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殴打高阳?我反手制盐惊呆李世民 第75章 交易于万国

();

第七十五章 交易于万国

“今日本官将此龙旗授予你,望你此去,不负陛下所托,不负万民所望!”

秦源将沉重的旗杆,交到了郑和的手中。

“此行,南下,穿麻六甲,过天竺海,直至波斯湾!将我大唐的威名,播撒于四海!将我大唐的货物,交易于万国!凡日出日落之处,皆可闻我大唐之名!”

“末将,誓死不辱使命!”

郑和双手高举龙旗,猛地站起,转身面向探索号上的数百名水师官兵和格物院学员,用力一挥。

那面巨大的“唐”字龙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启航!”

随着他一声令下,巨大的船锚被缓缓绞起,厚重的船帆依次升起,探索号那庞大的身躯,在数十艘小船的牵引下,缓缓地,离开了它停靠了数月的港湾,驶向了那片一望无际的深蓝。

岸上,欢呼声雷动。

秦源看着那艘逐渐远去的巨船,心中感慨万千。

为了这一天,他准备了太久太久。

这艘船上,凝聚了格物院最高的科技结晶,也承载了他对于这个帝国的全部梦想。

他转身,对着身旁的广州都督淡淡说道。

“传我将令,自今日起,凡我大唐之船,所到之处,船即国土!”

都督浑身一震,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太傅,这……这于理不合啊……”

秦源看了他一眼,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现在,我就是理。”

“船上,设有随船法庭,由格物院监察科与御史台官员共同组成,船长拥有节度使之权,可临机专断。

凡在海外,我大唐子民,皆受此法庭庇护与管辖,一切争端,依《大唐律》与《格物令》裁决,此令,通传全军!”

都督不敢再多言,躬身领命。

这道命令,将随着电报和信鸽,传遍整个大唐的海疆。

它宣告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主权观念,一种将国家法度延伸至天涯海角的强大自信。

启航的前一夜,秦源单独召见了郑和。

在一间密室里,秦源没有多说什么废话,只是指着一个巨大的密封木箱。

“这里面,是本官为你准备的三件东西,不到万不得已,或是抵达指定海域,不得开启。”

郑和有些疑惑,但还是郑重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秦太傅行事,向来神鬼莫测,却又总能在关键时刻,化腐朽为神奇。

“第一个锦囊,等你过了占城之后,再打开。里面,是一份海图。”

秦源顿了顿,继续说道。

“不是你们平日所用的那种,它更精确,上面标注了每一处暗礁,每一股洋流,甚至预测了未来数月季风的方向。

按图索骥,可保你们万无一失。”

郑和的呼吸,瞬间变得急促起来。

能预测季风的海图?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这已经不是凡人的手段了,这是神仙才有的本事。

“第二个锦囊,若船上出现大规模的疫病,尤其是到了南洋之后,人会发热、发冷、打摆子,届时再打开。

里面,有救命的方子和药物。”

秦源想到了疟疾,那种在热带地区肆虐的疾病,足以摧毁任何一支没有准备的舰队。

他无法凭空制造出金鸡纳霜,却可以用格物院的手段,提取出一些拥有类似功效的植物碱,虽然效果差一些,但足以救命。

“第三个锦桑,等你们过了天竺海,准备进入波斯地界时,再行开启。

里面,是本官对沿途所有国家、城邦的详细记录。他们的兵力、物产、风俗、王室的弱点,甚至是他们国王最喜欢什么,都写的清清楚楚。

如何与他们交往,如何贸易,如何让他们敬畏我大唐,答案全在里面。”

郑和听完,已经彻底呆住了。

他看着那个木箱,仿佛看到的不是三个锦囊,而是通往胜利的康庄大道。

这已经不是锦囊妙计了,这是将未来的一切,都提前写好了剧本,交到了他的手上。

“太傅……”

郑和的声音有些颤抖。

“末将……何德何能……”

秦源拍了拍他的肩膀,打断了他。

“你能。

因为你是大唐的军人,是格物院的学生。

去吧,让那些海外的蛮夷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

时间一晃,便是数月过去。

长安城内,因为“废后”之事,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死死地顶住了皇帝李治的压力,双方陷入了僵持。

整个长安的空气,都显得有些压抑。

就在这压抑的气氛中,一艘悬挂着加急信旗的快船,从大运河一路北上,抵达了京城。

信,是直接送到秦源府上的。

当秦源拆开那封用火漆密封的信件时,他的手,也微微有些颤动。

信是郑和亲笔所写,字迹刚劲有力。

信中写道,舰队出海之后,严格按照第一个锦囊里的海图航行,果然精准地避开了南海的一场巨大风暴,舰队几乎毫发无损。

洋流和季风的标注,更是让他们省去了至少一个月的航行时间。

他们以之前“商团护卫队”在南海建立的补给点为跳板,顺利抵达了室利佛逝国。

在那里,随船的格物院学员,用精美绝伦的玻璃器皿、锋利无比的雪纹钢小刀和光洁如玉的瓷器,瞬间征服了那个南洋大国的君臣。

郑和遵照秦源的指示,没有急于倾销货物,而是先以“国礼”的形式,将一部分精品赠送给了国王。

国王大喜过望,当即下令,以十倍的价格,回赠给大唐舰队大量的黄金、象牙和最顶级的香料,并与郑和签订了正式的通商和外交协约,承认大唐为“宗主国”,并允许大唐在他们的港口建立永久性的商站和补给点。

仅仅是第一站的收获,其价值就已经远远超过了这支舰队出航的全部耗费。

秦源拿着信,缓缓地走到了书房的巨大地图前。

他看着那条自己亲手绘制的航线,如今,它的南端,已经被点亮了。

第二天早朝,当朝臣们依旧准备为“废后”之事继续争论时,秦源出班了。

他没有说话,只是让太监,将郑和的信,当众宣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