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殴打高阳?我反手制盐惊呆李世民 第76章 贞观之治

();

第七十六章 贞观之治

当信中那庞大的黄金和香料数目,以及室利佛逝国王臣服的国书内容被念出来时,整个太极殿,鸦雀无声。

那些曾经质疑秦源“耗费国帑,穷兵黩武于海外”的保守派官员,一个个面色涨红,低下了头。

事实,胜于雄辩。

龙椅之上,年轻的皇帝李治,脸上泛起了抑制不住的潮.红。

他登基以来,一直活在父亲“贞观之治”的巨大光环之下,处处受到以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集团的掣肘。

而今天,探索号的成功,就像一道划破阴云的闪电,照亮了他的帝王之路!

这是他力排众议,支持秦源才取得的成就!这是属于他“永徽之治”的功绩!

他看向秦源,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与信赖。

他知道,只要有这位帝师在,一个远超贞观的,属于他李治的辉煌时代,已经不再是梦想。

东宫,文华殿。

今日的气氛,有些说不出的古怪。

皇太子李弘,一个才六岁的孩童,端端正正的坐在自己的席位上,小脸上满是严肃。

他的面前,坐着两位老师。

一位,是当朝国舅、太尉、元老之首,长孙无忌。

另一位,是太子太傅,格物总院祭酒,秦源。

皇帝李治,与已是皇后的武媚娘,就坐在不远处的御座上,名为旁听,实为观阵。

这场面,是李治与朝堂旧势力妥协的结果。

太子一日习经,一日格物。今日,是第一天。

长孙无忌先来。

他面容肃穆,手里捧着一部《论语》,声音沉稳。

“太子殿下,为君者,当以修身为本,以儒道治天下。

今日,臣为殿下开讲《论语》……”

他讲的,是圣人经典,是千年不易的道理。

李弘听着,小小的脑袋一点一点的,眼神却有些涣散。

这些之乎者也,对他来说,太过枯燥。

一个时辰后,长孙无忌讲毕,行礼退下。

轮到秦源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只见秦源两手空空,身后跟着两名格物院的匠人,抬着一个用巨大黄布罩住的圆球状物体,缓缓走入殿中。

“秦太师,这便是你为太子准备的课业?”

长孙无忌忍不住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与轻视。

教导太子,不以经义开蒙,却弄来这些个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成何体统。

秦源没理他。

他只是对着御座上的李治和武后微微躬身,然后走到了那个巨大的物体前。

“太子殿下。”

秦源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量。

“今日第一课,我们不读书,我们看世界。”

他伸手,猛地将黄布扯下。

嗡—

殿内,响起一片细微的抽气声。

那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球体,通体呈现出一种深邃的蔚蓝色,上面点缀着一块块绿色、黄色的陆地图案,球体被一个精巧的黄铜支架固定着,可以自由转动。

它太美了。

美得不像凡间之物。

“这…这是何物?”

李治也站了起来,眼中满是震惊。

武后的凤目中,更是异彩连连。

小太子李弘,早就从座位上跑了下来,他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围着这个比他还高的巨大球体,转来转去,伸出小手,**,又不敢。

“此物,名为‘地球仪’。”

秦源轻轻转动了球体,它便平稳的旋转起来。

“陛下,殿下,我们脚下的大地,并非天圆地方,而是一个和它一样的,巨大的圆球。”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每个人的脑中炸响。

大地…是圆的?

这彻底颠覆了他们千百年来的认知。

秦源走到地球仪旁,伸手指着上面一块熟悉的、用明黄色标注的巨大疆域。

“这里,便是我大唐。”

他轻轻说道。

李治和武后快步走下御座,来到地球仪前,他们的目光,死死的盯着那块黄色的区域。

疆域辽阔,山河壮丽。

可当他们看到,这片在他们眼中无比巨大的疆域,放在整个蔚蓝色的球体上时,却只占了其中一部分…

那种震撼,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那…这里是?”

李治指着西边的一大片土地。

“回陛下,那里是西突厥,再往西,便是波斯,拂菻。”

秦源的手指,顺着丝绸之路的路线,一路向西划去。

然后,他的手指又落到了大唐的东南方,指向那一片广阔的海洋。

“而我们的‘探索号’,正从这里出发,沿着这条线……”

他的手指,在蔚蓝的海洋上,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经过一串串细小的岛屿,最终指向了天竺海和波斯湾。

“他们将告诉世界,在这颗大地上,最强大的国度,名为大唐。”

李弘再也忍不住了,他伸出小手,轻轻地拨动了那个巨大的球体。

世界,在他的指尖转动。

他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广袤海洋,看到了形状各异的陌生大陆,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这一刻,什么《论语》,什么圣人经典,都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只知道,这位秦老师,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李治呆呆地看着转动的地球仪,喃喃自语。

“原来…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的…”

他看向秦源的眼神,已经从信任,变成了深深的敬畏。

这已经不是经天纬地之才了。

这是…俯瞰众生的神人之能!

武后没有说话,但她那双漂亮的凤目,却死死盯着秦源的手指,划过的那条海上航线。

她看到的,不是地理,不是世界,而是无穷无尽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

与东宫内充满求知欲的和谐气氛不同。

长安城外的乡野之间,一股阴冷的暗流,正在悄然蔓延。

夜,漆黑。

一处破败的庄园里,聚集了上百名面带菜色的百姓。

在他们面前,一个身穿白色麻衣,面容阴鸷的道人,正在作法。

他自称是“白莲圣使”。

“尔等可知,去岁的蝗灾,今年的大旱,是为何故?”

圣使的声音,尖锐而富有煽动性。

“皆因朝中出了妖人!

那秦源,名为格物,实为妖术!

他兴修水利,是为惊动河神;他建造工厂,黑烟滚滚,是为触怒天神!

上天降下灾祸,是在警示我们啊!”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