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团那个小可怜超厉害 第三百零七章 探亲

();

邓国强坐在教室里昏昏欲睡,鼻子痒痒的,特别的想打喷嚏。

完全不知道远方有人在惦记他。

十四了,今年依旧没考上初中,还在五年级的教室里混。

已经从前排混到了最后一排。

初中都考不上,要不是年龄不够,连下乡锻炼的资格都够呛。

不过,好歹也是识字的,比起那大字不识一个的,好歹也算得上是知识份子了。

邓为先想过了,十六,就十六,年龄一到就把这个混账东西丢内地去。

去劳动去改造。

十四了还考不上初中,再混下去要跟邓国英坐一间教室了,还要不要脸皮了。

向薇也不是那种慈母。

就算是,也被这几个日复一日的折腾的不剩下半点了。

现在只求眼不见心不烦。

邓为先爱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去。

她是管不了,也不管了。

她感觉老邓家的风水真的有问题。

真的不是她的错。

邓青宁多乖的一孩子,学习成绩又那么好。

邓国英也不差,现在上小学,次次都拿第一。

怎么这两个混账东西就这么不争气,一年一年的留级。

真的是阴盛阳衰了。

这会儿她难得有点闲工夫,在给邓为先收拾行李。

邓为先要去首都做报告。

多少年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了。

这次去的时间可不短。

要做报告,要开会,要聆听教诲和指示。

顺带的看看老战友,还得去看看女儿,连探亲是一起的。

毕竟机会难得。

邓青宁在那边早早的跟胡辛铭领了证。

那孩子他们也就见过一回,印象挺好,但是一个人好不好不能全部由初步印象去判断。

按着邓为先的意思,再缓缓,二十三四结婚都不算晚。

但是他也知道这个事情他说了不算。

两个人算是在外面自由恋爱,那孩子一路从苏北丢下前程追到了首都。

两个年轻人独自在那边。

邓为先也年轻过,很清楚,也理解。

说两个人领了证他心里就一直不安稳。

可惜他没那个条件在跟前看着,就算是每年有那么一点探亲的时间,太远了来回都跑在路上,也没办法去。

晚上有时候做梦都能梦见胡辛铭变成了陈世美。

甚至有几回还梦到邓青宁如同杜鹃泣血一般歇斯底里的喊着爸爸,然后一头扎进了水塘子里再没出来。

作为枕边人向薇可太清楚了,自从邓青宁在首都那边领了证,这两年邓为先觉都少了很多。

当然,也不排除是年龄一年年的大了,开始有了失眠的毛病,但是那份牵挂任谁都能感觉的出来。

邓青宁知道她爸爸要来了,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来。

提前打了报告,就等着了。

其实这个报告也可以不用打,他这会晚上都回家属院那边去住,又不是一直在团里面。

但她琢磨着她爸爸可能会想来团里面看看,看看她工作的地方。

这会儿她在文工团遇到了好久没见到的何明秋。

何明秋要走了。

她前年结了婚,对方是**那边的。

本来一结婚就该去随军,工作关系就要转过去的。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拖到现在。

据说是怀孕了,**了手续,暂时也不打算工作,孩子生下来之后再说。

要走了,当然要跟老朋友一一告别。

她们这两年来往少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来往。

更何况她们之前在一个团体朝夕相处了一年多。

也算是老朋友了。

何明秋是个很会算的人。

她人不在这边了,关系还想尽量的维护住。

谁知道以后会不会用的上呢?

就算是她以后用不上了,她的孩子呢?

打算的就挺长远的。

邓青宁早就知道她迟早要离开的。

拖到现在已经很让人意外了。

大早上的告别,真不是一件让人心里特别舒服的事情。

“说实话,在这边这么些年我的朋友其实不多。关系特别好的,你应该能算得上是一个。”

邓青宁心里不这么认为,但是她嘴上不会这么说。

成年人嘛,都是虚来晃去的,心口不一,再也不是那种直来直去的小孩子了。

“是啊,人一辈子得遇到多少人啊,但是能有缘分处到一起去的一直好好的可不多。”

她看了看何明秋的肚子还没显怀,扁平扁平的,完全看不出来,那里面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小生命。

“还没跟你说一声恭喜呢,好好养着吧,等生下来了记得要写信给我。”这也算是她熟悉的一群人里第一个生下孩子的。

那个时候如果还在联系着,既然是要给准备一份礼的。

“放心,我不会跟你断联系。”跟谁断了联系都不可能跟断了。

邓青宁的能力在这里了,家世在这里了,也进修完毕了,哪怕别人都走,她也会好好的呆在这里,会呆很久,说不定还会爬很高。

用前途无量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她来告别的目的不就是这个吗?

就算是邓青宁不主动,这个信她也会写的。

她总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这些关系维护着,就算她这辈子都用不到,也比用到的时候没得用要强的多。

退一万步来说,她用不到,还有孩子呢!人这一辈子,几十年怎么可能没有求人的时候。

趁着早上吃饭的时间告了个别,随后何明秋就收拾了行李离开了呆了好些年的文工团,去奔赴她的另一段旅程。

她的离开对于邓青宁来对于其他人来说都没有任何的影响。

吃完饭稍微休息一阵就要去训练室进行每天的专业基础训练。

邓青宁并不着急,时间还挺宽裕,她先回了自己的宿舍。

她毕业之后重新回了团里就有了自己的单人宿舍。

于荣跟她的待遇相当,但两个人没住在一个地方。

于荣学的是乐器,她不只要忙歌舞团这边的事,还得时不时借调到剧团那边去。

宿舍的格局就跟胡辛铭那边厂里的那个单人宿舍差不多。

就是一张休息的床,一个简单的储物柜子,一张办公的桌子。

虽然说都是单人宿舍,但级别不一样宿舍跟宿舍里面的配置也是不一样的。

邓青宁这看起来挺简陋,但必须要有的基础性的东西都有。

已经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了,毕竟她才二十三,还年轻着呢。

多少人在她这个年龄才刚刚起步呢,还在住大通铺呢,她都有单人宿舍了。

桌子上放了好几本书,她在桌子边上坐了下来,开了抽屉从抽屉里拿了稿纸和工作笔记出来。

别人是爱一行干一行,她是干一行的爱一行,不管干什么都要努力的去做好。

现在每天都在随堂,不管是专业训练还是专业知识课以及别的课她都一直在跟。

跟以前不一样的是,她不需要再像刚刚到文工团里来的时候那样每天去雷打不动的上思想**课。

其实专业知识课她也不用去了,但她还是去。

学的那些东西早就已经全部都牢记于心滚瓜烂熟了,现在主要是去观摩边宁怎么上课的。

她能感觉出来,可能以后自己的发展路子要往艺术指导这方面靠近了。

边宁也在把她往这边培养引导。

那她肯定就要更加的努力一些。

上完课之后她都会及时的写一些总结,并且跟自己做一个比较,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以及下节课的拓展。

她一向都是一个很仔细的人,有一点什么想法都会及时的记下来,任何一件事情都会翻来覆去的弄得熟熟的透透的。

这一点在她还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去琢磨红灯记就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了。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