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房里的气氛欢腾热烈,笑声与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但来贺喜的乡亲们都明白,良宵苦短,更何况今夜村里足有十三对新人成婚,闹洞房的人手也得分成好几拨,因此每家新房里的人并不多。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喧闹声渐渐平息,大家开始真心实意地为新人送上祝福。
“铁柱,以后要好好待秀芳!”
“新娘子,有啥难处就开口,咱们都是一家人!”
朴实的话语里,是满满的真诚。
铁柱和秀芳一一应下,幸福的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
待众人散去,新房内恢复了安宁。
烛火轻轻跳动,将铁柱和秀芳相拥的身影投在墙上,亲密无间。
铁柱将秀芳揽入怀中,在她耳畔低语:“从今往后,我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秀芳依偎在铁柱温暖的胸膛上,感受着他沉稳的心跳,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这一刻,所有的羞涩与局促都化作了甜蜜的暖流,在这静谧的良宵,他们共同翻开了人生的崭新一页。
夜色渐浓,李家庄的灯火一盏盏归于沉寂,唯有此起彼伏的虫鸣在晚风中回响。
次日天色微明,晨光刚刚染上枝头,李复兴便已早早起身。
他照常将拼夕夕的商品一扫而空——十斤猪肉和十斤草莓,迅速兑换下来。
他忽然想起,待会儿还得带谢锦秀去学校。
于是简单梳洗过后,便快步朝谢锦秀的住处走去。
李复兴始终惦记着这位新来的女老师,担心她因为无法适应乡村生活而生出离开的念头。
李家庄的日子虽说比周边的村子都好上不少,可跟大城市一比,那差距仍是天壤之别。
李复兴在门前站定,伸手理了理衣衫,才抬手叩响了房门。
门内响起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过了会儿,房门被拉开,谢锦秀睡眼惺忪地看着他,眉宇间还残留着几分倦意:“李同志,快请进。”
谢锦秀让开身子,请他进屋。
屋子虽简陋却很整洁,但李复兴的目光扫过灶间,心头便是一沉。
那儿空荡荡的,锅是冷的,闻不到半点食物的香气。
“锦绣同志,你早饭还没吃?”
他关切地问。
谢锦秀的神情顿时有些窘迫,嘴唇动了动,却终究没说出话,只是下意识地避开了他的视线。
李复兴环视一圈,脑中灵光一闪,猛地反应过来——他竟把口粮的事给忘了!
李家庄实行大食堂制度,粮食都是统一调配,他竟然疏忽了给她姐弟俩的份例。
想到这里,他心中满是歉疚与自责:“锦绣同志,瞧我这记性,实在对不住,你稍等片刻!”
话音未落,他已大步流星地冲出了屋子。
谢锦秀怔在原地,望着他急匆匆的背影,而谢宝**眼睛,小手拽住她的衣摆,奶声奶气地喊饿:“姐姐,我饿……”
谢锦秀连忙蹲下身安抚他:“谢宝乖,我们马上就有早饭吃了。”
姐弟俩正为早餐发愁时,李复兴带着一身风尘回来了,呼吸还有些急促。
他的肩上扛着沉甸甸的一大袋杂粮面,另一只手还拎着一包奶粉。
“先吃着这些,杂粮面够你们吃上一阵,奶粉冲给谢宝喝,补补身子。”
他将东西往桌上一放,腾出手抹去额角的汗珠。
他其实能拿出更好的东西,但毕竟与谢锦秀还不熟,不宜太过张扬。
况且在如今这个年代,这两样东西已是寻常人家难得的口粮了。
谢锦秀的视线落在桌上的粮食上,眼圈一热,雾气便涌了上来。
在这物资匮乏的年头,这些东西的分量不言而喻,她下意识地想要推拒:“李同志,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您快拿回去吧!”
李复兴却摆手,态度不容置喙:“谢锦秀同志,就算不为你自己,也看看谢宝。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饿坏了身子可不行。”
“这点东西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你要真过意不去,就用心把村里的娃儿们带出来,那比什么都强!”
谢锦秀看向谢宝,只见弟弟的目光早就黏在了那包奶粉上,小脸上满是渴望。
那瘦弱的样子让她一阵心酸,她攥了攥拳,最终还是低声应下:“那……多谢李同志了。”
“这就对了嘛!以后都是一个村的,别再叫同志了,生分。我叫李复兴,你喊我复兴。”李复兴见状,面露微笑。
谢锦秀也顺势道:“那复兴你以后也直接叫我锦绣吧。”
她心中满是感激,眼前这个人,说是她的恩人也毫不为过。
若不是他,自己和谢宝还不知要在街道办的收容所里熬到什么时候。
她原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为了谢宝有个安身之处,随便找户人家把自己嫁了,此生便这样了却母亲的遗愿。
但李复兴的出现,却给了她另一条路。
一份教书的工作,意味着她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姐弟俩,意味着她的人生有了选择的权利,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这其中的天差地别,让她心中百感交集。
李复兴摸出了六个玉米面馒头,塞到他们手里:“村里大灶上刚蒸的,锦绣,还有谢宝,快趁热垫垫肚子。”
谢锦秀也不推辞,接过就和身边的谢宝狼吞虎咽起来。
昨夜那顿丰盛的晚餐早已消化干净,此刻这粗粮馒头的香气格外**。
转眼间,六个馒头便被两人一扫而空。
稍作歇息后,三人便朝着学校的方向走去。
沿途不时有扛着锄头的村民停下脚步,笑着同李复兴打着招呼,言语间满是熟稔与信赖。
谢锦秀默默跟在后面,看着李复兴一一回应,心里不禁对他多了几分敬佩。
能让整个村子的人都如此拥戴,他定是为这片土地付出了不少心血。
一阵清脆的读书声由远及近,引着他们来到一处院落前,这便是村里的学校了。
**广正站在讲台前,在黑板上写画着,看到李复兴领着两个陌生面孔过来,他先安顿好学生自习,便大步迎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