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殴打高阳?我反手制盐惊呆李世民 第49章 得来不易

();

第四十九章 得来不易

“你……”

侯君集气得脸色铁青。

“够了!”

李世民沉声喝止了争吵。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李绩的身上。

“李绩,你怎么看?”

军神李绩缓缓站起,他先是对着秦源微微点头示意,然后才面向李世民朗声说道。

“陛下,兵者诡道也,能胜即可!”

“自东征以来秦侯之功人尽皆知。

从后勤改良到神兵利甲再到攻城利器,若无秦侯,我军绝无可能如此快的兵临城下。”

“侯君集所言,不过是文人之腐儒之见,酸腐不堪!”

李绩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他毫无保留的力挺秦源。

这让侯君集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秦源,却出人意料的站了出来。

他对着李世民深深一拜。

“陛下,侯公所言其实不无道理。”

所有人都愣住了。

包括李世民。

只听秦源继续说道。

“‘震天雷’之物看似威力无穷,实则制造之过程极不稳定。此次胜利实有天命眷顾运气使然。”

“且其耗费之钱粮物资极其巨大,以国库之能短期之内亦难以复制,此非克敌制胜之常道也。”

“臣之格物院能有今日之功,全赖陛下天恩与诸位将军同袍鼎力支持。

臣不敢居功。”

“臣愿将‘军器监’之管理权交还兵部。

臣只保留‘格物院’山长之职,为我大唐继续研究些于国于民有利之物。”

秦源的这番话,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自污”。

他主动的交出了,那最让人忌惮的直接军事管理权。

又巧妙的将火药的威力,归于“运气”,打消了皇帝心中那最后一丝的疑虑。

同时又保留了最核心的,谁也无法替代的研发能力。

一场针对他的巨大**危机。

被他轻而易举的转化成了一次,向皇帝表露忠心的绝佳机会。

侯君集的攻击,如同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软绵绵的毫无着力之处。

他整个人都僵在那里,显得像个斤斤计较,搬弄是非的小丑。

李世民看着秦源,眼中的那一丝最后的阴霾,彻底的烟消云散了。

他走下帅位,亲手扶起了秦源。

他用力的拍着秦源的肩膀,脸上是发自内心的欣慰笑容。

“好!好一个秦源!好一个识大体知进退的国之栋梁!”

“军器监你继续给朕管着!谁敢说半个不字!”

“朕信你!”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

一场足以掀起腥风血雨的风波,就此消弭于无形。

经过这次风波,整个大唐的朝堂之上,也形成了一种新的共识。

定远侯秦源,不可或缺。

而这正中秦源下怀。

他终于可以远离那些繁琐的无聊的行政和权斗。

去专心的攀登那座,属于他的科技之树。

大军,兵临平壤城下。

这是高句丽最后的都城,也是他们最后的尊严。

城墙巍峨,护城河宽阔,城中尚有十万残兵,和数倍于此的百姓。

所有人都以为,接下来将会是一场,比辽东、安市,更加惨烈的血战。

然而,秦源却下令,全军后撤三十里,安营扎寨。

唐.军的投石机,没有发出怒吼。

玄甲军的战马,也没有开始冲锋。

取而代之的,是数千支从唐.军大营中,射入平壤城内的羽箭。

这些箭没有锋利的箭头。

箭杆上绑着的,是一卷卷散发着墨香的纸。

平壤城中的军民,好奇的捡起了这些从天而降的“传单”。

纸上的字,他们都认得。

那是,一份排版工整,图文并茂的报纸。

报纸的名字叫做《大唐时报(战地版)》。

头版头条,是“热烈祝贺王师攻克辽东、安市二城,大唐天子圣德无双”。

下面详细的描述了,唐.军是如何在辽东城建立“红十字”医院,救治包括高句丽伤兵在内的所有伤员。

又是如何在安市城,推行“以工代赈”,让流离失所的百姓,重新过上有饭吃,有衣穿的安稳日子。

报纸的第二版,则刊登着一篇名为“高句丽贵族不为人知的奢靡生活”的文章。

文章里,详细的揭露了,以渊盖苏文为首的权贵阶层,是如何的鱼肉百姓,强征暴敛,过着酒池肉林般的生活。

而报纸的背面,则画风一转。

上面刊登着,来自万里之外的长安城的趣闻。

比如,长安城最近的粮价,是多少文一斗。

又比如,定远侯府新出产的一种,名叫“琉璃镜”的神物,是如何的在贵妇圈中引起轰动。

这是一种,全新的战争方式。

一种跨越了时代的“认知战”。

秦源,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直观的对比,向平壤城内的所有人,传递着两个最基本的信息。

第一,大唐,是仁义之师,强盛,且富饶。

第二,你们的贵族,**,且无能。

这张薄薄的纸,比最锋利的刀剑,还要伤人。

它诛的是,人心。

如果说,报纸是精神上的武器。

那么秦源接下来的举动,则是经济上的釜底抽薪。

他以“长安商会”和“定远侯府”的名义,在大营前,设立了数个,临时的“兑换点”。

布告上,写的清清楚楚。

唐.军,愿意用最优质的雪花盐,最坚固的铁器,最华美的丝绸布匹,向平有城内的任何人,兑换他们手中的高句丽货币,和多余的粮食。

兑换的比例,极其优厚。

这个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平壤城这潭,本就因为围城而变得人心惶惶的死水之中。

高句丽的货币,因为战争早已贬值的,如同废纸。

粮食更是被贵族们牢牢的控制在手中,普通百姓,根本无法足额领到。

现在,唐.军竟然愿意用那些在他们眼中,如同金子般宝贵的硬通货,来兑换这些东西?

一开始,没人相信。

但很快,就有几个胆子大的,走投无路的商人,在夜色的掩护下偷偷的将家中的几袋粮食,运出了城。

当他们真的从唐.军的“兑换点”里,换回了几大包洁白如雪的食盐,和几匹光滑如水的丝绸时。

他们疯狂了。

整个平壤城,都疯狂了。

一条看不见的物资外流的通道,被悄然建立。

无数的百姓和商人,冒着被守军砍头的风险,用尽一切办法,将城内的物资偷偷的运往城外。

平壤的守将,空有一身武勇,和满城的兵马。

他可以防备唐.军的冲锋。

他可以抵挡唐.军的“震天雷”。

但他却无法阻止,自己的人民为了活下去,而做出的最本能的选择。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座城市的战争潜力被一点点的掏空。

这是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更无法应对的战争。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