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151章 反贼肆虐剿之不绝(二)

魏忠贤一回来,京师貌似又开始鸡飞狗跳了。

次日一早卯时许,数千锦衣卫又自南城西面的广渠门蜂拥而出,直奔通州城方向而去。

紧接着又是上万锦衣卫疾步而出,跟在缇骑后面一路飞奔。

没过多久,通州知州和大兴知县又被锦衣卫缇骑从衙门里提溜出来,拉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中。

魏公收地,那都是老活计了,大家都是轻车熟路,甚至就连通州知州和大兴知县都习惯了,他们都知道,只要全力配合,魏忠贤就不会收拾他们。

这家伙收地那就是出了名的快。

若不是这会儿稻麦才开始收割,这厮都不用三天时间便能将这块两三万亩的地全收了。

朱觉那也很清楚,这家伙收地那是麻利得很,他得赶紧组织人手,调集材料,准备修建厂房。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他才刚开始批阅奏折便命人去招国丈袁祐和宋应昇了,他这边奏折才刚刚批阅得差不多,袁祐和宋应昇便已经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奏折可以等下在批阅,这建厂的事却是得赶紧安排下去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放下奏折起身来到展开的地图跟前,招手道:“国丈,元九,你们都过来看看。”

袁祐和宋应昇闻言,连忙凑到地图跟前。

朱觉抬手指着地图道:“朕已经命魏忠贤去收这通州城西面十里范围的地了,我们得赶紧扩充钢铁、玻璃和镜子的产量,还得建个瓷器厂。

西班牙那边已经谈妥了,我们要跟他们做大生意了,他们需要的钢铁、玻璃、镜子和瓷器的量都很大,光是这第一批他们就需要五百万斤的钢铁、一万块玻璃、一万面巴掌大的镜子和十万担瓷器。

这还只是开始而已,后面他们进购的肯定会更多,而且,这还只是半年的量,估计到明年这个量就会翻了倍的往上涨。

是故,我们得赶紧建炼钢厂、玻璃厂和瓷器厂了,炼钢厂现在日产十万斤我们打造武器装备和锅炉都有点不够用了,玻璃厂生产的玻璃和镜子连大明本土的需求都满足不了,瓷器不光是西班牙人要,平民百姓家里也缺。

这些我们都必须大幅提高产量,炼钢厂这一次必须提升到日产三十万斤,玻璃厂每天最少要出五千块玻璃和镜子,瓷器厂每天最少得出一千担瓷器才行。”

啊!

这产量能达到吗?

陛下,这不是光收片地建一堆厂房的事啊。

宋应昇愣了一愣,随即忍不住提醒道:“陛下,现在我们日产十万斤钢锭那就需要三十万斤的煤和生铁啊,若是日产三十万斤,那就需要九十万斤的煤和生铁啊。

遵化和三屯营那边挖出这么多煤来乃至炼出这么多生铁来问题倒不是很大,问题就是,我们得运过来,这需要的漕船太多了。

还有玻璃、镜子、乃至瓷器,需要的煤、黏土、石灰石、石英、长石那都是数以十万斤计的,我们再添一千艘漕船来拉都远远不够啊。”

嗯,这发展工业最先要解决的问题还就是运输的问题。

这就好比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一个道理,兵马吃的是粮草,而工业生产吃的就是原材料。

是故,他一说扩充产能,宋应昇便能想到原材料的运输问题,这就证明,宋应昇就如同一个熟读兵书的将领一般,对于工业发展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

朱觉微微点头道:“你说的对,这运输问题我们必须解决,炼钢、烧制玻璃、烧制瓷器,那都需要大量的煤,是故,我们先解决煤的问题。

国丈,你征召一千青壮去大力开挖永定河两岸的煤矿,每天最少要挖出两百万斤煤来,到时候朕会将永定河和京师外城的护城河连通。

这样永定河两岸的煤拉到京师就是顺流而下,都不需要一个时辰,漕船来回一趟都不需要半天,我们调一百艘八百料的漕船去拉就行了。

还有黏土的问题,朕都跟承恩说好了,就在原来的邢窑、定窑、磁州窑一带开采,这样黏土同样能顺流而下,一天拉一趟都没有问题。

而我们一天产一千担瓷器撑死也就二十万斤黏土就够了,也就是说,开始的时候我们调集两艘车轮舟轮船去拉黏土就足够用了。

至于石灰石、长石和石英,那用量都没有煤来得大,我们都调十艘车轮舟轮船去拉,应该是够用的。”

这会辽东那边也要丰收了,他们压根就不用再拉粮草过去了,是故,吕直手底下的车轮舟也能调出来大半来用了,这也是他敢于一把将产能扩这么大的原因。

宋应昇闻言,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看样子原材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原材料没问题了就要考虑人工的问题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国丈,你手底下现在可用的匠户还有多少,这些炼钢炉、熔炉和厂房你估计多长时间能建好?”

袁祐细细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我们这一年来建的工厂都不下十座了,每座工厂需要的匠户那都是数以千计的啊,现如今微臣能调用的匠户青壮也就五六万了。

这些炼钢炉、熔炉和厂房微臣争取在一个月内建好,不过,修建箭跺、城门楼什么的那就没有什么匠户去了,皆因这几个大厂建好之后还需要大量的人工,微臣手底下能调用的匠户那肯定剩不下多少了。”

匠户的问题朕也给你考虑好了。

朱觉闻言,果断道:“那就征召山西、陕西和河南的匠户,这三省人口都算多的,每一省匠户那最少都有四五万户,全部征召过来就有十多万户了。

且这三省都受灾严重,匠户留在地方上那也找不到多少活计干,若是匠户饿得没办法了,跟着那些反贼去造反,那可不得了。

有很多匠户那身体都壮实得很,力气也大得很,且他们还会打造兵器,会修建城池堡垒的,会打造马车,会做戎装等等,我们可不能让匠户跟着反贼造反。”

这匠户跟着反贼造反的确不得了,李自成手底下大将刘宗敏就是铁匠出身。

是故,他要将这三省的匠户全征召光,从源头上断了这些反贼发展壮大的可能性。

他们正商量着征召西北三省的匠户呢,方正化突然捧着份奏折疾步而入,躬身道:“陛下,崇王殿下八百里加急奏报。”

崇王?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那都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头。

崇王朱由櫃奏报,数万反贼突然自开封府南下,上蔡和新蔡皆已失陷,崇藩岌岌可危。

这时候能从开封府南略的数万反贼必是高迎祥和张献忠无疑,这两个家伙,跑去汝宁府干嘛?

崇王好像不是第一个被反贼灭掉的藩王吧?

算了,随这两个家伙折腾去吧,想调动朕的人马,那是门都没有。

他只是稍微想了想,随即便将奏折递给刘若愚,淡淡的道:“批,命洪承畴速速派人马去救援崇藩。”

呃,洪承畴哪里还有什么人马啊?

刘若愚闻言,那都不由得一愣。

陛下为什么不管反贼呢?

袁祐和宋应昇也不由得满脸古怪的对望了一眼。

他们都知道,陛下对反贼貌似有点视而不见,反贼都攻陷凤阳府了,陛下好像都没什么反应!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朱觉见大家都满脸的古怪之色,很是干脆的道:“你们都在奇怪朕为什么不管反贼是吧?

朕不是不管,是时机未到,现如今西北天灾连连,朝廷又没有足够的钱粮去赈灾,反贼是剿不绝的,现在去围剿,那就是浪费钱粮。

这本就没有足够的钱粮赈灾,还浪费钱粮去围剿反贼,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是故,我们得赶紧赚钱,赶紧增产粮食,等有了足够的钱粮,能让灾民都吃饱了,生活也能安定下来了,再去围剿,反贼才能剿灭。”

历史上的崇祯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浪费钱粮胡乱一通剿,越剿反贼就越多,最终反贼没剿灭,大明却是被他自己给剿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