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150章 反贼肆虐剿之不绝(一)

魏忠贤回京了。

这家伙在江南肆无忌惮的一通抄一通砍,还将几十万人流放到了东番,做得着实狠毒异常。

江南地方势力吓得,那就如同绝迹了一般,没人再敢跟他们对着干了。

现如今的大明还就得有这种阴险狠毒之人才行,有些人跟他们讲道理就没用,不服就干,那才会服软。

魏忠贤去江南忙活了几个月,这转眼间又到了秋收的时节。

大明的稻麦那是从南至北次第金黄。

两广、浙直闽、湖广、巴蜀等地的粮食那都收割的差不多了,京杭大运河上漕船是成群结对,直奔京师方向而来,通州漕运码头和大通桥漕运码头那都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不断地往京师各大库房运送粮食。

魏忠贤坐在水师快船之上,看着这繁忙的景象,心里竟然没有来的涌出一阵自豪感来。

大明日新月异那是看着都让人欣喜啊,京师如此繁华多少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此时太阳都快落山了,朱觉却还在玉熙宫主殿大堂里忙活呢。

他可不光是在等魏忠贤而已,江南的地方势力不敢跟他们作对了,他还得赶紧让徐光启去核定生丝和茶叶产量,还得安排涂文辅去收生丝,安排李朝钦、王朝辅和李永贞等去收茶赋。

还有,苏州府和太湖周边那么多地,他得赶紧安排漕船去将陕西十万户灾民拉过去接收耕种,漕船那还得拉着赈灾的粮食过去,顺带把灾民拉出来,这样才不会浪费运力。

苏州府和太湖周边的粮食倒是够十万户灾民吃的了,魏忠贤那早就命人把那边地里的粮食全收了囤积起来了。

东番那闹事的十多万户青壮及其家人却是没足够的粮食吃了,他还得安排水师快船从浙直闽拉税粮过去。

还有跟西班牙人的生意,他还得让熊文灿组织人手在东番鸡笼修建大型港口码头和货仓,还得赶紧让人家采购砂糖乃至棉布和瓷器往过送,还有收上来的茶赋那也得安排快船拉过去。

还有炼钢厂和玻璃厂还得赶紧扩建,瓷器厂那也得赶紧兴建起来,这些不但要考虑场地问题,还得考虑原材料的开采和运输问题。

这几天他着实忙得晕天暗地,都快要忙得废寝忘食了。

他正忙活着呢,方正化已然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陛下,魏公回来了。”

这家伙,总算是到了。

朱觉抬起头来欣喜道:“快宣。”

很快,魏忠贤便疾步而入,恭敬的拱手躬身道:“奴婢参见陛下。”

朱觉看着他满头的白发,那都不由得感慨道:“忠贤,这趟辛苦你了,干得好,朕心甚慰。”

哎呀,这句话比什么都好啊。

魏忠贤连忙献媚道:“陛下,奴婢不辛苦,能为陛下办事是奴婢的荣幸。”

嗯,说得好。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若愚,开张票据,赏忠贤黄金十万两。”

啊!

黄金十万两那可是一百四十多万两白银。

魏忠贤那都不由得摆手道:“陛下,这么多钱,奴婢受不起啊。”

你立了功那就得赏。

朱觉微微摇头道:“这点钱不算什么,你抄回来的黄金都不止这个数,朕不能让你白白辛苦这么多天。”

呃,行吧。

陛下可不喜欢人说不。

魏忠贤连连拱手躬身道:“多谢陛下恩典。”

这钱赏了,你得干活了。

朱觉起身翻出京师地图往桌上一铺,随即郑重道:“忠贤,你还得再辛苦一下,帮朕收点地。”

好啊,这活计我最拿手了。

京师地图我也熟,就这地图我能看得懂。

魏忠贤看了看熟悉的地图,连连点头道:“好的,陛下只管吩咐,您说收哪儿就收哪儿。”

这次可不是收一点点地。

朱觉指着地图道:“你先去东南城收快地,通州城以西十里范围的地你都给朕收了,这会儿地里的粮食才刚开始收割,你也别催逼的太急,五天时间收完就行。”

这点地五天时间那简直轻轻松松啊。

魏忠贤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

朱觉又指着地图细细吩咐道:“接下来西面就有点多了,西城和西南城的城墙加起来大致五六十里长,这一里范围的地你全收了。

还有,温榆河到京师西北角,永定河到京师西南角,这两条线,加起来大致也是五六十里,你也的收个一里范围,我们要开挖运河,把温榆河、京师西面的护城河和永定河连通。

这一片范围太广,且我们也需得等秋收完了才能开始修建城墙挖运河,你也不用急,十天时间能收完就行了。”

呃,这不是范围问题啊。

这在地图上转来转去的,对于我来说有点复杂。

魏忠贤盯着地图看了好一阵,这才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了。”

那就行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挥手道:“行了,你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开始收地。”

好嘞。

魏忠贤闻言,连忙拱手躬身告退,屁颠屁颠的去了。

朱觉看着他的背影,不由满脸的欣慰之色。

这家伙回来了,瓷器厂和新的炼钢厂、玻璃厂终于可以开工建设了。

他准备把瓷器厂和新的炼钢厂、玻璃厂全部建在通州城的西面这一块。

皆因这一块被北运河和通惠河包裹,水运很方便。

且永定河和温榆河与京师的外护城河连通之后外护城河里就有足够的水源了,可以通行八百料的漕船和轮船了。

到时候他完全可以组织人手大力开采永定河沿岸的煤矿,这样一来,永定河两岸出产的煤就能顺流而下,直抵京师,那都不用半天时间就能拉一趟。

这会儿他们用的煤主要还是从遵化和三屯营以南拉过来的呢,那边漕船打个来回都得五天左右。

现在五天一趟变成了不到半天一趟,效率等于是提高了十多倍,且永定河出产的煤还是顺流而下,漕船满载都没关系。

他只需安排一百艘八百料的漕船一天拉个两趟那就能拉来两百万斤的煤,足够京师全部用度了。

这两百万斤煤看似很多,其实也不用征召多少青壮去挖,一个青壮那一天最少都能挖一千斤的煤,若是按量来计算工钱,刺激一下,一天挖两千斤那都不是问题。

也就是说,他只需征召一千青壮去永定河两岸挖煤就行。

遵化和三屯营那边多挖出来的煤也有用,皆因炼钢厂产量提升了,需要的生铁就多了,那边多出来的煤完全可以用来冶炼生铁,他还要多征召些人手去开采铁矿呢。

还有瓷器厂的黏土,还有玻璃厂的石英和长石,他也得赶紧让国丈袁祐多安排点人去开采了。

他正要命人召国丈袁祐来商议呢,卢象升突然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你怎么跑回来了。

朱觉颇有些诧异道:“建斗,蓟州镇防线布置妥当了吗?”

这个怎么说呢?

卢象升小心道:“陛下,蓟州镇防线布置得差不多了,不过,京营征召的大多是屯卫青壮,能领兵打仗的将领也就应元、遇吉和得功他们。

现如今应元和遇吉都已经去辽东镇了,且一时半会还回不来,得功也得统帅那剩下的一万京营骑兵,没法在蓟州镇防线常驻。

这没有精通兵法的统兵将领负责镇守各段防线肯定不行,微臣之所以特地赶回来就是想问问陛下,今年的武举会试和殿试要不要举办,若是举办武举会试和殿试,那就能选取大量精通兵法的将领了。”

武举会试?

哦,文科会试之后还有个武举会试,就是在当年的九月初九举行,接下来十月十五殿试。

嘉靖朝庚戌之变的时候戚继光就是到京师来参加武举会试,正好遇着俺答汗入寇京畿。

这会儿外廷竟然提都不提武举会试和殿试的事,这是什么意思?

朱觉颇有些不解道:“这武举会试和殿试还有不办的吗?”

卢象升微微摇头叹息道:“武举会试倒没有不办这一说,只不过,洪武朝和永乐朝之后武举会试就没人重视了,也远没有文科会试搞得那么隆重,到了万历后期,外廷那就是随便招点武举人到京师搞个武举会试应付一下,武举殿试那是很久没有办过了。”

文治武功那都是一个王朝的统治基础,外廷这帮文官是故意偏重文治,打压武功是吧?

朱觉想了想,随即郑重道:“武举会试不但要办,还要隆重操办,你来主考,得功同考,你们把南城大校场好好布置一番,最好给朕把武举会试办得比文科会试还隆重。

殿试也在皇极殿外的广场上举行,到时候朕也会亲临。”

那可太好了。

卢象升闻言,不由满脸欣喜的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