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殴打高阳?我反手制盐惊呆李世民 第84章 太傅的锦囊

();

第八十四章 太傅的锦囊

“这……这里是天竺?”

李治的手指,划过一个巨大的半岛。

“是的,陛下。我们依照太傅的锦囊,穿过了麻六甲,进入了天竺海,与那里的数个王国进行了贸易。”

李德沉声回答。

“那……这片更大的海……又是什么?”

武后的目光,落在了大唐疆域的东面,那片无垠的蔚蓝之上。

张诚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种混杂着敬畏与狂热的神情。

“回皇后娘娘,依照太傅的推演和我们对星辰、洋流的观察,我们推断……在这片海洋的另一端,极有可能,还存在着……另一片广阔的大陆!”

“什么?!”

李治猛的站了起来,龙袍下的身躯,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看着那片未知的蔚蓝,仿佛看到了一片全新的,等待着大唐去征服的土地。

这种认知上的冲击,远比看到金银财宝要来得震撼。

秦源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笑意。

他知道,探索美洲的种子,已经在李治的心中,生根发芽。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发现?”

秦源开口了,他的声音,让激动中的李治和武后,迅速冷静了下来。

李德的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太傅,我们在天竺洋上,遇到了一支……很强的对手。”

“对手?”

李治皱起了眉头。

“是的,陛下。是一支自称‘大食’帝国的船队。

他们的船,速度很快,船上的水手,作战极为悍勇,悍不畏死。”

李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神里还带着一丝心悸。

“我们与他们发生过一次小规模的冲突。

他们的技术,不如我们的唐船,武器,也不如我们的雪纹钢。

但……他们的扩张势头,非常迅猛。

整个天竺洋西岸的贸易,几乎都被他们垄断。”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

大食帝国。

这个名字,第一次,如此郑重的,进入了大唐的视野。

秦源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东西两大帝国的碰撞,比他预想的,还要早一些。

这不再是欺负那些西域小国,也不是碾压那些南洋土著。

这是一个真正的,与大唐处在同一文明量级,同样拥有着强大国力和勃勃野心的宿命之敌。

“还有一个好消息。”

李德打破了沉寂,从怀中又取出了一份羊皮卷。

“我们依照太傅的第三个锦囊,在返航时,抵达了天竺南端的一个岛国,名为‘狮子国’。

我们用玻璃器和丝绸,说服了他们的国王,成功租借了他们最好的港口,租期……九十九年。”

“我们在那里,留下了一百名兄弟,和足够的物资,建立了大唐第一个……海外的补给基地。”

“海外基地!”

李治的眼睛,再次亮了起来。

如果说,全新的世界地图,是为他打开了一扇窗,那么这个海外基地,就是大唐将手,真正伸出窗外的第一步!

其战略意义,无可估量!

“太傅,朕明白了。”

李治的目光,灼灼的看向秦源。

“安西商团护卫队的模式,很好。

这支舰队的护卫,也很好。

朕要将这种模式,常态化,国家化!”

秦源微微颔首,这正是他想要的。

“臣,请奏陛下,以辽东和此次远航退役的精锐老兵为骨干,成立一支专门负责保护我大唐海外航路、商贾以及侨民安全的常备军。

其名……大唐远洋军团!”

“准奏!”

李治的声音,斩钉截铁。

他看着那份全新的世界地图,看着那片代表着大食帝国的区域,看着那片更遥远的未知大陆,年轻的帝王,胸中豪情万丈。

“朕要让这面‘唐’字龙旗,插遍这地图上的每一片海岸!”

所有人都沉浸在凯旋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之中。

只有秦源,目光已经越过了眼前的地图。

他在思考。

如何应对大食的崛起?

如何将那台还在矿场里咆哮的蒸汽机,装到新一代的宝船之上?

大航海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而真正的挑战,现在,才要到来。

长安城,变天了。

这天,不是阴晴的变,是人心的变,是权力的变。

长孙无忌,死了。

这位权倾朝野数十年的国舅,李世民的肱骨,李治的亲娘舅,最终的下场,是被人罗织了一个“谋反”的罪名,削爵流放,最终一卷白绫,吊死在了流放地的屋梁上。

消息传到秦源耳朵里的时候,他正在格物总院的工坊里,看着新一代的蒸汽机模型。

那是一个由黄铜和精钢打造的大家伙,比蓝田矿场那个还要精巧,还要有力。

听完属下的汇报,他只是“嗯”了一声。

然后挥了挥手。

“知道了。”

没了。

就这三个字。

仿佛死的不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而是一个不相干的甲乙丙丁。

他没有愤怒,没有惋惜,甚至连一丝波澜都没有。

那双眼睛,依旧盯着那个能改变世界的机器。

长安城的风,吹不进格物总院。

朝堂上的血,也染不红这里的图纸。

秦源很清楚,长孙无忌的倒台,是必然。

他是旧时代的最后一块巨石,挡在了新时代的车轮前。

而武后,就是那个毫不留情,将车轮狠狠碾过去的人。

果然。

长孙无忌倒下之后,空出来的大量位置,很快就被人填满了。

一份新的官员任命名单,被悄悄送到了秦源的案头。

上面一长串的名字,秦源看着,至少有三分之一,眼熟得很。

都是格物总院这几年毕业的学员。

他们懂算学,会格物,支持新政,是秦源一手培养起来的技术官僚。

武后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她在用实际行动,向秦源示好,甚至是“投诚”。

她甚至在一次公开的场合对百官宣称。

“本宫所作所为,皆是为更好的推行秦太傅的新政,扫清障碍。太傅,乃国之大匠,本宫与陛下,皆倚为长城。”

这话说的,天衣无缝。

把自己发动的这场残酷清洗,包装成了“为改革护航”。

试图将秦源,和她那艘沾满了血的战船,牢牢的绑在一起。

秦源看着那份名单,笑了笑。

随手就丢进了火盆里。

他接受这份好意,但他不上船。

他只造船,也只定航线,至于船上的人怎么争夺驾驶权,他不管。

只要他们,不把船弄沉就行。

可有的人,得了势,就总想把船拆了,换成自己的木头。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