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殴打高阳?我反手制盐惊呆李世民 第50章 样板村

();

第五十章 样板村

秦源要的,不仅仅是一座空城。

他要的是人心。

为了让这份人心变得更加坚定。

秦源又做了一件事。

他在平壤城外,选择了一个最早投降的村庄。

将那里建设成了一个“样板村”。

他把在辽东城和安市城,推行的所有民政措施,都用在了这个村子里。

他用缴获的物资,为村民们修建了干净整洁的砖石房屋。

他派格物院的学员,指导他们修建了,可以灌溉数百亩良田的水利设施。

他将最新式的农具,免费的发放给了每一户村民。

他甚至还为村里的孩子们,建了一所小小的学堂。

然后,他通过报纸向平壤城内,发出了邀请。

邀请城中的军民,派出代表出城,来这个“样板村”参观。

平壤的守将,本想拒绝。

但城内汹涌的民意,让他不得不答应。

当那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平壤代表们,走进这座“样板村”的时候。

他们被眼前的景象,彻底的震撼了。

他们看到这里的村民,脸上洋溢着,他们许久未见的笑容。

这里的田地里,庄稼长势喜人。

他们看到这里的学堂里,传出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这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安稳,和幸福。

这对那些在围城之中,朝不保夕的平壤军民们,造成了最致命的心理冲击。

他们抵抗的意志,在这一刻彻底的瓦解了。

平壤城内,暗流涌动。

那些早就对战争,感到绝望的新兴官员和商人们,开始秘密的串联起来。

而那些,还想维护自己统治的守旧贵族们,则感到了末日的来临。

矛盾在强大的军事,经济,和心理攻势之下,被彻底的激化了。

秦源通过他早就安插在城内的内线。

一名被他用利益,成功策反的商人。

精准的向城内的主降派,传递了一个消息。

“时机,已到!”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一场蓄谋已久的**,在平壤城内爆发了。

主降派的官员们,在商人们的支持下,控制了守备松懈的南门。

然后他们打开了那扇,决定了高句丽国运的沉重城门。

城外,早已整装待发的唐.军,如同一股沉默的黑色的潮水,悄无声息的涌入了这座古老的都城。

没有厮杀。

没有抵抗。

平壤,不战而下。

当李世民,骑着马,走进这座几乎完好无损的城市时。

他看着街道两旁,那些虽然敬畏,但眼神中却并没有太多仇恨的平壤百姓。

他转过头,看着那个正平静的跟在他身边的年轻人。

他由衷的,对身边的所有将领说道。

“秦卿一人,可抵十万大军!”

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

“不,是百万大军!”

而秦源,面对这足以让任何人都名垂青史的不世之功。

面对周围所有人,那如同看神明一般的敬畏目光。

他只是平静的从怀里,拿出了一个小小的笔记本。

在“平壤”这个名字的后面,轻轻的打上了一个红色的勾。

大军还朝的这一日,长安城万人空巷。

朱雀大街的两侧,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像是要把整条街道都给挤爆了。

百姓们的脸上,挂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毫不掩饰的狂喜。

大唐胜了,而且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这足以让每一个身为唐人的百姓,都挺直了腰杆。

皇帝的龙辇缓缓驶过,金黄的仪仗,威武的禁军,引来了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之声。

李世民坐在车驾之中,面带微笑,享受着子民的爱戴,这是他应得的荣耀。

龙辇之后,是诸位功勋将领的队伍。

然而,当一辆形制并不算太过奢华的马车出现时,人群中爆发出了一股比之前更加热烈,也更加复杂的声浪。

“是秦侯爷!”

“不对,该叫郡公了!”

“盐侯!是给我们带来雪花盐的盐侯啊!”

一个半大的小子,骑在他爹的脖子上,用尽全身力气喊道。

“秦青天!我家的铺子,就是靠着商会才没被崔家挤垮!”

一个穿着体面的商人,对着马车的方向,深深的作了一个揖。

“国之重器!”

不知是谁,起了这么一个头。

“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

这两个字,仿佛带着某种魔力,从一个角落,迅速蔓延到了整条大街。

呼喊声整齐划一,汇成了一股冲天的声浪,那声势,竟是短暂的盖过了方才对皇帝的欢呼。

马车里,秦源闭着眼睛,静静的听着。

这些声音,比任何封赏,都让他感到心潮澎湃。

他能感觉到,有一道目光,从前方的龙辇中投射过来。

那道目光里,没有不悦,没有猜忌,只有一丝淡淡的,复杂的笑意。

李世民,并没有生气。

三日后。

太庙。

气氛庄严肃穆,香火鼎盛。

高句丽的王族和负隅顽抗的将领,如同一群丧家之犬,被押解着跪在李唐的列祖列宗牌位之前。

献俘仪式,是宣告一场战争完美胜利的终章,也是一个王朝武功最直接的展示。

李世民身着冕服,亲手将捷报焚烧,告慰先祖。

仪式结束,百官移步太极殿。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的,都落在了那个站在武将队列前列,却穿着文官袍服的年轻人身上。

他太年轻了,也太耀眼了。

“制曰!”

内侍尖锐的嗓音,响彻大殿。

“定远侯秦源,于国有不世之功。

始创格物,以利万民;再造神兵,以强国威。

随朕东征,献千里镜,破辽东,毁坚城,兵不血刃下平壤。

其智,可安社稷;其功,当为百官之首。

今,朕心甚慰!”

李世民的声音,从龙椅上传来,带着一丝难掩的激动。

“册封秦源为,蓝田郡公,食邑三千户!”

“赐,紫金鱼袋!”

“许,佩剑上殿!”

轰!

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郡公!

食邑三千户!

这已经是异姓臣子所能达到的顶峰!更不用说,那代表着无上亲信的紫金鱼袋,和那份可以佩戴武器面见君王的殊荣!

秦源的官职,或许不是最高的。

但他的权势和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在这一刻,已经毋庸置疑的,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