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假千金她只想教书 第443章 糯米糍粑

();

按照西南这边的老规矩,过年的餐桌上必须有肉有鱼,这是家家户户都默认的“讲究”。

哪怕是往年最穷的时候,就算拿粮食、布料跟邻居以物易物,再拮据的人家,年夜饭的桌子上也得摆上一道肉菜,图个“过年有肉,来年富足”的好彩头。

可今年不一样,春夏连旱,田里的稻子大多枯黄,连穗子都没结出多少,更别说往年在稻田里养的鱼了。早就跟着干裂的泥土一起没了踪影。

不过还好,桃花村外有条小河,过年时想从河里捕几条鱼,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捕鱼是大年夜的事,今日才腊月二十五,顾爷爷前几天就翻了好几遍万年历,反复确认“今日宜宰杀、忌动土”,才拍板决定:“就今天,杀年猪!”

在桃花村,杀年猪是件比赶集还热闹的事,不亚于摆一场小宴席。

左邻右舍只要知道谁家要杀猪,都会早早系上围裙,手里拎着自家的菜刀、砧板往杀猪的人家赶。

男人们帮忙抬猪、烧水,女人们帮忙切肉、炼油,孩子们则围在一旁看热闹,顺便等着蹭点刚烤好的肉吃,整个村子都透着股热闹劲儿。

这天一大早,顾爷爷和大伯、二伯就起了床,在院子角落支起一口大铁锅,烧了满满一锅滚烫的热水。

水蒸气“呼呼”地往上冒,把周围的空气都熏得暖融融的。

等村里的壮丁们到齐,十来个汉子合力将圈里那头四五百斤的大肥猪拖了出来。

那猪大概知道自己的命运,一个劲儿地哼哼,挣扎着想要逃跑,可架不住汉子们力气大,很快就被按在了提前搭好的长条木桌上。

今年张屠户就是村里最受欢迎的人,家家户户都盼着请他来杀猪。

他每天眼睛一睁,手里的杀猪刀就没停过,这家刚杀完,那家又来催。

也不会让他白忙活,白天可以在主人家吃上一顿杀猪饭,走的时候主人家还会割一条肉让他提着走,反正不会吃亏就是了。

不过最近他有些忧愁,因为家中的几个小子都去学堂读书了,他这个手艺好像没人继承。

还有一个让他头疼的就是家里的闺女,村里的姑娘们都去学刺绣,学做琉璃,再外向一些的去学了做账。

可他家闺女什么都感兴趣,天天跟着虎子后面学拳脚!最近好像对他杀猪这个手艺感兴趣了,一看到他提杀猪刀就双眼放光,恐怖得很。

算了,多想无意,先把猪杀了吧。

只见他熟练地挽起袖子,左手按住猪脖子,右手举起闪着寒光的杀猪刀。

“噗嗤”一声就刺了进去,动作干脆利落,不到一分钟,那头肥猪就没了动静,瘫在木桌上一动不动。

张屠户嘴里叼着根草根,手上的动作没停,把滚烫的热水往猪身上浇。

等猪毛被烫软,他拿着刮毛刀“夸哧夸哧”地刮了起来。

不一会儿,原本黑乎乎的猪就露出了白白净净的肚皮。

接着他手腕一转,杀猪刀在猪肚皮上划了个口子,很快就把内脏、猪蹄等分类处理好,动作行云流水,看得一旁的孩子们眼睛都直了。

学堂的孩子们早就等在院子边,手里拿着竹筒,眼巴巴地盯着木桌上的肉。

他们都知道,等张屠户把猪大卸八块,接下来就是“竹筒烤肉”的时间了,那可是能让人香到迷糊的美味。

张屠户将猪肉分成大块,汉子们将猪肉运到桌子上放好。

妇女们就围了上来,每人领一块,根据用途切成不同的形状。

肥一些的肉用来炼油,肥瘦相间的用来灌香肠,新鲜的瘦肉则留下来,等下做杀猪饭。

顾嘉月也凑了过来,切了一块肥瘦均匀的五花肉。切成薄薄的肉片,放进一个大盆里,又往盆里加了花椒、八角、盐巴等香料,用手抓匀,腌制起来。

这是用来烤竹筒肉的,腌制过后会更入味。

孩子们见顾嘉月端着盆往厨房走,也跟了上去,每人手里拿着一个洗干净的竹筒,排着队等在后面。

竹筒烤肉的做法很简单。

把腌制好的五花肉和自己喜欢的糯米、土豆块塞进竹筒里,再把竹筒封好,放在火上烤。等烤透了,用刀把竹筒划开,里面的肉香、米香混着竹子的清香,一下子就飘了出来,勾得人直流口水。

孩子们也不怕烫,伸手就从竹筒里拿出一块烤肉往嘴里塞,烫得直呼气,却舍不得吐出来。

“好香!好香啊!”

“好烫好烫,呼呼……但真好吃!”

等烤肉吃得差不多了,孩子们又开始在院子里架起小火堆,烤土豆、烤红薯、烤板栗,甚至还把鸡蛋也裹上泥巴放在火里烤。

他们的肚子好像有个无底洞,不管怎么吃都吃不饱,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

“少吃一些,等下还要吃杀猪饭呢。”

直到天色完全暗下来,孩子们才恋恋不舍地跟顾嘉月道别,一步三回头地回了家。

躺在床上,只要一想起白天的烤肉和笑声,他们就觉得心里甜甜的,连做梦都在笑。

想着这样的快乐能记很久很久。

多年以后,这群孩子有的成了官员,有的成了大夫,有的成了工匠,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亮。

偶尔遇到一起,只要提起腊月二十五在顾家吃杀猪饭、烤竹筒肉的场景,大家都会忍不住笑出声,眼里满是怀念。

顾家今天来帮忙的人多,吃掉的肉也多。

饭后收拾碗筷时,大伯娘看着空荡荡的肉盆,忍不住小声嘀咕。“今天怕是吃了五十多斤肉吧?这五十多斤肉要是留下来,咱们一家能吃一个多月呢!”

她想起顾嘉月刚到顾家的时候,不过是多看了一眼肉,就被婆婆骂“不懂节俭”,如今居然舍得拿这么多肉招待外人,心里实在心疼。

奶奶正好听到她的话,伸手在她背上拍了一下,语气严肃。“此一时彼一时!你以为这些村民上门是因为看得起你?还不是因为嘉月和宇川有本事,把学堂办得好,把村里的日子带得好?做人不能太小气,邻里和睦比什么都重要。”

大伯娘被说得脸一红,不敢再说话,只能低头去打扫院子。

看着地上散落的瓜子壳、花生壳,她又忍不住心疼。“这得造多少孽啊,好好的东西都浪费了!”

顾嘉月站在一旁,没敢告诉她。

之前去县城买的年货,今天一天就被孩子们吃了大半。

要是让大伯娘知道真相,怕是过年之前都睡不好觉了。

算了,能瞒就瞒吧,老年人过日子仔细,没必要让她为这些小事操心。明天她悄悄去买来补上。

杀了年猪,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炕腊肉和灌香肠了。

学堂已经放假,忙碌了一年的顾嘉月也难得闲了下来,想着跟大伯一起去山上砍松柏枝。

西南这边炕腊肉,常用松树和柏树的枝条,听说用这种树枝熏出来的腊肉,会带着一股淡淡的松香味,吃起来更香醇。

可大伯却摇了摇头。“山高路远的,冬天山路滑,山上还有不少坑洼,你去了要是摔着怎么办?乖乖在家陪着你大伯娘、二伯娘做衣服、纳鞋底吧,这些活也需要人搭把手。”

不给顾嘉月撒娇的机会,他和二伯就扛起斧头往外走,走了几步还特意回头看了一眼,确认顾嘉月没有跟上来,才放心地往山上走。

顾嘉月恹恹地站在院门口,心里有些失落。

做衣服、纳鞋底这种细活,她实在不擅长,还不如去山上砍树有意思。

算了,不带就不带吧,自己回屋看书去,总比坐在那里戳戳点点强。

回到房间,顾嘉月刚想拿起书,就发现书桌上多了一个信封。

信封上的字迹苍劲有力,是她熟悉的字体。

江陆离。

这个名字既陌生又熟悉,她心里不由得生出一股怨气。

这人离开桃花村这么久,终于知道写封信回来了?

她把信随手丢在一旁,赌气似的没有打开。

有什么话不能早点说,现在才写信,她才不看。

藏在窗外大树上的夜刃,把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急得不行,却又无可奈何。

主子只让他把信送到顾嘉月手中,可没要求他盯着顾嘉月打开看!

对,就是这样,自己已经完成了主子的托付,至于顾小姐打不打开,就不是他能管的了。

到了中午,大伯和二伯扛着一大捆松柏枝回来了。

枝桠上还带着新鲜的松针。

奶奶指挥着家里人,把这些松柏枝拖到院子角落专门炕腊肉的棚子下,铺在提前挖好的火坑里。

顾嘉月看着火坑里只有烟没有明火,疑惑地问:“奶奶,为什么不直接把火点燃呢?这样慢慢熏,得熏到什么时候啊?”

奶奶笑着解释:“明火烤出来的肉容易焦,味道也不好。咱们得用这种暗火慢慢熏,让松柏枝的香味渗进肉里,这样炕出来的腊肉才香,放得也久。”

顾嘉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增长知识了。

虽然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照着做就对了。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八,顾嘉月记得其他地方这天都要熬腊八粥,可桃花村的习俗却是打糍粑。

这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吃食。

前一天,家里就把白白胖胖的糯米泡在水里。

泡了一整天的糯米吸足了水分,变得饱满圆润,被倒进甑子中,架在大铁锅上用大火蒸。

蒸糯米得用大火,不然进入过多的水分糯米的口感会变差。

蒸足一个时辰,直到糯米变得软糯香甜,用手一捏就能成团,才算蒸好。

蒸好的糯米被倒进专门的石臼中,大伯和二伯一人站在石臼的一边。踩着木槌的两端,把木槌高高扬起,再重重落下。

“砰砰砰”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把煮熟的糯米打得越来越粘稠。

不一会儿原本圆滚滚的糯米粒就变成了细腻软糯的糍粑团,散发着淡淡的米香。

“馅料做好没有?我们的糍粑快打好了!”大伯停下动作,扯着嗓子往不远处的厨房喊。

打糍粑得趁热,不然糯米凉了就硬了,包不了馅料。

“快了快了!催什么催,跟催命似的!”大伯**声音从厨房传出来,带着几分急躁,手里的动作却没停,正忙着把馅料装进盆里。

桃花村的糍粑馅料跟其他地方不一样。

前几天杀猪炼出的油渣,被李氏拿出来剁得粉碎;细小的豇豆米提前泡了半天,又用小火熬煮了一天,变成又耙又软的熟豆;把剁好的油渣和熟豆拌在一起,再加入切碎的葱姜蒜、盐巴、花椒等调料,用勺子反复按压搅拌,直到把豆子压成粘稠的糊状,一份香气扑鼻的咸馅料就做好了。

大伯娘把馅料端到院子里,先给每个人递了块猪油。“来,先用油擦擦手,不然糍粑会粘在手上,不好捏。”

顾嘉月听话地用猪油擦了擦手,等手上沾满油,再去捏糍粑团时,果然不粘手了。

只见奶奶从石臼里捏出一坨比拳头小半分的糍粑,先在手里揉了揉,团成一个圆,再轻轻按扁,然后用手转着圈把糍粑捏成窝窝头的形状,用勺子舀一大团咸馅料放进去,像包包子一样把口捏紧,再轻轻按扁。

一个圆圆的糍粑就做好了。

做好的糍粑被整齐地摆放在洗干净的门板上。

等风吹硬了,就可以收进坛子里密封起来,能放好几个月。

这样的糍粑,不管是用油炸、用火烤都十分好吃。外酥里软,馅料的香味能满口都是。

当然,家里也有人喜欢吃甜糍粑,所以大伯娘还准备了另一种甜馅料。

把黄糖切成碎末,再加入捣碎的花生碎,搅拌均匀。

包甜糍粑的步骤和咸糍粑一样,只是吃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里面的黄糖加热后会化成糖浆,一不小心就会烫到嘴,让人有口难言,却又舍不得停下。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