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丫鬟 第365章 妖言

看着宁三太太的脸色,梨月就知道今天午膳,又吃不安稳。

两个老嬷嬷搀扶着她,跌跌撞撞的往院里走,语气都是颤抖的哭腔。

“你倒还来问我吃不吃饭?你这心胸可真宽敞!宁国府里头的家事,都被你们小辈把持住,何曾把我们庶出房头的叔婶放在眼睛里?我几次三番派人过来,要寻元竣侄儿说句话,你都要拦在头里,不许他见我一面!我且问问你,我还是不是宁国公的婶母?我们三房还姓不姓宁?这宁国府的内宅,难道要跟着你姓覃了不成?”

这一叠声的质问,这可真是从何说起?

梨月站在膳桌边上,诧异的看着周边的丫鬟们。

国公爷好些天没回府来,宁三太太急三火四的跑来寻他,能有什么事?

京查时被人参奏抢占民女为妾逼死人命,不是前月已经解决了么?

亲叔叔官职能保住,都是靠宁元竣私下打点周全,并没用三房出钱出力。

宁三太太不说在院子里好生将养着,又要跑来闹些什么呢。

“三太太息怒,用不用午膳,只随口问一声,您不愿意吃就算了,不必为这事生气。叔叔婶婶是府里长辈,国公爷是您二位的侄子,您要招见他说话,我哪里敢拦着您?我还可以给您出个主意,若有急事,不妨让三爷直接去兵部衙门,有什么话叔侄两个直接说,岂不比您来寻我方便多了?咱们宁国府深宅大院的,我是个女流之辈,总不能让我出去,把您老把侄儿抓回来?”

覃乐瑶带着丫鬟走到院门口,朝着宁三太太低低行了个礼。

嘴角带着些笑容,语气颇有些阴阳怪气,她心里早有底子。

她这里越是平静,就越显得宁三太太外强中干。

连梨月都看出来,三房必定是又有了完不了的大事。

“你少对我这般说风凉话!京查的时候,朝廷里多少小人,写折子诋毁我们三爷。闹得我们夫妻两个,连大门都出不去。七月间几个赏花放灯的节日,你四妹妹不能出门,把议亲相看婚的大事都耽误了,那时候你可曾问过一句?如今府里的大小事都是你管着,你就派个人出去把元竣唤回来,也是算是他照应了叔叔婶婶一场!”

宁三太太说这几句话忽然伤心了,眼里的泪水扑簌簌就往下掉。

连正房的屋门都不肯进去,就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坐下。

这一顿抱怨的莫名其妙,梨月与丫鬟们都听得云山雾罩。

一口一声要见侄儿宁元竣,又不肯让宁三爷去寻侄儿,不知什么玄虚。

覃乐瑶见她这样,只是轻轻一挥手。

“小月,先把炉子的炭火灭了,将吃食菜肴端下去。去厨下炖一盏银耳雪梨汤来,给三太太润润喉咙去去火气。”

这午膳还不曾吃两口,偏偏赶着这时候来添乱。

梨月是满心不高兴,但脸上当然不敢露出来。

指挥着小丫鬟们将膳桌收拾了,她回到厨房里去炖梨汤。

等银耳梨汤煮的粘稠软烂,铜吊子端回来的时候,宁三太太已泣不成声。

她跑到燕宜轩来寻宁元竣,不是为了宁三爷,而是为了自己的娘家表兄。

这位表舅老爷因为贪墨内帑的罪名进了三法司,罪名已经定下来。

原先家里人还觉得,顶多是革职发配充军,总不会牵连太多。

谁知如今的情形看,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不知哪个遭瘟的东西,往城门口贴那些谋逆的言语,朝廷里抓不着坏人,就要把这罪名胡乱给人安上。大理寺与刑部都传出消息,说是揭帖里头骂了万岁爷,将户部税银挪到内帑,给宫里的宠妃做赏赐。我表兄刚入户部,让人查出来对不上账,就是这笔银子。光是贪污还算小事,牵扯上揭帖妖言惑众的罪名,可如何是好……”

刚进院门时满口气势汹汹,都是做样子的,宁三太太哭得不得了。

院子里头的丫鬟们还在收拾桌椅,乱糟糟的还忙不过来。

采初将两套豆青色缠枝荷叶盏摆好,招手让人上前端汤羹。

梨月亲手把羹汤递到跟前,宁三太太还在痛哭,拧着帕子气都喘不过来。

“……因为表兄的事儿牵连了家里,我那舅母一病不起,每天吃不下喝不下,眼瞧着已经救不过来,舅舅也急出了一身重病。我表嫂本来身体就不好,昨日听说案子闹大了,夜里头就吞金死了,连丧事都不敢发送……”

原来是娘舅家里出了丧事,怪不得她今天打扮的素净。

褪红色的交领大袖衫,护领掏袖都是葱白的,大襟上的系带都是素色。

底下则是掐折的白罗马面裙,只在裙摆底下绣着几只折纸花卉。

头面首饰也都换了,只戴了顶黑纱珠子冠,左右插着素银钗子。

凡是世家勋贵府里的规矩,长辈多病或身体不好,儿媳断不可穿素。

特别是宁老太君脾气不好,除了已经守寡的大儿媳外,其余儿媳孙媳乃至孙女们,但凡穿戴的素净一点,都要骂是想咒她早死。

看来宁三太太与表嫂的情谊不浅,拼着被老太太呵斥,也要素服几日。

“……当初全家人都盼着他金榜得中,好容易中榜得了官身,却没想到落得这样下场,性命还不知如何,府里已经是家破人亡。若是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四处打点,白花了许多银子,与他谋划这个户部的实缺。这银子账目的东西,他哪里懂得?指不定是被同僚诬陷了,还要背传播妖言的黑锅……”

她坐在石凳子上絮叨哭泣没完,身后的婆子丫鬟都不住的劝慰。

反倒是覃乐瑶坐在对面,淡淡的半晌才开口。

“当初表舅老爷中三榜进士,原本可去浙江做个盐运或学务官,那边亲戚故旧多,就算有什么差池,也好相互帮衬。这桩事国公爷曾经提起过,只可惜三太太与表舅老爷家里不乐意,一心只要在六部谋实缺。户部那摊子浑水,本就不是平常人能淌的,明知道不懂还要做,表舅老爷的胆子不小。贪污内帑罪名已经做实,现在还牵连上城门妖言,一句旁人诬陷怕是搪塞不了?”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