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绑郡主,这口黑锅我背了 第77章 勒令太子反省

();

第七十七章 勒令太子反省

翌日,太极殿。

太子李乾站在百官前列,脊背挺得笔直。

赵康则是站在武将队列的末尾。

这副懒散的样子,让李乾心头火气上涌。

自己这都快要火烧眉毛了,你小子却在哪里打瞌睡!

可现在根本就指望不上赵康。

龙椅上,李源目光扫过下面神色各异的臣子。

“陛下!”

御史大夫王振手持象牙笏板,踏前一步直接开口。

“臣,有本奏!”

“臣,弹劾将作监主簿赵康!”

李乾的心脏猛地一抽。

“赵康此獠,不学无术,心性凉薄!以一篇粗鄙檄文,煽动民意,妖言惑众,此其罪一!”

“其私自调动商队,扰乱市场,牟取暴利,视朝廷法度为无物,此其罪二!”

“最可恨者,其以奸邪之术,蛊惑东宫!”

话音未落,王振猛地将矛头直指李乾。

“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万民所望!竟与此等奸佞小人为伍,实乃识人不明,有失储君体统!”

“微臣恳请陛下,严惩赵康,以正视听!并勒令太子殿下禁足东宫,闭门反省,重读圣贤之书,洗涤心性!”

“臣等,附议!”

“请陛下严惩赵康!勒令太子反省!”

霎时间,以王振为首的十几名文官齐刷刷跪倒在地。

李乾脸色煞白,此刻应该立刻出列。

与赵康划清界限,向父皇请罪,向天下读书人谢罪。

可赵康昨夜的话语,像魔咒一样在他耳边响起。

“谁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谁才是真正的贤能!”

李乾死死攥住拳头,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中,一声粗重的咳嗽响起。

齐国公赵顺臣从武将队列中走了出来。

他身形魁梧,一身甲胄虽未穿戴。

但那股沙场铁血之气,瞬间冲淡了文臣们营造的悲愤氛围。

王振眉头一皱:“赵将军,此乃朝堂议事,辩的是国法纲常,非是你喊打喊杀的军帐!”

赵顺臣看都没看他,蒲扇般的大手一拱。

“陛下,俺是个粗人,不懂王大人说的那些大道理。”

“我只知道,北境边关,三个月了!送去的军粮都是发了霉的陈谷!王大人你们那些能写出花来的奏章,没给俺的兵送去一粒新米!”

“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赵康,他再混账,再不是东西!”

赵顺臣猛地转身,手指几乎戳到王振的鼻子上。

“他弄来的商队,装满了粮食和棉衣,现在已经在去北境的路上了!这个冬天,俺的兵,能吃饱饭,能穿暖衣!”

他重新转向皇帝,虎目含泪,竟是单膝跪地。

“陛下!我不懂什么叫败坏朝纲!我只知道,饿着肚子的兵,守不住大周的国门!谁能让俺的兵吃饱,谁就是好样的!”

“末将附议!”

“没错!嘴皮子磨得再溜,能当饭吃吗?”

“那些商队送来的,可都是实打实的东西!”

一众武将纷纷出列,他们不谈道德,不说人品,只讲事实,只讲结果。

王振的脸一阵青一阵白,他想反驳,却发现无话可说。

难道要他说,边关将士的温饱,不如一个文人的名声重要。

他不敢。

整个太极殿,瞬间被割裂成两个世界。

一边是慷慨激昂、引经据典的文臣。

另一边是言辞质朴,只认结果的武将。

所有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龙椅之上的那个人身上。

皇帝李源的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静静看着下方对峙的臣子,目光在赵顺臣身上停留片刻。

又转向自己的儿子李乾。

李乾依旧站得笔直,虽然脸色苍白,但眼神里,却比过去多了一些东西。

他没有退缩,没有辩解,更没有抛弃赵康。

李源的心中,竟闪过一丝欣慰。

这个儿子,终于开始长大了。

他不再是那个只会背诵君君臣臣的木讷太子。

他开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朝堂,什么是真正的力量。

至于赵康……

李源想起了李乾每次从宫外回来都会有些许的变化。

这些,他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赵康在他看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李乾披荆斩棘。

李源终于开口,“赵康,行事乖张,不循章法,罚俸半年,以儆效尤。”

王振等人一愣,罚俸半年?

这算什么惩罚,简直就是不痛不痒!

更重要的是,赵康除了一个国公世子的名头,根本就没有俸禄!

李源没给他们反应的机会,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

“但,边关军需,乃国之大事!镇国将军所言,字字属实!”

他看向王振,声音冷了下去:“王爱卿身为御史大夫,风闻奏事,监察百官,为何对边关军粮发霉一事,充耳不闻?”

“户部!兵部!此事,朕要你们给朕,给边关数十万将士,一个交代!”

王振等人汗如雨下,瞬间跪伏于地,不敢言语。

眼看其他人不在说话,李源的目光落在李乾身上。

“太子监察不力,识人不明,禁足东宫一月,闭门思过。”

李乾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化为坚定。

他躬身领旨:“儿臣,遵旨。”

这一个月禁足,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一种保护。

父皇是在给他时间,而且在过一个月就是春闱了,到时候自然会给他解禁。

李源挥了挥龙袖,面露疲态。

“退朝吧,此事……容后再议。”

“退朝!”

内侍尖锐的唱喏声在大殿中回荡,却压不住底下百官心中掀起的惊涛骇浪。

皇帝的态度太模糊了!

王振等一众文臣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他们感觉自己就像是卯足了劲。

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憋屈得快要吐血。

而赵顺臣那边的武将们,则是个个昂首挺胸。

“太子殿下!请留步!”

“殿下!您怎能与此等小人为伍!”

李乾刚想松一口气,身后便传来几声急切的呼喊。

转头一看,正是当初他的那几位老师,翰林院的大学士,还有几个言官。

他们正痛心疾首地朝他围拢过来。

李乾头皮一阵发麻。

要是他现在留下,那么接下来,就是长达数个时辰的引经据典,谆谆教诲,从上古圣贤说到本朝祖爷,主题只有一个。

你错了,你大错特错,你辜负了我们的期望。

你必须立刻和赵康那种“奸佞小人”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