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十二章 另类扬名
赵康大马金刀地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
点了最贵的“云雾龙顶”,又要了四五碟精致点心,摆了满满一桌。
这架势,不像来体察民情,倒像是来砸场子的。
孙青岩坐立不安,**底下像有针扎。
他总觉得周围那些身穿锦缎的文人,投来的目光带着不屑。
“老师……我们……是不是太招摇了?”
“招摇?”
赵康捏起一块桂花糕,慢条斯理地送进嘴里。
“青岩,你记着,想让别人看得起你,首先你得坐到跟他们一样高的位置上。你缩在墙角,谁会拿正眼瞧你?”
邻桌坐着两位官员,看官服,品级不高,约莫六七品的样子。
正愁眉苦脸地议论着什么。
“北境那边的军粮又出了岔子,户部和兵部还在扯皮。”
“这么下去,开春一仗,弟兄们怕不是要饿着肚子上阵。”
“能有什么办法?层层盘剥,千里转运,到了边关,十成粮食能剩下六成就谢天谢地了!”
赵康的耳朵动了动。
他放下茶杯,杯底和桌面碰撞。
那两位官员的谈话被打断,不悦地看了过来。
但是碍于赵康在,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上一任兵部尚书可就是这家伙给整没的。
他们可不想步了后尘。
赵康转头看向孙青岩,脸上带着考较的笑意。
“青岩,你不是对前朝漕运颇有研究吗?这事儿,要是交给你,你打算怎么办?”
孙青岩脑子瞬间一片空白。
在观澜居,当着朝廷命官的面,讨论北境军粮这种国家大事。
这不是书生该议论的范畴!
他看到那两位官员的脸色已经沉了下来。
周围其他茶客也纷纷侧目。
李乾依旧低着头,但端着茶杯的手,指节微微发白。
“我……学生……”
孙青岩紧张到结巴,下意识就想搬出书本上的道理。
“学生以为,当严明法度,申饬有司,效仿前人……”
“放屁!”
赵康粗暴地打断了他,整个二楼,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这声怒斥惊呆了。
孙青岩更是羞愤欲死,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
赵康却不管不顾,用手指敲着桌面,咄咄逼人。
“严明法度?怎么严明?把**都杀了?杀得完吗!申饬有司?”
“你当官老爷们的脸皮是纸糊的,骂两句就管用?”
“我问的是你!孙青岩!你来办!”
“你怎么让那些粮官少贪点,怎么让前线的兵爷们儿,能按时吃上一口热饭!”
这一连串的质问,让孙青岩的脸色铁青无比。
但是同样,这一番话下来,不光是周围人看向了这里。
就连李乾也正好奇的看着孙青岩。
孙青岩沉默片刻,许久,他抬起头,眼神变了。
“回老师,学生以为,法度乃是死物,人心才是活的。”
“想让粮官不贪,不能只靠杀头,得让他们觉得,不贪,比贪了更划算。”
这话一出,那两位官员的眉毛同时挑了一下。
“哦?”
赵康身体前倾,一副饶有兴致的样子。
“怎么个划算法?”
孙青岩豁出去了,思路反而越来越顺。
“其一,改监察制为连坐制,户部、兵部、地方转运司,三方共同押运。”
“一处出事,三方主官一体问责,轻则罢官,重则流放。”
“让他们互相盯着,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其二,设浮动功赏,军粮每提前一日抵达,或损耗低于定额,三方主官皆有重赏,银钱、功绩、考评,任选其一。”
“做得越好,拿得越多,如此他们便不是被逼着办事,而是抢着去办事。”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孙青岩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两位官员。
“将边关总兵的回执勘验,作为沿途所有官员年终考评的一票否决项!只要军粮出了问题,无论你过往政绩多好,当年考评皆为下下,三年不得升迁!”
他一口气说完,只觉得浑身都被冷汗浸透。
这些话,大逆不道,完全已经脱离了经义的范畴。
太功利,太酷烈了。
观澜居里,死一般的寂静。
那些文人雅士,看他的眼神像是看一个怪物。
最先开口的却是邻桌那位一直沉着脸的官员。
他忽然站起身,对着孙青岩,郑重地拱了拱手。
“这位公子,高见!”
“在下兵部职方司主事,姓王,你这三条,虽说手段激烈,却直指要害!”
“比那些只会空谈仁义道德的废话,强了何止百倍!”
另一位官员也站了起来,神色复杂。
“此法若真能推行,北境军心,或可一安。”
孙青岩彻底懵了。
赵康哈哈大笑起来,他站起身,拍了拍孙青岩的肩膀,然后扔下一锭银子在桌上。
拉着还有些魂不守舍的孙青岩和一直沉默的李乾,扬长而去。
留下一整个茶楼的窃窃私语。
“那年轻人是谁?好生锐利!”
“看着面生,不知是哪家的子弟?”
走在回家的路上,孙青岩的脚步还是虚浮的。
“老师,我刚才?”
赵康心情极佳:“刚才怎么了?说得不是挺好吗?”
“可那都是些不入流的权谋之术,非君子所为。”
“君子?”
赵康嗤笑一声:“青岩,你记住,能让弟兄们吃饱饭,打胜仗的,就是君子!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就是圣人!至于过程?史书,从来都是胜利者写的!”
他停下脚步,回头看着孙青岩。
“你以为我带你来喝茶,真是为了让你听那些家长里短?蠢!我是让你来扬名!”
“但不是扬你文章写得好的名,京城里会写文章的狗才太多了,不缺你一个!”
“我要扬的,是你孙青岩,能办事,敢办事,会办事的名!”
“这样的名声,比一百篇锦绣文章,更能让那些主考官记住你!”
一旁的李乾,看着恍然大悟的孙青岩,又看了看赵康。
眼神里,第一次流露出敬佩。
“李公子,我们要不要在出去逛逛?在宫里憋了七天了,我想去雨花阁听听曲子。”
一听这话,刚刚还流露敬佩的太子,顿时脸色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