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零一章 取乱之道
“陛下,打仗的事,我不急。”
秦源把手里的册子,递了过去。
“臣今日来,是想跟陛下和皇后,谈一谈钱的事。”
李治和武后,疑惑的接过了册子。
册子里的内容,很简单。
秦源提议,将现在乱糟糟的国库,和已经富可敌国的定远钱庄,合并。
成立一个全新的机构。
“大唐皇家银行。”
这个银行,以后就负责大唐所有的钱。
发行一种统一的,印着龙纹的纸片,叫“唐元”。
以后,大家出门,不用再带着沉甸甸的金子银子了,带这种纸片就行。
一个唐元,就能在银行换一贯铜钱,一百唐元,就能换一百两银子,童叟无欺。
国家的税收,官员的俸禄,军队的开支,全都用这个银行来管。
李治看的很慢,很仔细。
他的呼吸,渐渐变得粗重。
武后看的很快,她只看了一眼,就明白了这里面的恐怖之处。
如果这个东西,真的搞成了。
那大唐的国力,还能再翻上十倍!
“臣,附议!”
武后第一个表态,她的凤目之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臣以为,此事,可行!”
李治也重重的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又是一件,足以改变大唐,改变世界的大事。
可事情,没那么顺利。
第二天的朝会上,当秦源将这个计划,公之于众的时候。
几个老臣,当场就炸了。
以褚遂良为首的几个保守派官员,跪在地上,哭天抢地。
“陛下,万万不可啊!”
“商人逐利,国之蛀虫!岂能让商人的钱庄,与国库混为一谈?”
“自古以来,只有朝廷管钱,哪有让商人来管朝廷的钱的道理?”
“此乃动摇国本之举,是取乱之道啊!请陛下三思!”
他们说的声泪俱下,仿佛秦源要挖了大唐的祖坟。
秦源就静静的看着他们表演,一言不发。
他知道,这种时候,跟他讲道理,是没用的。
李治有些犹豫,他毕竟是皇帝,祖宗之法,国之根本,这些词,对他还是很有压力的。
就在这时。
一直垂帘听政,很少在朝堂上直接发言的武后,开口了。
她的声音,冰冷,且锐利。
“几位大人,哭够了吗?”
褚遂良等人,愣了一下,抬起头。
只见武后,手里拿着一份报告,缓缓的走到了帘子前面。
那是秦源给她的,一份关于皇家银行的盈利预算报告。
“褚大人,你口口声声祖宗之法。那本宫问你,祖宗之法,可能让国库里的钱,一年翻一倍?”
“呃……”
“本宫再问你,祖宗之法,可能让西征大军的粮草军械,凭空多出来三成?”
“这……”
“本宫最后问你!”
武后的声音,陡然拔高,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剑。
“是抱着你们那**不通的祖宗之法,等着国库空虚,百姓饿死,外敌入侵!”
“还是跟着秦太傅,富国强兵,开疆拓土,让我大唐的龙旗,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你们,选一个吧!”
一番话,说的整个太极殿,鸦雀无声。
褚遂良等人,张着嘴,脸色涨成了猪肝色,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治看着霸气四射的武后,再看看那些如同斗败了的公鸡一样的老臣,心中最后的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
他猛地站了起来。
“朕,意已决!”
“即日起,成立大唐皇家银行!”
“朕,任命秦源,为皇家银行终S督办!”
“凡银行事务,由秦太傅一人,全权决断!”
“任何人,不得干涉!”
圣旨一下,尘埃落定。
秦源,这个帝国的太傅,格物总院的祭酒,西征后勤的总管。
现在,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
大唐皇家银行,终S督办。
从今天起。
这个男人,不仅掌握着帝国的枪杆子。
还把帝国的钱袋子,也牢牢的,攥在了自己的手里。
西域的黄金还没捂热,东边的海水,就先起了波澜。
一封来自南方的急报,被送到了秦源的案头。
是“镇海舰队”提督发来的。
信里的内容,让秦源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舰队在探索一条前往更东方的新航路时,保护的一支商船队,在海上,遭遇了另一支船队的袭击。
对方的船,虽然不如大唐的福船大,但很坚固,速度也快。
船上的士兵,个子不高,但打起仗来,异常的悍勇,跟疯狗一样。
他们自称“倭国水师”。
一场遭遇战下来,大唐的商船队虽然最后赶跑了对方,但也有一艘船受了重创,损失不小。
“倭国……”
秦源的手指,在地图上,那个位于大唐东方,小小的岛屿上,轻轻的敲了敲。
有意思的是。
就在这份急报抵达长安的同一天。
一支自称来自倭国的“遣唐使”队伍,也抵达了长安城。
这帮人,跟他们在海上的同胞,完全是两个样子。
为首的使节,叫犬上御田锹,一个很古怪的名字。
这人见到谁,都是九十度的鞠躬,脸上堆满了谦卑到接近谄媚的笑容。
他们向鸿??寺的官员,表达了对大唐天朝上国最崇高的敬意,说他们的天皇,是如何如何的仰慕大唐的文化,渴望派遣学子,前来学习大唐的先进技术。
至于海上发生的那点不愉快,他们一个字都没提。
就好像,那事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秦源,在鸿說寺的官署里,会见了这位犬上御田锹。
“秦太傅!久仰您的大名!您就是我们倭国所有人心中的神明啊!”
犬上御田锹一见到秦源,直接就五体投地,行了个大礼。
那姿态,低的都快钻到地底下去了。
秦源坐在主位上,端着茶杯,轻轻的吹着热气,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
“使节先生,客气了。”
“不不不!一点都不客气!”
犬上御田锹抬起头,满脸都是狂热的崇拜。
“您的诗词,您的格物之学,您的银行……这一切,在我们倭国,都是圣迹!我们天皇说了,谁能把您的学问带回倭国,谁就是我们倭国最大的功臣!”
他说的天花乱坠,把秦源捧到了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