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167章 东林后继复社突起(中)

金陵城里的读书人正痛骂魏忠贤和阉党呢,朱觉倒是想起魏忠贤来了。

他好像很久没见魏忠贤了,正好,他还有点事让魏忠贤去办。

次日一早辰时许,他才刚来到玉熙宫主殿大堂,还没批阅奏折,便命人将魏忠贤招了过来。

魏忠贤那也有点坐不住了。

当今天子好久都没召见他了,他又没什么搞钱的大事去献媚,他都有点急了。

如同他这种先帝在位时掌权的旧人可比不得当今天子跟前的新人,他是随时都有可能失宠啊。

这当今天子若是如同把他忘了一般老是不召见他,那他就有可能失宠,一旦失宠,他就完了,包括他一大家子那都要完了。

他能不急吗?

还好,当今天子总算是记起他来了。

听闻当今天子召见,他是一溜烟跑过来,略带着喘息拱手躬身道:“奴婢参见陛下。”

你跑这么急干嘛?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忠贤,最近在忙什么呢?”

呃,我没什么好忙的啊。

魏忠贤小心道:“陛下,奴婢这段时间就是在盯着天宝堂的生意,其他也没什么事干。”

这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生意是真的有点不好做,皆因做的人太多了,且既得利益集团几乎把能攫取的利益全部抢光了。

朱觉顺势问道:“天宝堂生意怎么样啊。”

唉,还能怎么样呢。

魏忠贤暗自叹息一声,随即解释道:“陛下,天宝堂也就过年前一个月生意能好点,锅炉连带年货还能赚个上百万两一个月,平常月份那也就能赚四五十万两一个月。”

这生意其实做得已经挺不错了,要知道,以前大明一年的税赋收入也就四五百万两,这一个天宝堂一年就能赚取五六百万两了。

不过,这点钱对于他们现在的消耗来说着实算不得什么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你有没有想到什么赚钱的门路啊?”

这赚钱的门路没有什么比打抢来得更快了,问题,你又说了不能老是靠打抢。

魏忠贤琢磨道:“陛下,天宝堂的掌柜都说了,问绫罗绸缎的挺多的,最近市面上的绫罗绸缎好像越来越少了,很多人都在问,奴婢能不能搞点绫罗绸缎来卖。

奴婢觉着,若是能把绫罗绸缎这生意给做起来,平常月份赚个上百万两那应该也不成问题,毕竟读书人那都靠这个撑面子,有举人功名的那都必须得搞点绫罗绸缎做几件衣裳穿,要不然都没脸出门。”

你对赚钱倒是挺上心。

绫罗绸缎虽说也是丝绸,但并非普通丝绸,而是经过染色、染织、乃至刺绣的丝绸,一般的那都的几两银子一匹,几十两乃至几百两一匹的都有,就这还是大明内部价呢,卖到海外去更不得了。

这个内廷染织局倒是有专门的人搞。

原本他们还没足够的生丝,且海外需求还是以普通丝绸为主,绫罗绸缎虽然也能卖,但量并不是很大,利润也没普通丝绸那般高,是故他还没想着生产绫罗绸缎,现如今生丝是越收越多了,是该考虑来生产绫罗绸缎了。

正好,他还想建纺织厂呢。

朱觉想了想,随即郑重道:“忠贤,朕准备把编制棉布的厂房都搬到西城去,这样一来,东城就能专门生产丝绸和绫罗绸缎了,西城也能多建点厂房,扩大棉布产量。

你先去把西城的地全收了,朕让袁国丈组织那边的匠户把厂房先建起来,就在那边征召匠户造织布机,生产棉布。

到时候东城这边让内廷染织局去张罗一下,尽快把绫罗绸缎给做出来,这样,下半年天宝堂就有绫罗绸缎卖了。”

太好了,这下又有事干了。

魏忠贤连连点头道:“好嘞,陛下,西城的地全收了是吧,三天还是五天啊?”

你也别把人家催逼太急了。

朱觉琢磨道:“五天吧。”

魏忠贤这家伙收地着实是一绝,正好这会儿才开始春耕呢,西城那些田地才刚开始翻,他跑过去就让人家赶紧别翻地了,五天时间,西城除了靠近外城墙那一片匠户的宅院,其他地那都被他给收了个干净。

紧接着,袁祐便召集那边的匠户开始修建厂房了。

朱觉那都没去管,这会儿织布还不是重点,造船才是重点,他们还没楼船炮舰呢,甚至真正意义上的炮舰都没有,这东西那必须有,且得赶紧研制出来。

这些天他还都在往东城造船厂跑,有时候是去看第一批一千六百料的轮船造得怎么样了,有时候是去跟王徵和郑芝龙商议炮舰的结构,有时候则是去看新的船坞水道的进度。

现如今的造船厂规模可不是一般的大了,那水道都上百条了,那上百座新船坞也眼见着要完工了,那十丈长的木材更是堆积如山,一座一座的,都连成山脉一般了。

这其实还不算什么,皆因他们把新的船坞全建好,一批那也就能建造两百余艘一千六百料的轮船,哪怕一年建造两批,那也就四百多艘,这产量还比不上荷兰那人口不到百万的小国产量呢,这会儿荷兰放开了造一年最少能造五百艘远洋巨舰!

他准备把通惠河北岸全建满船坞水道,一年最少要造上千艘远洋巨舰!

这样大明才能在十年左右赶超荷兰人远洋巨舰的数量。

他忙活了几天,第一批一千六百料的巨舰终于组装好了,这家伙,十余丈长五丈多宽,甲板面积那都有将近一亩大小了,看上去那真是壮观无比。

大明的内河河道里怕是上百年都没出现过这样的庞然大物了,朱觉那都忍不住坐上去溜达了一圈。

这庞然大物开起来着实平稳,速度还挺快,一个时辰那也能跑上百里,别说用来拉货了,用来载人那都舒适得很。

他刚有些意犹未尽的从船上下来,正琢磨着是不是专门修建些双层卧铺用来拉人呢,王应朝已然捧着份奏折迎上来,躬身道:“陛下,东厂密探查出点端倪来了。”

这么快就查出来了?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不由满脸恍然之色。

东厂密探奏报,金陵城里的读书人之所以大骂阉党和魏忠贤,那是因为一个名为张溥的人组建了一个复社。

张溥此人乃是南国子监监生,苏州府太仓州人士,在江南读书人里很有名气。

皆因此人在天启朝的时候曾写了篇有名的《五人墓碑记》,为东林和苏州百姓鸣不平。

这些他其实都知道,张溥的名字他也听说过,复社之名他更是在后世见过不少次。

复社那就是东林后继,里面可是出了很多青史留名的人。

不过,他并不知道复社是什么时候组建起来的。

张溥这家伙现在就把复社组建起来了,想干什么呢?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你去让东厂密探继续查,复社里面主要人物都给朕查清楚,还有他们的规模,他们在谈论些什么等等,都给朕好好查一查。”

王应朝连忙拱手躬身道:“奴婢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