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七章 全是烂账
官署里头的光线有些暗,空气里飘着一股木屑和尘土混合的气味。
几个令史、书令史抬头瞥了他一眼,眼神里没什么情绪,又很快低下头去,各忙各的。
这份安静,透着一股无形的墙。
直到他被领进一间最为宽敞的公房,才见到了将作监的一把手,将作大匠,阎立德。
这位阎大匠,历史上也是个名人,画画是一绝,搞建筑也是大师。
此刻他正站在一张巨大的案几后,手里拿着一支笔,似乎在审阅图纸。
他年约五旬,须发打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癯,眼神里带着一种匠人特有的审视和挑剔。
“下官,将作监少监秦源,拜见阎大匠!“
秦源拱了拱手,态度不卑不亢。
阎立德放下笔,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微笑,那笑意却未达眼底。
“哎呀,定远侯大驾光临,本官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他嘴上客气,身子却没怎么动。
“侯爷乃是陛下亲点的奇才,能来我这小小的将作监,实乃我将作监上下的荣幸啊!“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捧了秦源,又点明了这里是他的地盘。
秦源只是微笑着听着,也不接话。
寒暄了几句,阎立德便拍了拍手,立刻有几个小吏搬来了一堆码放得像小山一样的陈旧卷宗,直接堆在了秦源面前的空地上。
那些卷宗的竹简绳子都快烂了,散发着一股霉味。
“侯爷初来乍到,想必对监中事务尚不熟悉。
这些,都是我将作监积压了十几年的旧账和悬案!“
阎立德指着那堆故纸堆,慢悠悠的说道。
“比如这,是前隋时期宫里一批桌椅的损耗记录,一直对不上数。
还有这个,是贞观初年一个官窑烧制琉璃瓦的废品清单,数目太大,一直没人敢核。
琐碎是琐碎了点,但最是能让侯爷熟悉我将作监的运作。
就劳烦侯爷费心,将这些整理清楚吧!“
他说的云淡风轻,可那意思再明白不过。
这是要把秦源彻底架空,让他淹死在这些陈年烂账里。
谁都知道,这种烂事,谁碰谁倒霉,做好了没功劳,做不好一身骚。
周围几个偷瞄的官吏,嘴角已经忍不住的向上翘。
想看他的笑话。
秦源扫了一眼那堆东西,脸上依旧是那副平静的表情,甚至还点了点头。
“阎大匠费心了!“
他没争,没辩,更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快。
就这么全盘接了下来。
这份沉稳,让阎立德准备好的后半段说辞,全都堵在了喉咙里,有点不上不下。
他本以为这个年轻人会暴跳如雷,或者至少会据理力争。
没想到,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秦源被安排在了一个偏僻的公房,灰尘积了三指厚。
他也不在意,自己动手擦了桌椅,然后便对着那堆烂账发呆。
将作监的老油条们都觉得,这位小侯爷怕不是傻了。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秦源看着这些东西,脑子里浮现的却不是烦躁,而是另一幅画面。
那是几日前在太极殿上,他第一次上朝时无意间看到的一幕。
当朝宰相,房玄龄,正捧着一份奏章,眉头紧锁。
因为年老眼花,他几乎要把整个脸都贴到奏章上,才能看清上面的小字,那样子显得异常吃力。
这个画面,深深的刻在了秦源的脑子里。
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需求,背后却牵动着整个帝国的中枢。
他突然觉得有点好笑。
第二天,秦源没再去将作监,而是直接回了自己的格物院。
他要先解决将作监的那些麻烦,但不是用他们的方式。
他让人搬来几张大桌子拼在一起,铺上巨大的白纸。
然后,他拿着一根炭笔,在上面画出了一个个奇怪的表格。
又在表格的第一列,写下了一些谁也看不懂的符号。
1,2,3,4……
“把那些卷宗,按年份,按类别,给我分好!“
“然后,一卷一卷的念给我听!“
秦源命令道。
将作监派来给他打下手的两个书令史,一开始还满腹牢骚,阳奉阴违。
可半天之后,他们就彻底傻眼了。
只见秦源听完一卷的内容,便在纸上的格子里飞快的填写着那些奇怪的符号和简化的文字。
“尚食局,贞观二年,申领楠木食案二十张,实发十八张,差两张,记档人李四……”
一笔笔烂了十几年的账,在他的笔下,被拆解的清清楚楚。
那张巨大的纸上,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哪里有问题,哪里缺了东西,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根本藏不住。
这叫什么?
两个书令史脑子一片空白,他们只觉得这位侯爷用的法子,简直不是人间的手段,倒像是天官断案,有种让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魔力。
只用了一天。
仅仅一天。
堆积如山的旧账,就变成了一叠薄薄的,写满了奇怪表格和符号的新式账本。
当秦源将这叠新账本轻飘飘的放在阎立德的桌上时,整个将作监都安静了。
阎立德看着那清晰明了的条目,看着最后精准到个位数的亏空总数,拿着账本的手,第一次感到了微微的颤抖。
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他心里骂了一句。
……
而在将作监的官吏们被震撼的说不出话的时候,秦源已经一头扎进了他的格物院深处。
他秘密成立了一个只有几个人知道的攻关小组。
名字也很简单,就叫“明目”。
“我们之前烧出来的琉璃,虽然透亮,但还不够纯粹!“
秦源对着几个最顶尖的工匠说道。
“现在,我要你们做一件事,把这块天然水晶,或者最纯净的那批琉璃,给我磨成这样!“
他在一块石板上,画出了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的截面图。
“磨它做什么用?”一个工匠不解的问。
“让光线拐弯!“秦源用最简单的话解释:“你们看,光是直着走的,我要它经过这块东西之后,能聚拢到一点上。
就跟你们小时候玩的阳燧(放大镜)取火一样,但我们要的是能看清东西,不是点火!”
没人能听懂什么叫光线折射,但他们能听懂秦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