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殴打高阳?我反手制盐惊呆李世民 第83章 医圣在上

();

第八十三章 医圣在上

接下来的几天,秦源出现了轻微的发热,手臂上,起了一个小小的痘疮。

然后,一切都过去了。

他,安然无恙。

接着,是那几个死囚。

他们被接种了牛痘。

十天后。

秦源,用天花病人的痘浆,为他们,进行了真正的,天花接种。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一天。

两天。

五天。

那几个死囚,除了轻微不适,没有一个,出现真正的天花症状。

成功了!

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足以征服天花的办法,诞生了!

孙思邈,这位德高望重的药王,看着秦源,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死囚,浑身颤抖。

他缓缓地,走上前,对着秦源,深深地执了一个弟子之礼。

“秦公……不,医圣在上!请受我一拜!”

“医圣!”

他身后,所有的太医,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消息,传遍了整个长安。

李治,在得知成功的消息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抱来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皇太子李弘。

“太傅。”

他的声音,无比郑重。

“请为我儿,接种牛痘!”

这份信任,已经超越了,君臣之礼。

它是一种,几乎托付生命的,绝对信赖。

当长安城的孩子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个伸出自己的小手臂,在那上面,留下一个小小的,却能护佑他们一生的痘印时。

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关于天花的恐怖梦魇,正在被这个时代,悄然终结。

而秦源。

如果说,之前的种种功绩,让他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能臣”,“贤臣”。

那么征服天花,这一不世之功。

则让他,在所有大唐子民的心中彻底……封神。

永徽七年的夏末,广州港,热浪蒸腾。

码头上人山人海,所有的百姓,所有的商贾,甚至连官府的差役,都伸长了脖子,朝着那片蔚蓝的海面望去。

两年了。

整整两年,杳无音信。

那支承载着整个大唐海洋之梦的船队,那艘被秦源亲自命名为“探索号”的巨舰,就像一颗投入大海的石子,连半点回响都没有。

朝堂之上,早就有了非议。

耗费国帑无数,建造那般吞金巨兽,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不少言官已经准备好了奏章,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就要向那位权势熏天的太傅发难。

秦源,秦太傅,似乎对此毫不在意。

他依旧每日处理着格物总院的事务,规划着京蓝铁路的延伸,仿佛那支耗费了他无数心血的船队,与他毫不相干。

只有李治和武后知道,秦源每隔三日,便会向广州发去一道密信,询问的只有一件事。

回来了吗?

没有。

今日,广州港的气氛却有些不同。

市舶司的官员们,一个个神情紧张的站在码头最高处,一遍又遍的擦着额头的汗水。

“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声音都带着颤。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海天相接之处。

一个黑点。

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一面巨大的,绣着“唐”字的龙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刺眼。

是“探索号”!

是那支消失了两年的船队!

整个广州港,瞬间就炸了。

欢呼声,如同山崩海啸,冲天而起。

当那艘巨大如山的“探索号”,领着它的护卫舰队,缓缓驶入港口时,所有人都被惊呆了。

船还是那艘船,可上面刻满了风霜的痕迹,船舷上甚至还有着刀劈斧凿的破口,诉说着远航的艰辛。

可每一名站在甲板上的水手,腰杆都挺的笔直。

他们黑了,瘦了,眼神却亮得吓人。

那是一种见过天地广阔,见过生死搏杀之后,才有的眼神。

“开舱!”

随着船长一声令下,巨大的舱门被缓缓打开。

那一瞬间,码头上所有人都停止了呼吸。

金光。

刺目的金光,从船舱里倾泻而出。

紧接着,是堆积如山的各色香料,那浓郁的异域芬芳,几乎要将整个港口的咸湿空气都给驱散。

还有一箱又一箱,被小心翼翼抬下来的,闪烁着各色光芒的宝石。

码头上的商贾们,眼珠子都红了。

他们一辈子做的生意,赚的钱,恐怕都不及眼前这一船货物的百分之一。

市舶司的官员,拿着算盘的手,抖得几乎无法计算。

他们初步估算了一下,这一趟航行所带回的纯利润,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个数字,足以支付那支无比烧钱的“镇海”舰队,未来整整十年的所有开销!

一本万利!

这才是真正的一本万利!

朝堂上那些质疑“海权论”的声音,在这堆积如山的财富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如此无力。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船长李德,以及格物院的随船总测绘员张诚,也被驿站最好的快马,一路不停的送进了皇城。

御书房。

灯火通明。

李治和武后,破天荒的没有安寝,亲自在此等候。

秦源也赫然在列。

他神色平静,手指有节奏的敲击着桌面,可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透露出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期待。

“陛下,皇后娘娘,太傅!”

李德和张诚,两个饱经风霜的汉子,在见到三人的那一刻,眼圈瞬间就红了,声音哽咽的跪倒在地。

“起来说话。”

李治亲自上前,将二人扶起。

他的声音,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没有过多的寒暄。

张诚颤抖着手,从一个防水的皮筒里,取出了一份巨大的图纸,和一本厚厚的日志,恭敬的呈了上去。

“陛下,这是……我们这两年,走过的所有地方。”

那份地图,在御书房宽大的书案上,被缓缓展开。

李治和武后的目光,瞬间就被吸引了过去。

这和他们以往见过的任何一份地图都不同。

它无比的详尽,不仅标注了大唐的疆域,更清晰的描绘出了南方的林邑、真腊,渡过一片海峡后的室利佛逝,以及更西方的天竺诸国,甚至还有遥远的波斯。

整个世界的轮廓,第一次如此清晰的,展现在大唐最高统治者的面前。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