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十六章 我可是你的人
李源的脑海里浮现出朝堂上那些唾沫横飞的言官御史。
他们总能引经据典,将任何实务都上升到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高度,让他束手束脚。
这篇文章,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把刀!
“孙青岩。”
李源开口,“内侍监查过他的底细吗?”
侍立一旁的内侍总管连忙躬身回道:“回陛下,查了。孙青岩,二十二岁,永州人士,现在在忠嗣堂任大管事之位,家世清白。”
李源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忠嗣堂,赵康的地盘,一个小小的主事,能有如此手笔,将文章一夜之间贴满京城。
“传朕口谕。”
“国子监监生王浩等人,不思报国之策,反为口舌之争,聚众滋事,撕毁文告,其行可鄙,其心可诛!此等空谈之风,乃误国之始!着国子监祭酒严加管教,罚其闭门思过一月,日日抄写《劝学》百遍,以正其心!”
内侍总管心头一凛,陛下这是公开站队了?
他不敢多想,立刻躬身:“奴婢遵旨!”
内侍总管退下后,御书房重归寂静。
李源重新拿起那张纸,目光落在实干兴邦四个字上,久久未动。
……
国子监门前,王浩双目赤红,状若疯虎。
他刚刚带着一群同窗,将监门口墙壁上的檄文撕了个粉碎。
正准备再写一篇万言长文,将孙青岩批倒批臭。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一名宫中内侍骑着快马。
在监门前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手持一卷明黄色的卷轴。
“圣上有口谕!”
尖利的声音划破长空。
王浩等人心中一喜,一定是陛下看到了我等的忠义之心,要为天下读书人做主了!
他们连忙整理衣冠,跪地接旨。
“国子监监生王浩等人,不思报国之策,反为口舌之争,聚众滋事……”
当内侍的声音一字一句落下,王浩脸上的得意与激动瞬间凝固。
“空谈之风,乃误国之始!”
“罚其闭门思过一月,日日抄写《劝学》百遍!”
王浩只觉得一道天雷在头顶炸开,将他的神魂都劈得粉碎。
空谈误国?
陛下说我们空谈误国?!
周围的监生们也个个面如死灰,浑身筛糠般抖个不停。
他们不仅没能扳倒孙青岩,反而被陛下亲自定性为误国蠹虫。
这个污点,将伴随他们一生!
宣旨的内侍冷冷地瞥了他们一眼,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四周,不知何时围拢过来的百姓,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看,就是他们,被陛下骂了!”
“活该!一天到晚就知道吵,正事不干一件!”
“还读书人呢,我看连那个孙主事一根指头都比不上!”
“噗!”
一口鲜血喷出,王浩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
与外界的惊涛骇浪不同,东宫之中。
太子李乾手执黑子,眉头紧锁。
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殿下,该您了。”
对面的赵康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呷了一口。
“赵康。”
李乾终于忍不住,他将棋子丢回棋盒。
“外面的事,是不是太过了?”
赵康笑了笑,伸出两根手指,从棋盒里拈起一枚白子。
“啪。”
白子落下,干脆利落,瞬间截断了黑子的一条大龙。
“殿下,棋盘上,心乱了,就输了。”
赵康抬起眼,目光清澈:“朝堂上,也是一个道理。”
李乾看着那条被屠戮的黑龙,心神俱震。
他知道赵康是在点拨他,可他无法平静。
“那篇檄文,真是你写的?那些商队你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赵康不答反问:“殿下可曾想过,为什么那些读书人一败涂地?”
李乾思索下,涩声道:“因为他们辩不过那篇文章的道理?”
“不。”
赵康摇头:“因为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跟他们在同一个棋盘上下棋。”
他拿起一枚黑子,放在棋盘中央:“这是他们,是孙青岩是否凉薄的道德之争。这个战场很小,只有读书人关心。”
他又拿起一枚白子,放在棋盘的角落。
“这是我们,是边关将士能否吃饱的生存之争,这个战场很大,大到天下所有人都关心。”
“我所做的,不过是掀了他们的小棋盘,然后把他们,强行拉到我的大棋盘上来。”
“至于那些商队,殿下忘了您手中最大的牌是什么吗?”
“您可是太子!”
李乾听得目瞪口呆。
他从小接受最正统的儒家教育,学的是仁义礼智信,是君君臣臣。
可赵康说的这些,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没有圣人言论,没有道德文章,只有最赤裸的利益交换和人心算计。
可偏偏,就是这种他过去最不屑的术,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你这么做,等于得罪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
李乾忧心忡忡:“他们是国之基石,是朝堂的栋梁。”
“殿下。”
赵康打断了他,神情第一次变得严肃起来。
“一栋快要被白蚁蛀空的房子,几根只会高声喊叫的柱子,是撑不住的。”
他身体前倾,一字一句道:“让言官们闭嘴,这只是第一步。”
“夸夸其谈换不来一粒米,引经据典填不饱一个兵!谁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谁才是真正的贤能!”
李乾的喉结上下滚动,他看着赵康,就好像看一个披着人皮的妖魔。
“可明日的朝会……”
他几乎能预见到那副场景。
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清流言官,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扑上来,用唾沫星子把他和赵康淹死。
他的父皇,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或许会欣赏赵康的手段。
但绝不会容忍太子和一个奸佞小人搅在一起,败坏皇家清誉。
赵康看着李乾脸上变幻不定的神色。
“太子殿下,我可以是你的人。”
“他们就算再能说,再敢说,可……”
“这不是有您,给我撑腰呢吗?”
李乾瞬间明白了赵康的意思,这不是投诚,这是绑架!
赵康把他自己,连同那篇足以搅动天下的檄文。
那几支神出鬼没的商队,那滔天的民意,所有的一切,都打包成了一份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