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殴打高阳?我反手制盐惊呆李世民 第71章 大唐的国本

();

第七十一章 大唐的国本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一个南海小国的商路问题,怎么就成了大唐的国本了?

秦源不理会众人的惊诧,继续说道。

“我大唐之财富,如今多依赖于西域之丝路。

然丝路漫长,多经他国,其安危,常系于一线。

此乃将国之命脉,交于他人之手,非长久之计!”

“而海洋,陛下,海洋,便是一条不需要经过任何国家,便可通往世界各地的,蓝色国土!”

“海洋,是移动的国土!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

谁控制了贸易,谁就等于拥有了无穷无尽的,流动的财富!”

这些话,对在场的所有官员来说,都如同天方夜谭。

移动的国土?

控制海洋?

这都是些什么闻所未闻的理论?

秦源知道,他必须用更直白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大唐,有水师。

但水师之责,多在沿海巡防,清剿近海之水匪。

此,臣称之为水师!”

“而臣今日所言,乃是海军!”

“海军者,非守土之犬,乃拓疆之狼!其战船,当能远航万里,跨越风暴;其战力,当能于大洋之上,击溃任何敌手!其使命,乃是保护我大唐在全球的每一条航路,抵达世界上任何一个有港口的地方!”

“舰队所至,炮火所及,皆为我大唐之利益所在!”

一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年轻的皇帝李治,听得是眼神发亮,心跳加速。

舰队所至,皆为唐土!

这是何等宏伟,何等霸气的蓝图!

为了让自己的理论,更具说服力。

秦源邀请李治和几位核心大臣,前往格物总院,参观他最新设计的“秘密武器”。

在格物总院最深处的一个巨大船坞里。

一艘全新的,与大唐现有任何船只都截然不同的海船模型,静静地陈列在那里。

这艘船,体型狭长,线条流畅。

秦源指着船底那根贯穿首尾的、最粗大的木梁。

“此为‘龙骨’。

乃整艘船的脊梁。

有了它,船体才能承受更大的风浪,建造更大的船只!”

他又指向船舱内部。

“船舱内部,被分成了十数个独立的小隔间,彼此用厚木板隔开。

此为‘防水隔舱’。

即便船体某一处破损进水,也只会淹没一个隔舱,而不会导致整艘船沉没!”

最引人注目的,是船帆。

它不再是传统的四方硬帆,而是两面巨大的、可以灵活转动的“三角帆”。

“此帆,不仅顺风时速度更快,更关键的是,通过调整角度,即便是在逆风之时,也能借力航行,大大摆脱了对季风的依赖!”

最后,秦源拿出了两样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东西。

一个,是放在一碗清水中,无论如何转动,其一端永远指向南方的小小铁鱼。

“此为‘司南鱼’。

有了它,即便是在大雾弥漫,不见星月的夜晚,船只也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另一个,则是一块刻着复杂刻度的木板,上面装着一个可以活动的指针。

“此为‘牵星板’。

通过它,观察北辰星与海平面的高度,便可精确地知道,我们所在的纬度!”

罗盘,与六分仪的雏形!

这两样东西一出,即便是一直对秦源心怀芥蒂的长孙无忌,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也是行过军,打过仗的人。

他比谁都清楚,这两样小东西,对于航海来说,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大唐的船队,将首次拥有,彻底摆脱海岸线,进行“全天候、远距离”航行的能力!

它意味着,那些传说中,海图上未曾标注的,充满着财富和未知的神秘大陆,将不再遥不可及!

李治的呼吸,已经变得有些粗重。

他被秦源为他描绘的这幅“大航海时代”的宏伟蓝图,给彻底点燃了。

什么丝绸之路,什么陆地霸主。

在征服星辰大海的伟业面前,似乎都显得有些格局小了。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守住父亲留下的基业。

他要,超越他的父亲!

他要开创一个,远比“贞观之治”,更加辉煌,更加广阔的时代!

“太傅!”

年轻的皇帝,紧紧地抓住了秦源的手,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灼热的光芒。

“朕,支持你!”

“无论需要多少钱,多少人,朕,都给你!”

回到朝堂之上,李治力排众议。

他顶住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保守派官员,对于“耗费巨资,征服虚无缥缈之海洋”的质疑。

他当即下旨,成立一个全新的权力机构—“市舶总司”。

这个机构,将总管大唐所有的海外贸易、港口关税、以及新式海军的建设。

而第一任的市舶总司提举,毫无疑问,便是秦源。

这个职位,让秦源将商业、海军、外贸、乃至部分殖民的权力,都集于一身。

他,已然是名副其实的,“大唐海洋总督”。

同时,李治宣布,正式启动代号为“镇海”的超级造舰计划。

第一步,便是在气候和港口条件最优越的广州和泉州,建立由格物总院直管的,两座规模庞大的“皇家造船厂”!

消息一出,整个长安城都为之震动。

那些在陆地上已经打到“天下无敌,高处不胜寒”的将领们,比如程处默,听闻此事后,一个个都兴奋得嗷嗷叫。

陆地上已经没得玩了。

去征服海洋!

去消灭海盗!

去寻找那传说中遍地黄金的未知大陆!

这,是一个全新的,充满了无尽刺激和荣耀的梦想!

他们纷纷上书,请求能加入这支全新的“大唐海军”。

从黄沙漫漫的丝绸之路,到碧波万顷的广袤海洋。

在秦源的引领下,这个已经无比辉煌的帝国,将其雄心勃勃的目光,投向了更远,也更广阔的未来。

“镇海”计划,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巨兽,在帝国南北的海岸线上,开始缓缓地舒展筋骨。

广州和泉州的皇家造船厂,在格物总院的直接管辖下,拔地而起。

数以万计的工匠,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

一根根巨大的龙骨,在船坞中被架起,宛如巨兽的脊梁。

所有的一切,都在向着秦源描绘的那个“大航海时代”,稳步推进。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