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持续了两天一夜的大暴雨之后,岭山大队今年的粮食作物都受了灾。
暴雨之前长势极好的玉米高粱等作物,好多都被打倒了。
受灾最严重的当属村北的农田。
有些玉米地里,到现在水还没到膝盖,没个一段时间干不了。
怕是被水没过的粮食作物,都要减产甚至绝收。
大队长有些发愁,以他多年种地经验来看,今年岭山大队年底的收成,怕是连往常年景的一半都到不了,更别说和去年增产相比了。
杨柳当然看出大队长这些日子的愁眉不展的。
其实不只是大队长,村里人的情绪都差不多。
但是,他们有啥办法?
他们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老天爷赏饭,收成好就能多赚一些有点余钱。
老天爷不赏饭吃,那就只能勒紧肚皮过日子。
“程叔,我倒是有一个想法,若是弄得好了,可能会解决今年粮食欠收大家粮食不足的问题。”杨柳思来想去好几日,决定把自己的打算摊牌出来。
大队长眼神一亮,“小杨知青,难道你又弄出什么生长素来了,能让绝收的粮食再次长出来?”
杨柳笑着摆手 。
怎么可能?
哪有那么神奇的生长素啊!
那些粮食遭过灾,怕是不好挽救。
“那倒没有!不过,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搞点副业,补贴家用啊,要是做得好了,说不定还能形成产业链。”
大队长还是很感兴趣的,“具体说说。”
“其实这个想法,我早就有了。咱们岭山大队,现在家家户户都养兔子冬日暖棚种菜,我觉得咱们可以和公社领导申请,建立专门的肉兔养殖基地以及果蔬种植基地,不但能上岗一大部分人,还能增加整个公社的经济增长,我估计公社领导是会同意的。”
这个嘛——
大队长合计了一下,心里也在考虑。
肉兔养殖基地应该差不多,现在整个岭山大队家家户户都在养兔子。
就这么说吧,肉兔的数量每个月都能卖出去几百只。
不!兴许比几百只还要多。
只是按照小杨知青的意思,若肉兔养殖基地真的建起来了,每个月的肉兔产量会大大增加,他们村每个月出去的肉兔产量可就不止几百只了,就是几千上万只也是可能的。
到时候机械厂食堂吃不下这样大的数量怎么办?
再者,这果树种植基地,他也是有疑虑的。
冬天卖菜,是个稀罕物,有人能买。
可大夏天的,乡下人家家家都有自留地,除了城里那些不种地的人得自己掏钱买菜以外,他们这些庄户人家根本不会花钱买菜的啊!
就是断顿了,到大岭山脚下去挖点野菜啥的,回来简单拌一拌,也是个爽口小凉菜呢。
有那弄基地的必要吗?能弄得起来吗?
“程叔,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这个果蔬种植基地咱们可以分开搞,冬季暖棚正常建正常种,夏季里不种北方寻常能见的蔬菜,多弄一些花哨东西,走的就是个猎奇和珍稀。我们还可以利用地势优势,在养肉兔种菜的同时,养鱼种果树。”
“养鱼?种果树?小杨知青,那能行吗?”
“没啥不行的,村子北边地势不是洼吗?正好我们可以挖个池塘专门养鱼,就养适合我们这的鱼苗,鲤鱼,草鱼,花鲢,白鲢,就连甲鱼河蟹都可以。
水果种植进行分流,常见的果树如苹果、葡萄、梨子、枣、杏、李子这些,九种在南边大岭山脚下,专门圈出一片果园。
还可以种植西瓜,香瓜等水果在暖棚里。”
“可是,小杨知青,果树成熟期时间长,怕是头几年都没有什么利润啊。”
“程叔,你放心,咱们有秘密武器啊!别忘了还有生长素呢,不一定拘泥于成熟期。”
大队长激动的一拍大腿,“小杨知青,你这个主意好!”
据大队长所知,水果可不便宜。
去年冬天头过年那阵子,县城供销社就有卖的。
那苹果没啥出奇的地方,只比寻常吃的野苹果红一些大一些,一个苹果就卖一块钱一斤。
太贵了,老百姓可舍不得吃。
可是,大队长想到了杨柳提议里最关键的部分。
“小杨知青啊,咱们能找到专门的人帮咱一起种果树嘛?”
大队长搜藏刮肚一圈儿,连年轻时候一起在省城闯荡的老伙计都想到了,却没一个能帮得上忙的。
“程叔,找专门人才的事交给我,只是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嫁接技术?”
“嫁接?那是啥?”
杨柳并没过多解释,“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杨柳记不清这个时候有没有嫁接技术了,只能到时候试探一番,若是有那就省事了,直接搞嫁接;若是没有,他完全可以把现代看到过的嫁接技术照搬过来就能用。
杨柳虽然也没有那么大的关系网,认识搞果树种植的专门人才,但周厂长一定有啊。
她去找周厂长帮忙,不就好了。
杨柳忘记听谁说过一嘴了,县城农研所好像就有周厂长认识的人呢。
“好好好,那咱就分头行动,我去公社找刘书记,先说一下果蔬种植基地和肉兔养殖基地的事,你去县城机械厂找周厂长帮忙。”
“程叔,不急!明天再去吧。”
“为啥?”
“给我一晚上时间,我把计划书写一下,到时候就是不用你说,刘书记自己看计划书,也能知道咱们的计划和发展。”
这一天,岭山大队人发现了一件事。
上午还愁眉不展的大队长,下午就满脸笑意,笑的牙花子都快关不住了。
有那好奇的人,忍不住问大队长。
“这是队里有啥好事了?”
“去去去!别瞎打听!到时候不就知道了嘛!”
距离岭山大队二十里开外的向阳大队,此刻,马婆子母子两人正面对面吃着晚饭。
还没吃上几口呢,马婆子就气的放下饭碗,筷子都险些扔到地上。
“娘,你,你生气了?”
马天明脸色有些不好看,从小到大,他对自己的母亲又敬又怕又依赖,也养成了他不管办什么事都看母亲脸色行事的性格。
“我确实是生气,不过我不是气你,我是气外边那些丫头片子!一个个的都狗眼看人低。”
马婆子心里郁闷啊,自己儿子已经相看了不下十个大姑娘,可却一个都没成。
她就想不通了,儿子要个头有个头,要长相有长相,要有能力有能力,咋就娶不上媳妇儿呢?
自家条件也不差,满向阳大队,只有不超过十家住的是灰砖房,他们家就是这样的。
这条件多好啊!她不过就是想给儿子娶个媳妇儿,让老马家传宗接代而已,她有啥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