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日子,宁国府内宅乱得一锅粥。
不过宁元竣都不知晓,这一个多月他极少回府。
夏末秋初的时候,五年一度的京查开始了,在京官员都极为重视。
这是朝廷对京官的考核制度,目的在于督促官吏恪尽职守。
凡是在考核里位列头等的官员,将来必定优先外放高升。
但凡是考核不通过的官员,那就少不得一顿处罚。
贬官降级罚俸都是小事,说不定还要罢黜顶罪,乃至于流放都是有的。
宁元竣身居兵部尚书,不但自己在考核之列,对自己下属也要择优。
自然是格外的忙乱些,连府门都没回几次。
依着以往京查考核来看,朝廷长官们都是宁可无事,所以不甚严厉。
大家都想博得个宽厚的名声,乐得做个好好先生,同僚们融洽相处。
因此除了那些特别老迈昏庸或丧心病狂的人,其余都是虚应故事而已。
不过今年的京查却是大不一样,京师内湾仿佛暗流涌动。
归根到底还是朝廷势力不同以往,沈阁老的清流与吕公公的阉党对立。
从内阁到六部的文武官吏,不论大小都要分边站队。
既然是官员们结了党,那自然就少不了徇私。
就在前几天的时候,就有六科的官员私下举报了宁国府。
罪名是勋贵豪族横行不法,抢占民女为妾,以至逼死人命。
好在奏折还不曾递上去,就被司礼监拿了下来,私下交给了宁元竣。
宁元竣这才知道,三叔院子里又死了个通房丫头。
原来福姐吊死之后,尸身抬出去烧做了骨灰。
覃乐瑶便令管事房依例,给了她娘家四十两银子。
这四十两银子便叫她姑姑宋婶子拿走了,不曾分给她的叔婶一分。
福姐的叔叔自然不高兴,往宁国府来过两趟,要寻宁三爷讨赏钱。
可他一个乡下人,哪里见得着宁三爷的面?
还不等走到近前,就被刁奴小厮赶打走了。
一来二去在吃酒撒疯,叫嚷宁国府的爷们,霸占逼死民女。
正赶上是京查的日子,都察院的御史们听了,真叫个个欢喜。
奏折写的如花团锦簇,险些就把宁三爷的官位拿下来。
宁元竣扣下奏折后,私下寻人情销案,又多打发几两银子给福姐娘家。
心里暗恨暗骂,自家这糊涂叔叔,连混账事都做不了干净利落。
这桩事虽说是朝堂争斗,可宁国府内宅里也有了几分耳闻。
宁三太太因福姐上吊的事儿,当了许久缩头乌龟,依旧装病不吭声。
众人去三房院探病的时候,反倒是凤澜院的沈氏,忽然跳出来指责。
一口一声骂覃乐瑶掌家糊涂,内宅里死了姬妾,连抚恤银子都安排不好。
“京师里勋贵世家多了,几百上千的下人,哪天不没有个生死?好端端的通房丫鬟死了,竟然还让外人传了闲话!咱们宁国府早先的规矩,向来是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如今倒是好了,三叔三婶房里死个丫头,连朝廷都知晓!自古《春秋》有云: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这个家是谁在管着,便是谁的过错!”
当下好一顿掉书袋,在宁三太太与下人们跟前,把覃乐瑶骂得狗血喷头。
只可惜覃乐瑶不曾好好读过书,这些四书五经《春秋》《左转》的话,半句也没听明白,所以当时没法还嘴。
过些天弄明白了这些话,简直气得牙根都痒痒。
覃乐瑶心情不爽,又不想去宁元竣跟前告状,于是生了两天闷气。
倒是玉墨看出她心里憋闷难受,这天过来看望开解。
中午的时候两人一起用午膳,特意派小丫鬟来告诉梨月。
现在天气渐凉了,吃些肉食荤腥也不算油腻。
梨月比往常多做了几道菜,素食有东坡豆腐,清炒茭白,银丝芽菜。
荤菜则是虾子勒鲞、酥骨煎鱼,烧鸽子雏还有荔枝肉丸。
还照着她们的口味,添了几样冷盘小菜。
百合香芹、醋搂黄芽菜、凉拌鸡丝、胭脂鹅脯与糟鲥鱼。
点心更是有好几样,素烧鹅、栗子酥、三层玉带糕还有玫瑰酥饼。
除了以上这些,梨月还特意做了一道三药鸭肉羹。
新杀的肥鸭,用白水煮八成熟,然后用冷水浇凉,冷定去骨。
拆肉的时候要用手拆,将肉撕做不方不圆的鸭块。
将煮鸭肉的原汤烧开,将鸭子肉放进去煨够火候。
再加上半斤黄酒,少许的精盐,各色香蕈做味。
这道鸭肉羹最为精妙的地方,便是不用芡粉勾芡,而是用山药。
将上等淮山药去皮捻碎,做成山药泥的样子,下锅用来勾芡。
这样的鸭肉与山药煨烂后,再加些姜末、葱花调味即可。
这道鸭肉羹汤弄肉嫩味香,入口滋味不厚不重,反倒别有滋味。
由于今天的菜肴很多,梨月便脱了围裙,帮着小丫鬟们一起上菜。
膳桌摆在燕宜轩正房的小厅,嵌着水纹石的八仙桌已经摆好。
八个翡翠色的七寸荷叶盘,八个粉白釉西番莲小碟。
梨月高高挽着袖口,从最后一个食盒里,端出青瓷莲花汤碗。
覃乐瑶与玉墨见午膳摆好了,这才一同过来落座。
玉墨是要哄覃乐瑶高兴,举箸时故意笑语。
“看着这满桌的菜,样样都是好的。自从跟了奶奶当差,小月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好几样菜肴我都不曾见过,就像这道鸭肉羹吧,仿佛以前从没吃过。小月,你且说说,这鸭子羹叫什么名字,是如何做的?”
原本梨月帮忙摆了盘盏就要退下的,听她这么一问连忙站住。
先朝上屈膝行礼,随后躬身侍立在桌旁,轻声细语将鸭肉羹的做法讲了。
“……因这道鸭肉羹,不方不圆,若明若暗,似羹非羹,似汤非汤,所以唤作‘糊涂’,这道菜就叫做‘鸭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