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厅之中再次恢复安静,只有王溥的声音在回荡:
“殿下此言当真振聋发聩,身为我大周臣子,理应如此,也必须如此!”
“可问题是……”
顿了顿,王溥回头瞥了眼范质,那眼神似乎在说:
老小子,你不行!
还是得看我的……
范质毫不回避,当即回了个白眼:老夫等着看……
王溥捋了捋胡须,儒雅非凡:
“可是收复故土不只是行军打仗的事!”
“宁、瀛、莫三州刚从辽人手中收复,百姓对后周归属感未稳,需尽快设通判、县令等官职,建立衙门体系,整顿赋税、安抚民心!”
“谁都知道辽国必定会设重兵防守幽州!”
“若强行攻幽州,很有可能导致治理新附州郡的文官、兵力不足,极易出现政令不通、盗匪滋生的混乱,甚至引发百姓复叛!”
说到此,他再次捋了捋胡须,看向小小的郭宗训,就像在看自己最心爱的弟子,一副谆谆教诲的模样:
“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而收复土地易,稳固统治难!”
“所以,稳妥起见,最好暂止北伐,可优先完成新附地区的治理,为后续再攻幽州奠定后方稳固、民心归附的基础。”
“如此防卫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至于失地的百姓,我相信在场所有人都很同情,也很想解救他们。”
“可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行稳妥之路!”
“否则一旦出现意外,我们连刚刚收复的三个州的百姓都保护不了啊……”
闻言,不少文臣都纷纷附和着议论了起来。
其实这些人都知道,幽州必定是场硬仗,胜负难料。
可打仗绝不只是沙场厮杀而已。
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不得不考虑,这也是为何几乎所有人的人都不太愿意激进地继续北伐!
就连韩通、曹彬等人,此刻也都皱着眉头思考起这些问题……
殊不知,主位上的大周皇帝郭荣又怎能不知道这些?
他甚至早就反复衡量思考过这些问题。
也很清楚范质之所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肯定是与一众文臣私下商讨过这些问题。
换句话说,他们早就达成了一致。
他也早准备好了如何压住这些人。
但此时,他却期待地看向他的好大儿:
训儿,你只管去辩,老爹会为你兜底……
一旁。
没人注意到范质竟直接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额头:
老夫怎么就没想到往这个方面去反驳?
唉,果然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让王溥这老小子钻了空当……
想到此,他再次看向郭宗训,心下不由地暗道:太子啊太子,你可不能败给那老小子啊!
不然将来我还怎么和他抢太子太傅之位?
记住,你是我的弟子!
我的!
但很快,他又觉得有哪里不对:
我怎么会希望太子赢呢?
他要是赢了,陛下不就要继续北伐了吗?
于是,他看向郭宗训的目光,又变得复杂了起来……
思索片刻后,不知哪来的一股神秘力量,竟直接将他“拽”了起来。
一副我还没倒,还能再战三百回合的神态!
也难怪,既不能让太子赢从而说服其让人支持陛下继续北伐,又不能让太子输在王溥手里,否则自己的太子太傅之位岂不泡汤了?
所以,太子必须输,且必须输在他范质手上!
“没错!”
范质高昂着头,刚要开口:“殿下,打仗可不是……”
正说着,不料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竟直接被郭宗训活生生打断了:
“范大人,机会已经给过你了,你自己不珍惜!”
“现在是王溥王大人发表意见的时间了!”
闻言,范质瞬间石化,他张了张嘴,想辩解几句,但却又被王溥打断:
“范大人!”
“你还是坐下吧!”
“屡败屡战的勇气固然值得赞扬,但当着陛下与太子的面,也不能没有规矩,更不能没完没了!”
范质皱了皱眉,见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又见陛下脸色明显不悦,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于是狠狠瞪了一眼王溥,暗自啐了口:
“匹夫,无耻……”
然后只能乖乖坐下,再次看向郭宗训时,他的心态已然彻底发生了变化:
太子啊太子,不要留情面,直接弄死王溥那臭不要脸的……
郭宗训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只暗自觉得好笑!
上一世,他可是参加过全国大学辩论大赛的,那“背景深厚”的女友都是自己辩论来的!
又怎会怕这些?
他也丝毫不担心这场“辩论会”会变成“打地鼠游戏”,按下一个起来一个,反反复复、没完没了!
就比如刚刚范质在王溥的启发下,突然又想到了什么,然后再次站出来反驳自己。
他知道范质不是想不到,而是被自己刚刚的“连珠炮”打懵圈了,等范质冷静下来,肯定还能想到更多反驳的理由。
但被自己打得灰头土脸坐下去了,可就没那么容易再站起来了。
开玩笑,他们那张老脸都不要了吗?
搁这儿和我玩屡败屡战?
小爷我怎可能给你们机会?
在我这里,可不许有重复冒头的地鼠!
所以接下来,他只需要把第二个冒头的地鼠——宰相王溥,给活生生按下去!
收敛思绪,郭宗训缓缓走到王溥面前,微微拱手行礼:
“王大人饱读史书,应当知道《汉书》吧?”
王溥皱了皱眉:“自然知晓,不知殿下何意?”
郭宗训微微一笑:“《汉书》里说卫青收复河南地后,先让当地老人管事儿,等打完匈奴再派文官!”
“而现在,新收复的州百姓只要有饭吃、不受辽人欺负,就不会乱!”
“等父皇打下幽州,再派重臣来管新州,到时候百姓更愿意听话!”
“这么简单的办法,难道王大人没想到?”
“还是说《汉书》的内容都忘了?”
闻言,王溥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他可是以饱读史书出名的,如今竟被太子当众如此羞辱!
可史书有这样的记载,这也是最好的办法!
可恶,都怪自己没有事先反复斟酌,让太子找到了反驳的机会……
与此同时,全场再次哗然!
范质更是得意地仰头大笑,似乎让王溥吃瘪的是他自己,那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哪里有一点宰相风度?
若是在没人的地方,只怕王溥会不顾儒雅,直接和他肉搏……
王溥固然难堪,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因为太子的“羞辱”而真的生气。
大概是他真的很欣赏郭宗训,甚至已然将郭宗训当作他的关门大弟子,衣钵传人……
但不气归不气,阵仗决不能输!
对于他们三位宰相而言,这可不只是简单的劝阻陛下不要继续北伐,更是争夺太子太傅一位的决战场!
谁都想在这样的公开场合露一手,证明除了自己,没人能胜任太子太傅一位!
于是他当即说道:“殿下英明,一语中的!”
“可就算三州治理问题可以解决,那汉国呢?”
“汉国与辽国素有盟约,且一直觊觎我大周边境!”
“若集中所有军主力攻幽州,后方晋州、潞州等地兵力空虚,汉国极可能联合辽军残余势力南下偷袭,形成‘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而且殿前军需兼顾京城防务,若前线兵力过度投入,一旦后方生变,难以及时回援,恐威胁都城大梁的安全,更严重者甚至影响我大周根基……”
这是无解的!
王溥对自己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想到这个无解的问题很是满意!
他再次优雅地捋了捋胡须,优雅地瞥向郭宗训,优雅地等着郭宗训无力反驳!
闻言,一旁的范质也不由地皱了皱眉,这个问题的确很棘手!
而且一旦敌人双线进攻,弄不好甚至很有可能灭国……
就连主位上的郭荣都不由地皱了皱眉:
说实话,这个问题也是他最担心的两个问题之一!
汉国这些年一直与辽国结盟,常年都是大周的心头之患……
而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将领,此刻也都在认真思考起这个棘手的问题。
正想着,却听郭宗训突然笑了出来:
“王大人所言,的确很有可能发生!”
“不,是一定会发生!”
“但小小伪汉,又何足挂齿?”
“且不说有我外公符彦卿镇守,即使到时候真的守不住,我大周这么多大将,赵匡胤、张永德、李重进这些大将哪个不能将其覆灭?”
说到此,他突然看向各位将军,笑道:“各位将军,你们觉得呢?”
几人都不由地愣了愣,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郭宗训却并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直接又看向韩通:
“韩将军,看来他们都没信心,那韩将军你可有信心?”
韩通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行礼说道:“回太子殿下,臣不仅有信心,甚至敢立下军令状,若伪汉入侵,只需给臣一支兵马,臣定当让其有来无回!”
立军令状?
众人都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
韩瞪眼啊韩瞪眼!
这么早你就敢立军令状?
看来你是真的得意忘形了啊……
殊不知,韩通可不是得意忘形,而是坚定不移地相信他的小主公——太子郭宗训!
毕竟他比任何人都知道郭宗训的能力,所以只要郭宗训说行,那就一定行,不行也行!
而郭宗训之所以如此说,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历史上,柴荣生病后仍要坚持北伐,攻下固安,直指幽州,北汉那时的确出兵攻打后周了。
可只是李重进一人就率兵把他们打了回去,而且还斩首两千余人!
而且,他如此说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逼那些将领表态!
不过他倒是也没想到,韩通这辅助竟然打得这么好,简直就是MVP级别的……
果然!
见韩通都如此说了,身为韩通顶头上司的李重进当场就表态:“末将亦敢立军令状……”
张永德本就与大黑脸李重进不对付,自然也不甘落后,同样表态要立军令状!
最后,弄得好不容易一直保持面无表情的赵匡胤也不得不跟着表态!
没办法,大周皇帝就那么水灵灵地坐在主位上。
太子如此问,韩通那瞪眼货又傻不拉几地表态了,他们这几人又怎能不表决心?
否则这些年的官场岂不是白混了?
见到如此局面,郭荣甚是欣慰!
没想到好大儿竟然还有这样的心机,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郭宗训也很是满意,笑着看向王溥:“王大人,看到了吧?”
“这就叫上下一心,必能其利断金!”
“而且,只要我们能快速拿下幽州,北汉都未必敢直接进攻我大周……”
王溥愣了愣,大周那些顶级武将都敢立军令状了,他还能说些什么?
虽然他知道郭宗训是神童,也见识过郭宗训的能力,可这次,他还是万万没想到,郭宗训竟然能如此自如反驳自己!
一时间,他竟也不知道该如何说了,只能绞尽脑汁继续挖掘!
但不知不觉,他心中愈发欣赏他的这位“关门大弟子”了,更是暗暗发誓,一定要当郭宗训的老师……
此时,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
“可若不能快速拿下幽州呢?”
众人看去,竟是大周三相中最后一个宰相——魏仁浦!
郭荣皱了皱眉,似乎有些失落,毕竟魏仁浦可是从他身边的刀笔小吏一步步被他提拔为宰相的!
没想到,他竟然也会反对自己继续北伐……
与老爹郭荣不同,郭宗训看到又一个地鼠冒头,眼睛都放光了!
不得不说,打地鼠游戏虽然简单,但真的会上瘾!
小孩子还是少玩点游戏……
可此时,依旧在那个没人注意的角落,赵匡义却愈发着急了:
什么情况?
怎么还不动手?
再让那臭小子这么出风头,只怕会投向他……
……………………………………
说明:
关于李重进斩首北汉两千余的记载: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记载:“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六年(己未,公元九五九年)…… 契丹主遣使者日驰七百里诣晋阳,命北汉主发兵挠周边,闻上南归,乃罢兵。…… 李重进奏败北汉兵于北井,斩首二千馀级。”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七《周书??李重进传》中提到:“显德六年,世宗北征,次博州,重进来朝,赐宴行宫,即命将兵先趣北面,及世宗驻瓦桥关,重进与诸将率师而至。时关南已平,议进取幽州,会世宗不豫而止。即命率所部赴河东,次百井路,败并人五千余,斩二千余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