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 第734章:每个人都有奖励

();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脸上清一色是震惊的表情。

就连徐晓安也感到十分意外,他料到李复兴会得重奖,却没料到厂里的手笔会如此之大。

行政级别提升一级就意味着涨工资,工业票在当下更是有钱都难买到的稀罕物,再加上那五斤肥肉,这份奖励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

“天哪,这奖励也太好了!”

人群中不知谁的一句低语,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林厂长看着大家震撼的反应,满意地笑了笑,抬手示意安静:“李复兴同志在研发中解决了数个关键技术瓶颈,在生产阶段又亲力亲为,四处协调,这份奖励,他当之无愧。”

李复兴站起身来,声音难掩激动:“感谢厂里的厚爱和肯定。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项目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心里清楚,自己虽然对这些奖励其实并不十分在意,但这种话绝不能说出口,否则在别人听来,只会觉得他是在炫耀。

林厂长含笑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他的视线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都别急,人人有份。”

这句承诺仿佛一道电流,瞬间穿过众人紧绷的神经,方才的愕然迅速被一股灼热的期盼所取代。

会议室里一度凝滞的空气重新沸腾起来,他们明白,能和李复兴一同受奖,无论奖品大小,都是厂部对他们付出的最高肯定。

林厂长咳了一声,翻到下一页,念出了一个名字:“徐晓安同志。”

徐晓安的腰杆瞬间挺得笔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徐晓安同志身为科研室的顶梁柱,在研发项目中统筹全局,功劳卓著,”

林厂长温和地看着他,“经厂委会研究决定,特奖励徐晓安同志肥猪肉三斤,精粮三十斤,另附手表票一张。”

这份奖励虽不及李复兴那般震撼,却也分量十足。

徐晓安的脸上漾开一抹难以抑制的喜悦。

他心头快速地盘算起来:三十斤粮食不仅能解自家断炊之忧,还能分一些给张师傅,毕竟李复兴虽已许诺,但总不能事事都去麻烦人家。

而那张珍贵的手表票,正好可以给妻子添置一块腕表,让她在忙碌时也能看个时间。

他连忙站起身,声音洪亮地保证:“感谢厂领导的厚爱,我一定再接再厉,不负期望!”

众人投向徐晓安的目光里满是羡慕。

手表票可是个金贵玩意儿,有钱都难买到,更别提那三十斤粮食,足够让一个家庭宽裕好一阵子。

林厂长满意地颔首,目光转向其余的科研人员:“科研室的同志们,你们的汗水厂里都看在眼里,绝不会厚此薄彼。”

他稍作停顿,声音洪亮地宣布:“除负责人外,每人奖励猪肉一斤,粮食十斤!”

此言一出,压抑的兴奋终于化作一片此起彼伏的吸气声和欢呼。

尽管每个人的奖励不算顶尖,但在那个年代,这已是天大的恩惠。

毕竟平日里,就算攥着票,也换不来这么实在的肉和粮食。

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的满足,林厂长也由衷地高兴:“奖励稍后由后勤科统一发放,希望同志们以此为动力,为我们厂再立新功!”

“好!”众人齐声应和,声浪里满是高昂的斗志。

会议室里的气氛达到了顶点,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

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精神上的认可,让过去日夜的辛劳都有了最好的回报。

会议结束,人们三五成群地涌出会议室,脚步轻快得仿佛要飘起来,兴奋的议论声不绝于耳。

厂区道路上,午后的阳光似乎也格外温暖,照得人心头一片敞亮。

这股热烈的气氛一直延续到了科研室。

刚一进门,小刘就按捺不住激动,把笔记本往桌上一拍,搓着手掌道:“太过瘾了!一斤肉!我妈非得做一大锅红烧肉不可,光是想想那味儿就馋死人!”

王琪也乐呵呵地摘下老花镜,用衣襟细细擦拭:“可不是,十斤粮食也不得了,精打细算着吃,这个月就不用愁了。”

“厂里这回可真是下了血本,完全是意外之喜啊。”

科研室里瞬间成了欢乐的海洋,众人聚在一起叽叽喳喳。

有的在合计猪肉是炖汤还是包饺子,有的在盘算粮食怎么分配,要不要匀点给老家的亲戚。

更多的人则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李复兴和徐晓安,感慨他们的奖励实在丰厚。

“徐科长,您的工业票可得抓紧时间去用了,眼下这可是稀罕物,去晚了怕是挑不着好东西了,说不定还能弄到一个收音机呢。”一个年轻技术员满眼羡慕地对李复兴说。

李复兴笑着应下:“正有此意,这个周末就去供销社转转。”

另一边,徐晓安则成了众人包围的中心,大家七嘴八舌地帮他参谋起手表来,从品牌到样式,讨论得不亦乐乎。

徐晓安始终挂着笑容,耐心地一一回应着。

科研室里一贯的沉寂被一阵热烈的喧哗彻底打破,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藏不住的笑意。

那些平日里宝贝得不行的图纸和精密仪器,此刻都被冷落在桌角,无人问津,所有人的心神都被这份从天而降的奖励牢牢勾住了。

明媚的阳光穿过玻璃窗,洒在这一张张兴奋的面庞上,连空气里都似乎漂浮着甜丝丝的味道。

这股巨大的喜悦冲刷着众人连日工作的疲惫,心头只剩下满满的幸福感。

直到临近午饭,这股兴奋的浪潮才稍有回落,但人们嘴里谈论的依旧是奖励的话题,走向食堂的脚步都比往日轻快了许多,仿佛那里的饭菜也因此变得格外香甜。

午后,科研室里还残留着喜悦的余温。

大伙儿虽已各自回到岗位,试图将精力重新集中在工作上,可那份发自内心的愉悦却总在不经意间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