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六章 奇耻大辱
直到,唐.军兵临安市城下。
这座城,和他们之前攻克的任何一座城池,都完全不同。
它背靠险峻的马首山,三面环水,城墙,竟是直接用坚硬的山石垒砌而成,远比寻常的夯土城墙要坚固百倍。
守城的将领,名叫杨万春。
这个名字,在开战之初,并不为唐.军所熟知。
但很快,他就用自己的实力,给骄傲的唐.军上了血淋淋的一课。
秦源的组合式攻城塔,第一次失去了作用。
杨万春命人在城墙上,布满了涂抹了油脂的湿.滑木板,攻城塔的吊板,根本无法有效的搭在城墙上,数次在攀爬过程中打滑失火。
而那无往不利的“震天雷”,也遇到了麻烦。
安市城的城墙,比辽东城更高,更陡峭。
投石机需要更大的仰角,才能将震天雷投掷上城头,这使得准头和落点,都变得极难控制。
数次轰炸,效果都大打折扣。
开战三天,唐.军竟然寸步未进。
这是东征以来,从未有过的挫败。
中军大帐之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李世民的脸色,阴沉如水。
“一座小小的安市城,竟能阻我十万天兵数日,简直是奇耻大辱!”
他一拳砸在案几上,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陛下,安市城池险固,守将杨万春,又极善守城,非战之罪也。”
李绩站了出来,沉声说道。
“臣以为,强攻不可取,当用智取。”
“如何智取?”
李世民问道。
“筑山。”
李绩指向地图上,安市城的东南角。
“此处地势最为平缓,我军可在此处,日夜赶工,堆筑一座土山。待山高过城墙,便可居高临下,一举破城!”
这是一个最笨,却也最无奈,最有效的办法。
历史上,无数坚城,都是在这种最原始的人力堆砌面前轰然倒塌。
“好!”
李世民当机立断。
“就依爱卿之言!”
“此项工程,便由……秦源,为总领之!”
皇帝的目光,落在了秦源身上。
他知道,这种浩大到近乎疯狂的工程,只有这个总能创造奇迹的年轻人,才能将它变为现实。
“臣,遵旨。”
秦源没有丝毫的犹豫,躬身领命。
秦源被任命为筑山工程的总工程师。
他没有立刻开工,而是先带着格物院的学员们,对那片区域,进行了长达一天的,精密的勘测和计算。
然后,他绘制出了一份,让所有工部官员都叹为观止的图纸。
图纸上,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冰冷的却又充满了力量的数字和线条。
土山的坡度,被精确的控制在一个最稳定的角度。
土山的内部,不再是简单的夯土堆砌,而是被设计成了一种,包**主承重层,次承重层,以及排水暗渠的复杂结构。
秦源,更是引入了两种这个时代闻所未闻的技术。
“分层夯土”,每一层土,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压实,达到预定的密度,才能继续堆砌上一层。
“草筋加固”,在夯土之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入大量的坚韧草筋,如同人.体的筋骨一般,将松散的泥土,牢牢的结合在一起。
数万名唐.军士兵和被征调的民夫,在秦源的指挥下,开始了这项,堪称人定胜天的浩大工程。
安市城楼上,杨万春看着城外那热火朝天的工地,眉头紧锁。
他知道,唐.军是想用最蛮不讲理的方式,来抹平他和他们之间的那道天堑。
他没有坐以待毙。
唐.军筑山,他便在城内对应的位置,疯狂的加高城楼。
一场,关于建筑和毅力的竞赛,就此展开。
白日里,唐.军的工地上,号子声震天。
到了夜晚,杨万春就会派出小股的精锐部队,对工地进行袭扰。
他们使用一种特制的火箭,箭头绑着浸满了硫磺和火油的布包,专门射向那些堆积的草料和木材。
一时间,唐.军的工地,夜夜.火光,不得安宁。
秦源则立刻做出了反制。
他利用水泥和湿麻袋,在工地的外围建造了数个防火的观察哨。
然后,将最精锐的弩兵,和最大功率的千里镜,都布置了进去。
任何企图靠近工地的火光,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千里镜发现。
然后,迎接他们的,便是从黑暗中呼啸而至的夺命箭矢。
双方,你来我往,围绕着这座正在不断隆起的土山,展开了一场攻防较量。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
六十个昼夜。
整整六十个,不眠不休的昼夜。
一座高达数十丈,山顶平坦宽阔,足以容纳数千重兵的巨大土山,终于建成了。
它如同一头洪荒巨兽,用庞大的阴影笼罩了整个安市城。
它那平坦的山顶,甚至比杨万春拼命加高的城楼,还要高出一截。
安市城头,所有的防御工事,都清晰的暴露在了唐.军的俯瞰之下。
唐.军大营之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所有的士兵,都兴奋的呐喊着,他们知道胜利就在眼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土山建成当晚,一场毫无征兆的暴雨,倾盆而下。
狂暴的雨水,疯狂的冲刷着这座尚未完全干透的土山。
子夜时分,土山的东南角,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巨响。
在雨水的浸泡和冲刷之下,那一角的山体,竟突然发生了崩塌。
数万方的泥土,裹挟着巨石,如同一道泥石流,轰然冲下,狠狠的撞在了安市城的城墙之上。
那段本就老旧的城墙,在这股恐怖的冲击力下,瞬间被压垮,出现了一个长达十余丈的巨大缺口。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懵了。
但有一个人没有懵。
杨万春。
这位安市城主,在听到巨响的第一时间,便意识到了,这是上天赐予他的唯一的机会。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
亲自披甲,提刀,集结了城中最后的数百名死士。
“将士们!”
他用尽全身力气,咆哮着。
“天不亡我高句丽!随我,夺山!”
在唐.军还处于混乱,没能反应过来的时候。
杨万春,已经率领着这数百名死士,如同猛虎下山,从那段被压垮的城墙缺口处,冲了出去。
他们的目标,无比明确。
就是那座近在咫尺的土山!
他们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