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第二百二十二章 炼钢厂

();

没人怀疑他是敌特,如果敌特会将这种技术交出来,那多来几个敌特也不是不行。

王庚祥总工张了张嘴,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无情地,反复地,碾压,粉碎。

他看着郑昊那年轻得过分的脸,一个念头,不可遏制地,从心底冒了出来。

难道,这个年轻人,他的大脑里,装着的,是整个未来的科技树吗?!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短暂的死寂之后,会议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强烈的质疑声。

说话的,是冶金部的副部长,也是国内材料学领域的泰斗,钱森的师弟,陈国栋院士。

他激动地站起身,指着大屏幕上的配方,脸涨得通红。

“郑总师!我尊重你在北斗工程上立下的功勋!但是,在材料学领域,你这是在……信口开河!”

“单晶高温合金,是材料学皇冠上的明珠!美国人从六十年代开始研究,投入了上百亿美元,到现在,也才刚刚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指甲盖大小的样品!”

“你这随手写出来的一个配方,就敢说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这不科学!这是在拿国家的重大项目,开玩笑!”

陈院士的话,立刻得到了许多材料和工艺领域专家们的附和。

他们承认郑昊是天才,但他们不相信,世界上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

专业领域,是不能被跨界挑战的!

面对汹涌而来的质疑,郑昊的表情,依旧平静如水。

他没有去争辩,也没有去解释那些复杂的金属相图和晶体理论。

他知道,对于真正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说,再雄辩的语言,都比不上一个实实在在的,可以触摸的结果。

“陈院士。”郑昊的目光,温和而坚定地,看着他。

“我理解你的质疑。所以,我今天,不准备说服任何人。”

“我只想邀请你,和在座所有材料领域的专家,跟我一起去做一个实验。”

“我们不去实验室。”

郑昊的嘴角,微微上扬。

“我们就去,首钢的二号炼钢厂,用他们那台最老的,从苏联引进的,5吨真空感应炉。”

“我们用最普通的原料,最常规的工艺,就按照我这个配方,炼一炉钢。”

“是骡子是马,我们拉出来遛遛。”

“一天之内,见分晓。”

郑昊的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他这是在用一场公开的,无可辩驳的豪赌,来回应所有的质疑!

陈国栋院士被他这股气势给镇住了。

他看着郑昊那双清澈得不含一丝杂质的眼睛,那里没有半分的虚张声势,只有对真理的绝对自信。

“好!”陈院士一咬牙,答应了下来,“郑总师,既然你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我这个老头子,就陪你疯一次!”

“如果,你真的能用我们现有的设备,炼出你所说的那种合金,我陈国栋,当着全国同行的面,给你鞠躬道歉!从今往后,我们冶金部,为你马首是瞻!”

“但如果,失败了……”

“如果失败了,”郑昊接过了他的话,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我立刻向中央请辞,辞去长征计划总设计师的一切职务,路线重新采用A。所有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

当天下午。

首钢,二号炼钢厂。

整个厂区,被军队围得水泄不通,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陈国栋院士,王庚祥总工,以及国内数十位最顶尖的材料、冶金、工艺专家,全都换上了蓝色的工装,戴上了安全帽,聚集在了那台显得有些陈旧的,5吨真空感应炉前。

气氛紧张而凝重。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年轻的身影上。

郑昊也换上了一身工装,他没有站在一旁指手画脚,而是亲自走上了操作台。

“开炉!”

“加料!”

“第一组,高纯镍锭800公斤!”

“第二组,铬65公斤!”

“第三组……”

郑昊的声音,沉稳而清晰,他熟练地,报出一种种原料的名称和精确到公斤的配比。

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们,一开始还带着一丝怀疑,但很快,他们的脸上,就只剩下了震惊和佩服。

因为郑昊报出的每一种辅料,加入的时机,熔炼的温度控制,真空度的调整……语气中带着十分的自信!

他就像一个,已经在这个炉子前,工作了几十年的炼钢大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炉膛内各种金属原料,在高达一千六百度的炙热中,翻滚融合。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陈国栋院士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的眼睛,死死地,透过小小的观察窗,盯着炉内那片耀眼的,金红色的钢水。

他的心里,正在进行着天人交战。

一方面,他几十年来建立的科学观,告诉他这不可能成功。

但另一方面,郑昊那神乎其技的,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又让他产生了一丝动摇。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奇迹?

“出钢!”

终于,在经过了长达数个小时的,精密的熔炼和成分调整后,郑昊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轰隆——

巨大的炉体,缓缓倾斜。

一道无比璀璨,如同金龙出海般的钢水,奔涌而出,注入到了早已准备好的,带有特殊冷却系统的模具之中。

“立刻进行定向凝固!”

郑昊再次下达了一连串,让在场大部分人都听不懂的指令。

只有陈国栋等少数几位顶级专家,瞳孔猛地一缩!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漫长的冷却过程,开始了。

等待,是如此的煎熬。

终于,当那块还带着暗红色余温的,一米见方的合金锭,被机械臂从模具中取出时。

所有人都围了上去。

从外观上看,它似乎和普通的特种钢,没什么两样。

“取样!”

陈国栋院士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一名技术员,用专业的切割设备,小心翼翼地,从合金锭的中心,切下了一小块样品。

样品,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实验室的金相分析实验仪器上。

所有的专家,都挤在了实验车的门口,伸长了脖子,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几分钟后。

一名负责金相分析的,年轻的研究员,像见了鬼一样,跌跌撞撞地,从车上冲了下来。

他的手里,拿着一张刚刚打印出来的,放大了数千倍的显微照片。

他的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用颤抖的手,将那张照片,递给了陈国栋院士。

陈国栋疑惑地,接过了照片。

只看了一眼。

他的身体,便如遭雷击,猛地僵在了原地。

只见那张照片上,呈现出的,不是普通金属那种,由无数个细小的,杂乱无章的晶粒组成的结构。

而是一整块!

完完整整的,没有任何晶界,原子排列整齐得,如同阅兵方阵一般的,完美的,单一晶体结构!

“单晶……真的是……单晶……”

陈国栋院士的手,剧烈地颤抖起来,那张薄薄的照片,几乎要被他捏碎。

他的眼中,充满了无以复加的,巨大的震撼和狂喜!

成功了!

郑昊,用最简陋的设备,最常规的工艺,真的创造出了一个,足以震惊整个世界材料学界的伟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