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的首都,接连两场秋雨之后寒气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才刚刚到九月底单衣裳就穿不住了,尤其是一早一晚,骑自行车的时候那个风把人吹的。
再想想天气更冷的时候,就感觉这日子没法过了。
还没到中午下班时间,邓青宁在排演室给演员排节目。
临时休息十分钟就听见有人在外面喊。
“ 邓老师,有人找你。”她如今也成了正儿八经的邓老师了。
团里的新人总喜欢把指导喊成老师,就跟他们那会刚来一样。
其实也挺符合的。
这会儿会有谁来找呢?邓青宁出去问了一声:“人在哪里呢?”心里其实有个念头,冒出来之后压都压不住。
“在大门外面呢!”
邓青宁回头让她们自己先琢磨着,随后才步履匆匆的去了文工团大门口。
还没到跟前脚步子就顿了一下,随后加快速度的朝门口跑了过去。
老邓真的来了!
她是一个行为举止都很稳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优雅。
举手投足从内而外的优雅。
不管做什么说什么都是不慌不忙。
第一次看见她这么激动,激动到有些失态。
“爸!”虽然一早就知道要来,也一直在期盼着,在等着。
但是当看着人的时候,那份心情还是激动的无以言表。
父女两个隔着一道并不存在的门槛,站在那里对视,邓青宁抬起手给他敬了个礼:“首长好!”
邓为先一脸严肃的也给她回了个礼。
随后才和颜悦色的笑了起来。
邓青宁带他到门卫室去登记:“通行证一早就申请下来了,只不过不知道您是今天到,所以还放在宿舍里。”
“我就是过来看看,那东西应该用不到。”他跟别的来探亲的人不一样,不会在这边的招待所常住,他来看一看,转一转,然后就走了。
“我这会儿过来会不会打扰你工作?”
“不会,时间也快到了。”邓青宁看了一下手表上的时间。
“我带您去我宿舍那边,您坐着喝点茶,等我一阵,还有半个来小时就到时间了。
然后我就过来找您,我们去食堂吃饭,让您看看我们文工团的伙食。”
“好好,我就去那边等你。”
他也不是不知道团里大概作息,他就是想早一点来到处转一转,看一看,看看邓青宁工作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环境怎么样条件是不是很艰苦?
虽然说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毕竟是首都,而且是总政文工团,应该是所有文工团里待遇最好的地方了。
但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爸,您什么时候到的?”
“今天已经第四天了,刚好休息,所以吃了个早饭我就出发了。”报备过了之后他就他带了一个警卫员穿着便装直接往文工团这边来了。
可以说有些迫不及待。
至于要去见战友,那就往后推一推吧,反正这一趟来他是连探亲一起的,时间还是有的。
就算是没时间那也不遗憾。
总归是件最重要的事情做过了。
其余的 做报告的时候已经见到了几个,寒暄了几句,甚至还一起去食堂吃了个饭。
说实话,关系这东西是要长时间去维护的。不然的话,再铁的关系时间长了也都淡了。
就算是生死之交,时间长了,其实也都那样,都那样。
轻和重,邓为先向来都分的很明白。
向薇有时候都说他胸无大志。
他只是没有太大的野心,已经很满足了。
站的越高风越大,像这样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就挺好了。
“那您能在这边呆多久啊?”
“还能呆一段时间,爸爸先来看看你,后边要是有时间了就再来看你。”其实这个时间已经算是宽裕了。
他有探亲假,偶尔去内地办事的时候会去一趟他老丈人家里,也回老家去看过 只是不经常回去。
离得稍微近一点 还好一些,远了的话,来回在路上都耽误好久,那点时间根本不够。
这一次过来说是做报告,他是连探亲一起的,不然时间是不可能这么宽裕的。
邓青宁听他这么一说,高兴的不得了。
“那感情好啊,不着急的话可以等我下午下班之后一起去我们家属院。
那边有地方住呢。
我想给您做顿饭吃,您好久都没有吃过我做的饭了。
胡辛铭现在的手艺也特别的好。他都不知道你到了,要是知道也高兴的很。”
“肯定有机会的好,好了,你先去忙吧,小陈在这边陪着我呢。不要因为我耽误了你的工作。”
邓青宁应了一声就跑了。
步履匆匆的倒是有了些她这个年纪该有的朝气模样。
班上的演员就觉得这位助教的老师出去了一趟之后回来心情一下变好了。
这就不得不提他们私底下给邓青宁起的那个外号了。
都在叫邓青宁“小边宁”,说她有边宁当年的风范。
这可不是什么赞美之词
实际上差别还是挺大的。
至少邓青宁觉得差别很大。
她只是在严格的要求自己,同时也在严格的要求别人。
对比边宁当初几乎苛刻的那种程度,还差的远的很呢。
搞艺术的,不严格要求自己怎么能进步呢?
但是在别人眼里,她们两人在排练的时候真的是如出一辙。
边宁那个刀子嘴训起人来丝毫不留情,脸一沉吓人的很。
邓青宁倒是轻易不训人,也不板着脸,但她平时脸上就没什么笑容。
说话虽然没有边宁那么尖锐,但是同样一个动作,哪怕是些许的出入都不行,会让你反反复复几十遍上百遍的重复。
那会儿还在罚别人呢,出去了一趟进来之后整个人的情绪感觉不一样了,一下子就温和了很多。
邓青宁也觉得不一样,她觉得特别的开心,看什么都觉得和蔼可亲。
哪怕演员的舞步出现了原本不该出的错误,她也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还没有正儿八经的上台,重新再来几遍就好了。
更离谱的是,时间一到,她比其他人跑的都快。
从来没见过她这样风风火火的。
邓青宁先去了宿舍,邓为先坐在桌子跟前在翻看她留了笔记的毛选。
虽然父女二人加上警卫员三个人一起去了食堂。
这边的一日三餐标准都挺高的。
据说其他地方类似这样的单位平均一人一天都是按照四毛到四毛五的标准。
但他们这边都是按照二十块钱左右一月的标准来配备的,为的就是让演员有更充沛的体力去训练和排演。
邓为先来探亲,一日三餐也是一起的,不需要另外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