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兴,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广掸了掸手上的粉笔末,目光好奇地投向谢锦秀。
“志广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谢锦秀同志,我特地从城里请来的新老师。”
李复兴简要地讲述了谢锦秀的情况。
**广闻言,眼中顿时放出光彩,他紧紧握住谢锦秀的手,激动地说:“谢同志,可把你盼来了!欢迎欢迎!我们村这些娃儿有指望了!”
谢锦秀被他的热情感染,略带羞赧地回应道:“李老师您客气了,我没什么经验,以后还要跟您多学习才是。”
院里的老槐树下,三人就着村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安排聊了起来。
**广将学校的现状和盘托出,谢锦秀听得十分专注,不时在随身带的本子上记下要点。
当**广问起她擅长的科目时,谢锦秀答道:“我读过高中,语文和数理化都还算扎实。”
“数理化?”**广的眼睛倏地亮了,“太好了!村里的孩子最缺的就是数学底子,什么几何代数的,我一个人教起来也吃力。锦绣同志,你可真是咱们的及时雨啊!”
话音未落,教室里忽然爆发出一阵小小的欢呼,原来是一个孩子解开了**广留下的那道难题。
**广欣慰地笑了笑,对谢锦秀说:“这帮小家伙坐不住了。我得回去了,谢同志要不要一起进来,先跟孩子们见个面?”
谢锦秀点了点头,随他走进了那间简朴的教室。
阳光穿过旧窗格,在尘埃中跳跃,照亮了孩子们一张张好奇又纯真的脸庞。
当她站上讲台,望向那几十双清澈透亮、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意涌遍全身。
她忽然觉得,自己漂泊已久的心,似乎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停靠的港湾。
李复兴没有离开,只是静静地倚在教室后门的门框上。
他看着讲台上滔滔不绝的**广,又看了看侧耳倾听的谢锦秀,目光最终落在那些聚精会神的孩子们身上,脸上露出了踏实而满足的微笑。
……
第一缕晨曦穿过老旧的木窗棂,在李家庄学校的教室里投下斑驳的光影。
谢锦秀站在讲台前,三十多双清澈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望着她,让她心里暖洋洋的。
她翻开数学课本,正要讲解分数的概念,后排却响起一阵小小的混乱。
原来是李小虎又在捣蛋,他把一只小虫放到了同桌女孩的书上,引得女孩尖叫着哭了起来,课堂秩序瞬间瓦解。
谢锦秀眉头微蹙,但没有立刻出声斥责。
她缓步走下讲台,来到垂着头准备受罚的李小虎面前。
“李小虎,告诉老师,你是不是想跟同学开个玩笑?”
她蹲下来,声音温和。
李小虎小声辩解:“我……我就是觉得好玩。”
谢锦秀帮他理了理衣领:“可你的玩笑吓到了同学,让她难过了。要是别人也这样吓唬你,你会高兴吗?”
李小虎用力地摇了摇头,眼圈也跟着泛红。
在谢锦秀的耐心劝说下,李小虎主动向同桌道了歉,两个孩子很快又言归于好。
通过这件事,谢锦秀更深地理解到,这群孩子尽管淘气,本性却都是纯朴善良的。
她开始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把知识点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游戏里。
讲到几何,她就领着孩子们去操场上用石灰画出巨大的图形;上语文课,她则鼓励大家分角色表演课文,把小小的教室变成了一个大舞台。
没过多久,孩子们都喜欢上了谢老师的课。
每天一早,总有孩子悄悄地在她的讲桌上放一捧沾着晨露的野花,或是一个刚出炉、烫手的烤红薯。
谢锦秀便将野花养在窗边的旧瓦罐里,把红薯掰开分给全班同学,教室里总是回荡着满足的欢笑声。
一天下午,天色骤变,乌云压顶,雷声隆隆。
黄豆般的雨点砸在屋顶上,发出震耳的声响,孩子们顿时慌作一团。
谢锦秀赶紧把他们聚拢到墙角,挨个安抚。
她注意到谢宝缩成一团,浑身抖得厉害。
她知道谢宝天生就怕打雷。
谢锦秀立即将谢宝揽入怀中,在他耳边哼起童谣,讲着故事。
在老师温暖的怀抱里,谢宝的颤抖慢慢平息,其他孩子的恐惧也消散了许多。
雨过天晴,谢锦秀领着孩子们走出教室。
院子里积下了一个个明晃晃的水洼,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他们追逐着,在水洼里用力踩踏,溅起的水花浸湿了裤脚和衣衫。
谢锦秀也笑着加入其中,和孩子们闹成了一片。
李复兴恰好来学校看看情况,在远处目睹了这幅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曾以为,谢锦秀这样一位城里来的姑娘,未必能适应乡下的生活,甚至会受委屈。
然而眼前的景象告诉他,她不仅彻底融入了这里,更成了孩子们心里最亲近的人。
她用自己的方法和真情,为这所寂静的学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李复兴悄悄走到教室窗外,看到谢锦秀正弯着腰,给几个功课稍差的孩子补课。
她一边在纸上画着图辅助讲解,一边轻声细语地提问,目光里满是专注与柔情。孩子们也听得入了神,不时举手提出自己的困惑。
这一刻,李复兴无比确定,谢锦秀早已是李家庄不可或缺的一员了。
谢锦秀在李家庄的日子,像溪水一样平缓而丰盈地流淌着。
她带来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墨香,更是品格的塑造,村里的孩子们眼中多了求知的渴望,言行也愈发有礼。
李复兴看在眼里,心头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为村子留下了这位难得的好老师。
七月,热风拂过,李家庄的田野铺开了一片金黄的画卷,饱满的麦穗低垂着头,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谷物香气,钻进每一户人家的院子。
谢锦秀倚在教室门边,目送着那群背着土布书包的身影欢快地奔向田埂,绿色的草屑点缀在他们飞扬的衣角上。
不知不觉,她已在这里待了快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