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团那个小可怜超厉害 第三百零九章 老丈人来了

();

“我们每天早上都有鸡蛋,中午这一餐是最丰盛的,一荤两素,主食是不限量的,吃饱为止,谢绝浪费。”

今天是几样粮食掺在一起煮的干饭,猪肉土豆,豆角一锅炖,喷香。

打饭的人不会手抖,一份里面总有那么几块。

一个烧豆腐,一个炒青菜。虽然说是大锅菜,但是厨子的手艺真的很不错。

这比起别的地方真的已经好太多了。

邓为先也觉得很不错。

他毕竟也是苦过来的人。

原先在部队的时候哪有这些东西?

现在的日子真的是好起来了

当然,现在也只是局部地方好起来。

但是他相信会越来越好的,以后人人都能吃得起肉,人人都能吃得起干饭。

“我下午去请个假。”她打算陪他爸爸在首都好好转转,不然过两天就没时间。

虽然新的节目没有她,但是汇演她也有节目,并且还有别的任务。

十月一前后都会很忙,今年尤其的忙。

1973年于我们国家来说是突破与欢喜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在外交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同年袁隆平先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这是世界史上第一个培养出来的植株。

此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事件发生,但总体上我们在这一年迈着实践和创新的步伐。

所以这一个10月1,是举国同庆的好日子。

不然的话,邓为先也不会从海岛上出来,专门来首都做工作汇报。

甚至还会当天还去现场观看阅兵。

邓青宁怕自己忙完了之后她爸已经走了。

尽管对方说时间挺宽裕的。

邓为先没让:“我下午还有别的安排,你好好工作,等我忙完再来看你,去你那住两天。”

“好!”邓青宁一下子就高兴起来。

邓为先转了一圈就走了。

刚走,关月婷就过来了。

她们两个从一开始不对付,关月婷跟她单方面的不对付,一路磨合到现在,算是不打不相识。

反正只要是有关专业上的事情,三天两头都要斗一斗,比一比。

站在一起还是说不到一起去,三两句话就开始犯冲,但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时不时都得站到一起说两句。

关月婷最烦的就是邓青宁那波澜不惊的样子。

就觉得她真的挺假,太装了。

难得见她一到时间就火急火燎的往外跑,倒是觉得很有意思。

“刚刚那是,你爸爸?”他们团里面是有规定的,只有直系亲属探亲才能拿到通行证随意进出。

看那个年龄差不多是。

邓青宁嗯了一声。

“这么远来看你啊,他对你还挺好的。”她知道邓青宁家是鲁省那边的,老远了。

“是啊,我爸对我可好了。”

“真是让人羡慕啊!”这年头,像她们这么大的年龄,家里就一个的少之又少。

无论什么样的家庭,女孩子总是受到轻视的。

除非,只有一个。

但是邓青宁他们家可不止邓青宁一个,据说还有弟弟妹妹。

“你羡慕我什么?”她们两个除了年龄上稍微差一点,现在在团里算是半斤八两。

哦,文凭上也差一点。

但是能到关月婷这份上已经很厉害了。

“你马上要结婚了,对象也是你千挑万选的,据说家世也不错。

如果羡慕我,以后对自己孩子好一点不就行了。让她活成你羡慕的样子。”

她没直接说对女儿好一点。

她怕关月婷因为这个觉得自己是在咒她。

别说上一辈了,就她们这一代,还有那么多人都想一举得男。

尤其是有了政策之后。

关月婷的情况,她也听到了一点。

认识的时间长了,同一个圈子里的人,大概是什么情况都会知道一点。

大多数都是本人自己说出来的。

毕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自不同的地方,在这之前素不相识。

自己要是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

就像邓青宁,她要是不说,别人听口音,最多能感觉出来她是鲁省那边的。

怎么能知道她家在岛上,知道她爸爸是当兵的,知道她还有弟弟妹妹。

她羡慕邓青宁有一个把她放在心上的爸爸,是因为她没有。

这个她没办法选择。

但是邓青宁觉得她可以选择,给以后的孩子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就看她自己愿意不愿意了。

有的人,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就想给别人打伞,不想让别人在淋雨。

但有的人,因为自己淋过雨,她会撕了别人头顶上的伞,因为她自己没,所以别人也不能有。

邓青宁继续忙了。

最近她忙胡辛铭也忙。

她快半个月没回家属院,胡辛铭也是一样。

这几乎都成了默契。

别管是不是两个人同时都忙起来了,只要有一个人忙的回不来,另外一个人肯定不愿意在家里待。

一直到十月三号,邓青宁才回了家属院。

现在回了文工团,她每年也是有假期的,只不过今年还是头一年,不好说。

因为家里有人来探亲,不确定她爸爸什么时候有时间,在这边能留多久,所以在忙完这一段之后她请了一个礼拜的假。

胡辛铭只知道她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并不能确定。

所以最近两天都在家。

他也休假,忙过九月三十,十月一就闲下来,大早上的还去**广场参与了观看阅兵的热闹。

其实那一天邓青宁也在,在那地方人山人海,互相代表不同的团体,谁也不知道谁,谁也看不见谁。

邓青宁刚刚到家门口就听到屋子里传来的琴声。

老谢蹲在门口跟朋友在下棋。

老谢去年彻底的退了,岗位卖了出去,手上有点钱,儿媳妇也消停了老长时间,再不指桑骂槐了。

邓青宁跟两个老头打了个招呼。

“小邓回来了!小胡在家里呢,听听,在弹琴,整的还怪好听。你让他弹的时候把门开开嘛,让我们也清楚的听一下,这又不是噪音,算不得扰民。”说实话是真的很养耳了。

邓青宁笑了起来:“行啊,回头他要是再弹,我就让他把门开开,大家伙儿都能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