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第二百二十一章 单晶合金

();

长征计划总指挥部,正式挂牌成立。

地点,就设在京郊一处戒备森严的秘密基地。

郑昊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召开的就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动机技术路线研讨会。

会议室里,坐满了国内最顶尖的火箭发动机专家。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头发花白,都是从建国初期,仿制苏联火箭起家,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老前辈。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和期待。

能够参与到如此宏伟的,史无前例的火箭研制计划中,是他们一生的荣耀。

郑昊站在**台上,看着台下这些功勋卓著的老专家,心中充满了敬意。

但他知道,今天,他将要提出的东西,必然会与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产生剧烈的碰撞。

“各位专家,各位同志。”郑昊开口了,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今天,我们讨论的核心,是长征火箭的心脏——也就是我们的主发动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

他没有卖关子,直接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两个技术名词。

【方案A:燃气发生器循环】

【方案B:分级燃烧循环】

台下的专家们,看到这两个名词,都露出了理所当然的表情。

燃气发生器循环,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可靠,是目前世界上,包括美国土星五号在内的主流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采用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一小部分燃料,驱动涡轮泵,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掉,像汽车的涡轮一样,简单粗暴。

而分级燃烧循环,则是一种理论上更先进,但技术难度极高,极其复杂的方案。它会将驱动涡轮泵的富燃燃气,再次压入主燃烧室进行燃烧,几乎没有能量浪费,性能和效率,都远超前者。

一位德高望重,在业内被尊称为火箭发动机之父的,苏联留学归来的老专家——王庚祥总工程师,率先发言了。

“郑总师,我认为,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方案A,燃气发生器循环。”

王总工的声音,洪亮而自信。

“航天工程,可靠性是第一位的!我们现有的长征火箭,用的就是这种技术,我们有丰富的经验,有成熟的产业链。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和改进,是最稳妥,最快速的办法!”

“至于方案B,分级燃烧循环,”王总工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苏联人搞了几十年,炸了无数次,到现在,也只有一个型号,勉强投入使用。它的技术太复杂了,涡轮泵的压强,燃烧室的温度,都是我们现有材料和工艺,根本无法承受的。这条路太冒险,也太遥远了!”

王总工的话,立刻引起了在场大部分老专家的一致赞同。

“是啊,王总工说的对,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先把火箭送上天,才是硬道理。”

“可靠性压倒一切!分级燃烧循环,听起来很美,但搞不好,会把我们整个长征计划,都拖垮的!”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几乎成了一边倒的支持方案A的声浪。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郑昊,等待着他这个总设计师,做出最终的,符合常理的决断。

然而,郑昊却一直沉默着。

他静静地听着所有人的发言,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直到会议室的声浪,渐渐平息下来。

他才缓缓地,开口了。

“王总工,各位专家,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从可靠性和继承性的角度看,方案A,确实是我们的最优选。”

“但是……”

郑昊的语气,陡然一转!

“我们今天在这里,设计的,不是一枚普通的,一次性的火箭!”

“我们设计的,是未来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国家进行太空探索的,主力军!是能够与美国‘航天飞机’相抗衡的,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

他走到大屏幕前,调出了另一张PPT。

上面,是两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对比。

【燃气发生器循环(方案A):比冲(衡量效率的指标)300秒,推重比70】

【高压补燃分级燃烧循环(方案B):比冲350秒,推重比100以上】

郑昊指着这两组数据,声音变得铿锵有力!

“各位看,这就是差距!百分之十五的比冲差距!百分之四十的推重比差距!”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选择方案A,我们的火箭,为了把同样的载荷送上天,就需要多带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燃料!火箭就会变得更重,更臃肿,结构也更复杂!”

“这样的火箭,它的一次性发射成本,就已经是天文数字!更不要提什么可重复使用了!它根本没有足够的性能冗余,去支撑它完成回收、降落这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选择方案A,看似稳妥,但实际上,是选择了一条死路!一条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被淘汰,注定要落后于人的,死路!”

郑昊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狠狠地,扎进了在场所有专家的心里。

他们引以为傲的可靠和成熟,在郑昊勾勒出的可重复使用的宏大蓝图面前,显得如此的苍白和无力。

王庚祥总工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他站起身,据理力争:“郑总师!你说的这些,我们都懂!但理论是理论,工程是工程!你说的方案B,那些指标,是建立在涡轮泵压强达到25兆帕,涡轮温度达到1000K以上的极端条件下的!我们国家,现在连能承受这种工况的轴承钢,都造不出来!没有材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说得好!”

郑昊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王总工,您问到了点子上。”

“谁说,我们造不出来?”

郑昊的嘴角,勾起了一抹神秘的微笑。

他再次按动遥控器。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复杂的,由无数化学元素符号和百分比组成的,合金配方。

“这是……什么?”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我叫它,钻石合金。”

郑昊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按照这个配方,用我们现有的真空感应熔炼炉,就可以冶炼出,一种全新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它的屈服强度,是现有高温合金的三倍!”

“它的抗变性能,在1100摄氏度下,可以稳定工作超过1000个小时!”

“用它来制造我们的涡轮叶片和轴承,绰绰有余!”

死一般的寂静。

整个会议室,所有的专家,包括王庚祥总工在内,全都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呆呆地,看着大屏幕上那个如同天书般的合金配方。

他们的大脑,已经彻底宕机了。

一个搞火箭总体设计的总设计师……

怎么可能,连世界上最尖端的,连美国和苏联都还在摸索的,单晶高温合金的配方都懂?

而且,还说得如此的,轻描淡写?

如果说,之前,郑昊在他们眼中是一个天才。

那么此刻,他在他们眼中,已经是一个……无法用任何科学常理来解释的,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