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勋完毕,兵部侍郎退下。
朱标站起身,走到高台边缘,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肃立的钢铁雄师。
他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校场:
“三军将士听令!”
“李景隆!”
“末将在!”徐辉祖踏前一步,抱拳应诺。
“着你率原辽东戍边军,并新编建州卫戍卒,共计两万兵马,即日北返抚顺关!
接替耿璇防务!
总揽辽东兴京卫城、辽东大仓及浑河屯田区之卫戍、屯垦、安民事宜!
务必使辽东根基稳固,百姓安居!”
“末将领命!人在辽东在!”李景隆肃然应诺。
“李文忠!”
“臣在!”李文忠出列。
“着你率本部兵马,留驻蓟州大营!
整训新卒,拱卫京畿北大门!
同时,接应后续北迁之朝廷各部官吏、百姓!
保障迁都通道畅通!”
“臣遵旨!”李文忠抱拳领命。
“朱棣!常茂!李祺!王保保!”
“臣弟(臣)在!”四人齐声应诺,踏步出列。
“着你四人,率北征主力精锐之师,随孤入北平!”
朱标的声音陡然拔高:
“整肃军容!检修器械!秣马厉兵!”
“以备——迁都北平之大典!”
“以及……”
朱标的目光扫过朱棣和李祺,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
“尔等之大婚之礼!”
“得令!”四人齐声应诺,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期待。
尤其是朱棣和李祺,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
是夜,蓟州大营,中军大帐灯火通明。
盛大的庆功夜宴正在举行。
朱元璋高居主位,朱标陪坐一旁。
朱棣、李祺、常茂、王保保、李文忠、徐辉祖等大将,
以及六部重臣、有功将士代表,分列两侧。
大帐内,美酒佳肴,香气四溢。
将士们暂时卸下了甲胄,换上常服,推杯换盏,气氛热烈。
讲述着战场上的惊险,分享着归家的喜悦,畅想着未来的太平。
常茂更是成了场中的焦点,
他拍着桌子,唾沫横飞地讲述着,
用“轰天雷”给迁都大典“听响”的壮举,
引得众人阵阵哄笑。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朱元璋微微抬手。
侍立一旁的內侍总管轻轻击掌。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御座之上。
只见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
手持一卷明黄圣旨,走到大帐中央。
他展开圣旨,声音洪亮而庄严,传遍整个大帐,
并透过敞开的帐门,传向外间篝火旁欢宴的更多将士: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国都者,天下之本。
北平形胜,控扼北疆,龙兴之地,王气所钟!
朕承天命,抚有四海,为固国本,绥靖边陲,
兹定于洪武十年十月元日,迁都北平!”
“着礼部、钦天监,敬谨择吉,详定仪注!
工部督造紫禁皇城,务期宏丽!
户部统筹钱粮,保障无虞!
兵部整肃军容,以壮威仪!
文武百官,各司其职,共襄盛举!”
帐内帐外,一片寂静。
迁都!终于要迁都了!
这个酝酿已久、关乎国运的重大决策,终于宣布!
李善长声音微顿,目光扫过帐中几位年轻将领,继续宣读:
“太子朱标,仁孝英睿,克承大统。
燕王朱棣,骠骑大将军李祺,国之干城,功勋卓著,
年已及冠,当婚当娶!”
“值此国都新定,万象更新之际,朕心甚慰!特赐:”
“燕王朱棣,聘魏国公徐达长女徐氏为妃!”
“骠骑大将军李祺,赐婚宗室长女临安公主、诚意伯刘伯温之女刘璟为妻、归义侯王保保之妹为妾!”
“着礼部、钦天监,择取迁都大典同日之吉时,于北平紫禁城,
为燕王、骠骑大将军主婚,并行大婚之礼!
普天同庆,与民同欢!”
“钦此——!”
“轰——!”
短暂的、近乎死寂的沉默之后!
整个蓟州大营,如同被投入了一颗巨大的“轰天雷”,瞬间炸开了锅!
“迁都!大婚!双喜临门!”
“我的天!燕王殿下和祺哥儿同一天娶亲!”
“哈哈哈!太好了!这必须喝个痛快!”
大帐之内,朱棣猛地站起身,激动得脸色通红,一把抓起桌上的酒坛:
“哈哈哈!谢父皇!谢大哥!这酒我干了!”
说罢仰头便灌!
李祺虽然性格内敛,此刻也难掩激动,起身深深一揖:“臣,谢陛下隆恩!”
耳根却已悄悄泛红。
常茂则是一巴掌拍在李祺背上,差点把他拍个趔趄:
“祺哥儿!可以啊!终于要娶媳妇儿了!
到时候闹洞房,看你怎么躲!”
引来一片哄笑。
帐外,篝火旁的将士们更是沸腾了!
他们跳着,笑着,欢呼着,将手中的酒碗高高举起,互相碰撞!
“贺燕王大婚!”
“贺大将军新婚!”
“贺迁都!贺大婚!大明万胜!”
欢呼声、笑闹声、碗碟碰撞声,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直冲云霄!
仿佛连那漫天璀璨的星河,
都被这发自内心的、震耳欲聋的欢呼所撼动,
星光为之摇曳!
蓟州的秋夜,在这一刻,被无尽的喜悦和期待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