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人怀疑他是敌特,如果敌特会将这种技术交出来,那多来几个敌特也不是不行。
王庚祥总工张了张嘴,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无情地,反复地,碾压,粉碎。
他看着郑昊那年轻得过分的脸,一个念头,不可遏制地,从心底冒了出来。
难道,这个年轻人,他的大脑里,装着的,是整个未来的科技树吗?!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短暂的死寂之后,会议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强烈的质疑声。
说话的,是冶金部的副部长,也是国内材料学领域的泰斗,钱森的师弟,陈国栋院士。
他激动地站起身,指着大屏幕上的配方,脸涨得通红。
“郑总师!我尊重你在北斗工程上立下的功勋!但是,在材料学领域,你这是在……信口开河!”
“单晶高温合金,是材料学皇冠上的明珠!美国人从六十年代开始研究,投入了上百亿美元,到现在,也才刚刚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指甲盖大小的样品!”
“你这随手写出来的一个配方,就敢说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这不科学!这是在拿国家的重大项目,开玩笑!”
陈院士的话,立刻得到了许多材料和工艺领域专家们的附和。
他们承认郑昊是天才,但他们不相信,世界上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
专业领域,是不能被跨界挑战的!
面对汹涌而来的质疑,郑昊的表情,依旧平静如水。
他没有去争辩,也没有去解释那些复杂的金属相图和晶体理论。
他知道,对于真正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说,再雄辩的语言,都比不上一个实实在在的,可以触摸的结果。
“陈院士。”郑昊的目光,温和而坚定地,看着他。
“我理解你的质疑。所以,我今天,不准备说服任何人。”
“我只想邀请你,和在座所有材料领域的专家,跟我一起去做一个实验。”
“我们不去实验室。”
郑昊的嘴角,微微上扬。
“我们就去,首钢的二号炼钢厂,用他们那台最老的,从苏联引进的,5吨真空感应炉。”
“我们用最普通的原料,最常规的工艺,就按照我这个配方,炼一炉钢。”
“是骡子是马,我们拉出来遛遛。”
“一天之内,见分晓。”
郑昊的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他这是在用一场公开的,无可辩驳的豪赌,来回应所有的质疑!
陈国栋院士被他这股气势给镇住了。
他看着郑昊那双清澈得不含一丝杂质的眼睛,那里没有半分的虚张声势,只有对真理的绝对自信。
“好!”陈院士一咬牙,答应了下来,“郑总师,既然你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我这个老头子,就陪你疯一次!”
“如果,你真的能用我们现有的设备,炼出你所说的那种合金,我陈国栋,当着全国同行的面,给你鞠躬道歉!从今往后,我们冶金部,为你马首是瞻!”
“但如果,失败了……”
“如果失败了,”郑昊接过了他的话,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我立刻向中央请辞,辞去长征计划总设计师的一切职务,路线重新采用A。所有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
当天下午。
首钢,二号炼钢厂。
整个厂区,被军队围得水泄不通,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陈国栋院士,王庚祥总工,以及国内数十位最顶尖的材料、冶金、工艺专家,全都换上了蓝色的工装,戴上了安全帽,聚集在了那台显得有些陈旧的,5吨真空感应炉前。
气氛紧张而凝重。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年轻的身影上。
郑昊也换上了一身工装,他没有站在一旁指手画脚,而是亲自走上了操作台。
“开炉!”
“加料!”
“第一组,高纯镍锭800公斤!”
“第二组,铬65公斤!”
“第三组……”
郑昊的声音,沉稳而清晰,他熟练地,报出一种种原料的名称和精确到公斤的配比。
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们,一开始还带着一丝怀疑,但很快,他们的脸上,就只剩下了震惊和佩服。
因为郑昊报出的每一种辅料,加入的时机,熔炼的温度控制,真空度的调整……语气中带着十分的自信!
他就像一个,已经在这个炉子前,工作了几十年的炼钢大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炉膛内各种金属原料,在高达一千六百度的炙热中,翻滚融合。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陈国栋院士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的眼睛,死死地,透过小小的观察窗,盯着炉内那片耀眼的,金红色的钢水。
他的心里,正在进行着天人交战。
一方面,他几十年来建立的科学观,告诉他这不可能成功。
但另一方面,郑昊那神乎其技的,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又让他产生了一丝动摇。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奇迹?
“出钢!”
终于,在经过了长达数个小时的,精密的熔炼和成分调整后,郑昊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轰隆——
巨大的炉体,缓缓倾斜。
一道无比璀璨,如同金龙出海般的钢水,奔涌而出,注入到了早已准备好的,带有特殊冷却系统的模具之中。
“立刻进行定向凝固!”
郑昊再次下达了一连串,让在场大部分人都听不懂的指令。
只有陈国栋等少数几位顶级专家,瞳孔猛地一缩!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漫长的冷却过程,开始了。
等待,是如此的煎熬。
终于,当那块还带着暗红色余温的,一米见方的合金锭,被机械臂从模具中取出时。
所有人都围了上去。
从外观上看,它似乎和普通的特种钢,没什么两样。
“取样!”
陈国栋院士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一名技术员,用专业的切割设备,小心翼翼地,从合金锭的中心,切下了一小块样品。
样品,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实验室的金相分析实验仪器上。
所有的专家,都挤在了实验车的门口,伸长了脖子,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几分钟后。
一名负责金相分析的,年轻的研究员,像见了鬼一样,跌跌撞撞地,从车上冲了下来。
他的手里,拿着一张刚刚打印出来的,放大了数千倍的显微照片。
他的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用颤抖的手,将那张照片,递给了陈国栋院士。
陈国栋疑惑地,接过了照片。
只看了一眼。
他的身体,便如遭雷击,猛地僵在了原地。
只见那张照片上,呈现出的,不是普通金属那种,由无数个细小的,杂乱无章的晶粒组成的结构。
而是一整块!
完完整整的,没有任何晶界,原子排列整齐得,如同阅兵方阵一般的,完美的,单一晶体结构!
“单晶……真的是……单晶……”
陈国栋院士的手,剧烈地颤抖起来,那张薄薄的照片,几乎要被他捏碎。
他的眼中,充满了无以复加的,巨大的震撼和狂喜!
成功了!
郑昊,用最简陋的设备,最常规的工艺,真的创造出了一个,足以震惊整个世界材料学界的伟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