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阳光格外刺眼,郑昊和老王头坐在开往济南的长途汽车上,颠簸了六个小时,终于到达了山城省最大的农机销售中心。
"老郑,你说这趟能成吗?"老王头擦着额头的汗珠,有些忐忑地问道。
郑昊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市场调研这一步必须走,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摸清楚真实情况。"
两人拖着行李,按照事先打听到的地址,来到了济南农机销售公司。这是一家省级国营企业,在整个华东地区都有很大影响力。
"同志,请问你们找谁?"门卫大爷警惕地打量着两人。
"我们想见一下贵公司的采购部门负责人。"郑昊客气地递上香烟,"我们是西尧重工的,想谈谈拖拉机供货合作。"
"西尧重工?"门卫大爷接过香烟,疑惑地看着郑昊,"没听说过这个厂子。你们有介绍信吗?"
郑昊拿出县里开的介绍信。门卫大爷看了半天,才放他们进去。
采购部在三楼,两人爬楼梯上去,发现走廊里坐满了等待的人。有的拎着样品箱,有的捧着厚厚的资料,看起来都是来推销产品的。
"这么多竞争对手。"老王头小声说道。
等了两个小时,终于轮到他们。采购部主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姓李,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看起来很精明。
"西尧重工?"李主任看了看介绍信,"你们厂子在哪儿?生产规模多大?"
"我们在山城省临江市西尧村,是刚成立的集体企业。"郑昊如实回答,"规模不大,但技术实力很强。"
李主任的脸色立刻变了:"集体企业?还是村办的?"他把介绍信放在一边,"小同志,你们知道我们公司的采购标准吗?"
"请您指教。"
"首先,必须是国营企业,至少是县级以上的集体企业。其次,年产能不能低于500台。第三,要有三年以上的生产经验和良好的信誉记录。"李主任一条条数着,"你们符合哪一条?"
郑昊有些尴尬:"我们虽然是村办企业,但技术水平绝对不输给任何厂家。我们的50马力拖拉机,油耗比东方红75型低15%,可靠性更高。"
"技术好?"李主任冷笑一声,"小同志,我在这个行业干了二十年,什么样的牛皮没听过?你们连一台样机都没有,就敢说技术好?"
老王头忍不住了:"李主任,您别小看我们。我们的总工程师是七级钳工,在机械行业干了一辈子。我们的项目负责人参与过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水平绝对过硬。"
"载人航天?"李主任更加不屑,"吹牛也要有个限度。就算真的参与过,航天技术和农机制造是两回事。"
郑昊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李主任,我们可以先提供样机试用,如果性能达不到承诺标准,分文不取。"
"样机什么时候能提供?"
"明年第三季度。"郑昊的回答很明确,"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研发计划,包括设计优化3个月,零部件采购4个月,组装调试2个月,性能测试3个月。"
李主任皱了皱眉:"那就是1979年第三季度了,时间确实不短。"
李主任摇摇头:"三个月?我们明年的采购计划已经定了,全部向洛阳拖拉机厂和第一拖拉机厂采购。你们最早也要等到后年了。"
"后年?大后年?"老王头急了,"那我们的产品投产后卖给谁?等到1980年,黄花菜都凉了!"
"这就不是我考虑的问题了。"李主任看了看手表,"没什么其他事的话,你们可以走了。下一个。"
两人被礼貌而坚决地请了出来。走廊里的其他供应商看着他们,眼中带着同情和嘲讽。
"老郑,这..."老王头有些沮丧。
"没关系,一家不行咱就找下一家。"郑昊拍拍老王头的肩膀,"走,去农机局看看。"
山东省农机局在另一个区,两人又花了一个小时才赶到。接待他们的是农机推广科的王科长。
"西尧重工?"王科长比李主任客气一些,至少给他们倒了茶水,"你们想在我们省推广拖拉机?"
"是的,我们计划生产50马力的轮式拖拉机,性能优越,价格合理。"郑昊拿出准备好的技术资料。
王科长翻了翻资料:"技术参数看起来不错,但是有几个问题。第一,你们的产品有没有通过农机部的型式试验?"
"还没有,但我们有信心通过。"
"没有型式试验合格证,就不能进入我们的推广目录。"王科长说道,"第二,你们有没有生产许可证?"
"正在申请。"
"没有生产许可证,就不能批量生产。"王科长继续说道,"第三,你们的售后服务网络建立了吗?"
郑昊有些头痛:"这个还在规划中。"
王科长合上资料:"小同志,我理解你们创业的热情,但农机推广不是儿戏。农民买一台拖拉机要花几千块钱,相当于一年的收入。如果质量有问题,他们找谁?"
"我们会承担所有质量责任。"郑昊保证道。
"你们拿什么承担?"王科长反问,"你们有多少资产?有多少技术人员?有多少维修网点?"
面对一连串的质疑,郑昊和老王头都沉默了。他们确实准备不足,很多基础工作还没有做。
"我的建议是,"王科长语气缓和了一些,"你们先把基础工作做扎实。申请生产许可证,通过型式试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然后再谈市场推广。"
从农机局出来,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两人在街头找了个小饭馆,随便吃了点饭。
"老郑,今天的收获不小。"老王头苦笑道,"至少知道了市场的真实情况。"
郑昊点点头:"问题比我们想象的严重。不仅仅是技术和资金,还有准入门槛、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那我们下午还去其他地方吗?"
"去,必须去。"郑昊的语气很坚定,"既然来了,就要把情况摸透。"
下午,他们又跑了三家农机经销商。结果都差不多:要么直接拒绝,要么提出苛刻条件。
最后一家是私营的农机经销店,老板姓赵,是个精明的生意人。
"你们的产品我倒是有兴趣。"赵老板看了技术资料后说道,"但是有几个条件:第一,你们要提供三个月的试销期,销不出去的退货。第二,我们只付70%的货款,30%作为质量保证金,一年后无质量问题再结清。第三,你们要承担所有的售后服务费用。"
这些条件比国营企业更加苛刻。老王头听了直摇头。
"赵老板,这些条件是不是太..."
"你们要理解我的难处。"赵老板打断了老王头的话,"市场上东方红、丰收等品牌已经很成熟了,客户认知度高,售后服务完善。你们一个新品牌,凭什么让我冒险?"
郑昊沉思了一会儿:"如果我们的产品性能确实比同类产品好20%以上,赵老板愿意给我们机会吗?"
"性能好20%?"赵老板来了兴趣,"具体怎么个好法?"
"油耗低15%,故障率低30%,操作更简便。"郑昊详细介绍了技术优势。
赵老板听完后点点头:"如果真能达到这个水平,确实有竞争力。不过话说回来,你们什么时候能提供样机?"
"明年第三季度,按计划进行。"郑昊的回答依然很专业,"我们不会为了抢时间而牺牲质量。"
"好,我等你们的样机。"赵老板递过名片,"一年多的时间不算长,关键是质量要过硬。但是丑话说在前头,如果性能达不到承诺,我们就没必要继续谈了。"
晚上,两人住在一家小旅社里。老王头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愁。
"老郑,今天跑了一天,感觉问题太多了。"
郑昊也没睡着,他在梳理一天的收获:"问题是多,但也不是没有机会。关键是我们要正视差距,踏踏实实把基础工作做好。"
"具体怎么做?"
"首先,按既定计划推进样机试制,确保明年第三季度完成。其次,同步申请生产许可证和型式试验,争取样机完成后立即进入审批流程。第三,提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网络框架。"
"这些工作量很大。"
"没办法,市场不会等我们。"郑昊翻了个身,"而且我们还要面对一个更大的挑战。"
"什么挑战?"
"国营大厂的市场垄断。"郑昊的声音有些沉重,"潍坊拖拉机厂、第一拖拉机厂这些企业,不仅技术成熟,而且有**支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我们要想从他们手里抢市场,难度可想而知。"
老王头叹了口气:"那我们还有希望吗?"
"有,但是要走不同的路。"郑昊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大厂有大厂的优势,小厂有小厂的灵活。我们要做的是差异化竞争,技术创新,服务创新。"
窗外传来火车的汽笛声,长长的,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明天,他们还要继续市场调研的行程。还有更多的冷眼和拒绝在等着他们。
但是正如郑昊所说,市场调研不是为了听好话,而是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只有知道了问题所在,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创业的路从来就不平坦,但走过了这些坎坷,前面就是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