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殴打高阳?我反手制盐惊呆李世民 第21章 透明琉璃

();

第二十一章 透明琉璃

李世民让人往里面倒水,倒酒,倒茶,甚至倒了一杯墨汁。

他看着光线透过杯壁,在龙案上投下奇异的光斑,看着液体在杯中晃动时那清晰的波纹。

这个小小的器物,仿佛有一种无穷的魔力,让他爱不释手。

傍晚时分,他才终于下定了决心,叫来了身边的内侍。

“传朕的旨意!“

李世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

“赏!重赏定远侯!”

内侍刚要跪下接旨,却被李世民下一句话给打断了。

“再给朕传一道旨意给秦源那小子!”

“让他再给朕做十个!不!一百个!朕的宫里,以后喝茶饮酒,全要用此物!”

消息,终究是瞒不住的。

“定远侯府能造透明琉璃”这件事,像一阵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长安。

最初,没人相信。

但当程咬金在一次宴会上,得意洋洋的拿出秦源送他的第二个成品炫耀时,所有人都疯了。

其价值,瞬间就超越了黄金,超越了丝绸,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奢侈品。

一个从长安路过的波斯胡商,在亲眼见过那个杯子后,当场就表示,愿意用自己带来的一整船香料,换这么一个小小的杯子。

这可是足以让一个普通家族富贵几代的财富。

但,没人能买到。

定远侯府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可秦源放出话来,此物乃是御用之物,概不外售。

高阳公主府上。

“啪!”

又一个名贵的瓷瓶被摔得粉碎。

高阳公主听着外面关于“明琉璃”的种种传说,听着那些贵妇们在聚会时,因为能远远看一眼程夫人的杯子而发出的惊叹,她嫉妒的快要发疯。

她派人带着重金去市场上搜罗,派人去定远侯府门口堵着,甚至动用了皇室的关系去施压。

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秦源的产品,根本就不往外流。

她第一次体会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原来真的不是有钱有权,就能得到的。

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比秦源当面羞辱她,还要让她难受一百倍。

而此刻的秦源,正在格物院里,给工匠们开保密会议。

他将整个玻璃制造的核心工序,拆分成了十几个环节。

备料的,不知道配方比例。

知道配方的,不接触熔炼。

负责熔炼的,不懂如何控温。

负责吹制的,更不清楚前面的任何事。

每一个小组,只负责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互相之间严禁交流。

完整的技术秘密,只存在于秦源一个人的脑子里。

这种后世工厂里最常见的流水线保密制度,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天衣无缝的防范手段。

做完这一切,秦源才终于有空,满足一下自己的私欲。

他让人在自己的书房,换上了一小扇玻璃窗。

当木质的窗格被卸下,换上那块晶莹剔透的玻璃时,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明媚的阳光,第一次毫无保留的洒了进来,照亮了书房的每一个角落,连空气中的微尘,都清晰可见。

秦源躺在逍遥椅上,沐浴着这久违的,温暖而明亮的光线,舒服的叹了口气。

这**,才叫生活。

这天,宰相房玄龄前来拜访,商讨一些格物院的章程。

一进书房,就被那扇明亮的玻璃窗给吸引了。

“玄成,坐!“

秦源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房玄龄羡慕的看着那扇窗,由衷的赞叹道:“侯爷这书房,真是满室生辉啊。

有了此物,我大唐的宫殿楼阁,怕是都要换个模样了!“

两人聊了许久,临走时,房玄龄揉了揉眼睛,有些感慨的说道。

“唉,人老了,不中用了。

如今看这些奏章,眼神是越来越花了,字小的,都要凑到眼前才能看清,真是吃力啊!“

一句无心之言。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秦源心中猛的一动。

眼花?看不清?

他脑海里瞬间就浮现出了两个镜片,一个支架的形象。

眼镜!

他把这个新的目标,默默的记在了心里。

树欲静而风不止。

秦源这边不断推出震惊世人的新发明,另一边,那些被打压下去的世家,特别是损失惨重的博陵崔氏,却始终没有死心。

商业上斗不过,他们就动了歪脑筋。

一个不起眼的午后,一个自称手艺精湛的年轻窑匠,通过层层引荐,托关系进入了格物院的外围,成了一名烧火的杂工。

他干活勤快,话不多,看起来老实巴交。

但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是崔氏从小培养的死士间谍。

他的任务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窃取“明琉理”的烧制秘方。

然而,他那点自以为高明的伪装,在秦源眼里,就如同黑夜里的萤火虫一样显眼。

秦源的情报网,早就将这个人的底细查了个底朝天。

他没有声张,反而觉得有些好笑。

想偷我的技术?

行啊。

那就给你们一个“惊喜”好了。

这天晚上,秦源“不小心”,将一本记录着实验数据的笔记,遗忘在了窑炉旁边的桌子上。

那个伪装成工匠的间谍,在确定四下无人后,迅速的翻开了那本笔记。

他将其中关于原料配比的那一页,死死的记在脑子里,然后将笔记本原封不动的放回,悄然离去。

黑暗中,秦源站在格物院的二楼,看着那个远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那份配方,是他故意写错的。

每一个比例,都经过了精心的计算,烧出来的东西,乍一看会和真正的玻璃很像,晶莹剔透。

但只要稍微遇冷,或者轻轻一碰,就会瞬间碎成齑粉。

他已经给崔氏,挖好了一个天大的坑。

就等他们,兴高采烈的跳进来了。

格物院的成功,不仅仅在于造出了什么东西,更在于它正在重塑一种秩序。

秦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颠覆工匠们持续了千年的低下地位。

他在格物院内部,设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头衔—“院士”。

这个头衔,不看出身,不看背景,只看你在这门手艺上,有多少年的火候,有多深的造诣。

第一批被授予“院士”头衔的,是十几个在各自领域干了一辈子的老工匠。

当秦源亲自将刻着他们名字和“院士”字样的银质腰牌,挂在他们腰间时,这些一辈子被人呼来喝去,甚至连大名都没几个人叫的老汉们,全都绷不住了。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