在国营大厂里端着铁饭碗,谁愿意到咱们这个小厂来冒险?"
张国强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几份报纸。
"郑哥,我按你说的,在《山西日报》和《太原晚报》上都登了招聘广告。"张国强把报纸摊在桌上,"广告费花了120块钱。"
郑昊看了看广告版面。招聘信息密密麻麻,西尧重工的广告淹没在其中,毫不起眼。
"有人打电话咨询吗?"
"有,但大都是问待遇的。听说我们是村办企业,很多人就没了兴趣。"张国强摇摇头。
这时,刘师傅也从车间回来了。他刚才去县机械厂打听消息,脸色同样不好。
"怎么样,老刘?"王师傅问道。
"县机械厂那边风声很紧。"刘师傅坐下来,"厂领导专门开会,不准技术骨干往外跳槽。谁敢私下联系其他单位,就扣工资扣奖金。"
"这不是限制人身自由吗?"张国强有些愤愤不平。
"人家名义上是"加强人才管理","刘师傅无奈地说,"而且说实话,国营厂的待遇确实不错。基本工资、各种补贴、住房分配、子女上学,样样都有保障。"
郑昊沉思着。人才问题比资金问题更难解决。资金可以想办法筹措,但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
"那我们现在能招到什么样的人?"郑昊问道。
王师傅翻开那沓简历:"主要是三类人:第一类是国营厂的学徒工,技术水平不高,但年轻肯学;第二类是一些厂子的退休师傅,经验丰富但年纪大了;第三类是农村的能工巧匠,有手艺但没有正规培训。"
"学徒工能独立操作吗?"
"基本的操作可以,但复杂的工艺还需要指导。"王师傅实事求是地说。
"退休师傅身体怎么样?"
"我接触的几个师傅精神都不错,关键是他们的工作经验很宝贵。"
郑昊点点头,开始在心里盘算。用现有的人员结构搭建技术团队,确实是个挑战。
"我有个想法,"郑昊说道,"我们可以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请几个退休的老师傅做技术指导,招一批年轻的学徒工,一边生产一边培训。"
"这个想法不错,"王师傅眼睛一亮,"老师傅有经验,年轻人有体力,搭配起来效果应该不错。"
"但是待遇问题怎么解决?"刘师傅提出了关键问题,"老师傅要的工资不低,年轻人也要考虑前途。"
这确实是个难题。西尧重工刚刚起步,资金紧张,不可能给出太高的待遇。但待遇太低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咱们现在能提供什么样的待遇?"郑昊问郑建国。
郑建国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详细的预算。
"按照目前的财务状况,普通技工月工资最高能给到80元,技术骨干可以给到120元。另外可以提供免费住宿和工作餐。"
"80元到120元..."王师傅摇摇头,"国营厂的技工基本工资就有60-70元,加上各种补贴能到100-130元。咱们的待遇没有优势。"
"那我们的优势在哪里?"郑昊问道。
张国强想了想:"咱们是新厂,管理灵活,有能力的人容易出头。在国营厂里,论资排辈很严重,年轻人很难有机会。"
"还有就是发展前景。"王家祥也加入了讨论,"国营厂虽然稳定,但发展空间有限。咱们这里虽然风险大一些,但如果成功了,每个人都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郑昊点点头:"那我们就突出这些优势。除了基本工资,我们可以提供技术培训、晋升机会,还有项目奖金。"
"项目奖金?"几个人都来了兴趣。
"对,如果样机试制成功,参与的技术人员每人奖励500元。如果产品批量生产后盈利,大家按贡献分红。"郑昊的想法很明确,"让大家感觉到这不仅仅是打工,而是共同创业。"
"500元奖金?"郑建国有些担心,"咱们哪有这么多钱?"
"等赚到钱再发,"郑昊笑了笑,"现在是画饼充饥,但这个饼必须能实现。"
王师傅思考着:"这个思路可以试试。不过我们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住宿。"
"住宿怎么了?"
"来应聘的人大多数是外地的,需要解决住宿问题。村里现在没有宿舍,临时安排也很困难。"
这确实是个现实问题。西尧村的房子本来就不多,大部分还是村民自己的住房。
"能不能先租用村民的房子?"郑昊问道。
"可以是可以,但成本不低。一间房子每月租金至少15元,十个人就是150元。"郑建国算着账。
"150元确实不少,"郑昊想了想,"这样吧,我们先改造一下村委会旁边那个废弃的仓库,临时做宿舍用。等厂房建好后,再建正式的职工宿舍。"
"改造仓库需要多少钱?"
"不会太多,主要是修缮一下屋顶,安装水电,搭几个床铺。估计2000元就够了。"
正讨论着,村里的小喇叭响了起来,通知郑昊到村委会接电话。
郑昊匆匆赶到村委会,接起了电话。
"请问是郑昊同志吗?我是太原工学院机械系的李教授。"
"李教授您好,请问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我听说您在组建农机制造企业,我们这里有几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想了解一下就业机会。"
郑昊心中一喜。太原工学院的学生,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技术水平肯定不错。
"当然欢迎!请问有多少学生有意向?"
"目前有三个学生比较感兴趣,都是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不过他们也有一些顾虑。"
"什么顾虑?"
"主要是担心村办企业的发展前景,还有就是待遇问题。"李教授实话实说。
郑昊想了想:"这样吧,李教授,您方便的话,可以带着学生们来我们这里实地看看。我们正在筹建现代化的拖拉机生产线,技术含量很高,对年轻的工程师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实地考察倒是可以,不过我们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