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后,娇软知青赢麻了 第四百一十一章 算计

“娘,实在找不着,我就不娶媳妇儿了!”

“说什么傻话呢!”马婆子很生气,“你不娶媳妇儿怎么给我生孙子?你不娶媳妇儿将来我老了谁侍候我?谁给我端屎端尿?你嘛?大男人家的,咋能干得了这样的活儿?

你再想想,咱们老马家可就你一根独苗苗,香火可不能在你这断了啊。

你爹死的早,我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你要真不娶媳妇儿不生儿子,我就是死了也没脸见你爹更没脸见老马家的列祖列宗啊!”

“娘,可那些姑娘不是嫌这就是嫌那的,烦死了?!”

在和山杏相看失败之后,马天明又连续相看了两个姑娘。

都不是十里八村的,不过,都没成就是。

这年月,虽然还没有妈宝男这一说。

但姑娘和马天明一接触,一说一唠之间,但凡是个正常姑娘,怕是都看不上马天明。

“对了,我想几个人来,觉得那倒是个好儿媳妇儿人选。”

马婆子灵机一动,有了目标。

“娘,你说的是哪个?”

“你还记得岭山大队那个姑娘吗?”

其实,马天明没怎么看得上山杏。

他觉得山杏有点黑,有点泼辣。

要是真娶了这样的姑娘进门,他娘该吃亏了。

或者说——在马天明的思维里,他本能的就觉得的山杏这样的性子肯定会欺负他娘。

媳妇儿没了可以再娶,娘没有了可不行。

他本能的对山杏就有点排斥。

如今一听他娘话题说道山杏,他就想拒绝。

“娘,我没相中那个姑娘。”

“你这傻孩子!我话还没说完呢,你着啥急呀?!岭山大队的姑娘又不止老程家一个,那闺女跟小辣椒似的,就是娶回来也是个搅家精。

我说的是——相看那天跟程家的那闺女在一块儿的那个女知青,你觉得她咋样?”

“她?”

马天明脑海里立马就浮现出了杨柳的样子,白白净净不怎么说话,看见她们母子的时候笑的挺甜,关键是长得是真好看,比他们村里最好看的大姑娘都要好看呢!

杨柳要是知道马天明这么形容她,肯定会嗤之以鼻。

对你们母子笑?

你们就以为是在示好?

她之所以对马天明母子笑,不过就是因为他们是在和山杏相看而已。

不管咋说,她也得客气客气啊。

见儿子露出这种神态,马婆子就知这事有戏。

“你是不是也觉得那女知青长得好?你想啊!那女知青虽然没有娘家帮衬,可她长得好啊,将来你俩给我生出来的大孙子,肯定是咱这向阳大队头一份。

再说了,娘家离得远也有娘家离得远的好处,至少好拿捏,就是你们小两口发生个啥矛盾,也不怕老丈人大舅哥啥的打上门来,你说是不是?”

“可是——人家能看上我吗?”

“咋看不上?!我儿子这么优秀,她一个知青凭啥看不上你?”

马婆子不乐意了,在她眼里,自己儿子哪哪都好。

要不是儿子眼光太高,有些挑剔,也不至于都二十二了还没成婚。

早些年,可是有好些个小姑娘往他儿子身边凑的。

不过就是她没相中那些上赶着的小姑娘,让儿子拒了而已。

马婆子的这句话,只能说,只有半句是对的。

早些年,确实有不少小姑娘往马天明身边凑。

毕竟马天明无论是外形还是工分都很拿得出手。

但是,马婆子的后半句话,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根本就不是因为马婆子让儿子拒了那些大姑**,而是这么一接触,凡是有点心眼儿的大姑娘就都看出了马家母子的不对劲儿。

谁家好人家的年轻小伙子走到外头,啥事都要回去问**呀?

娘不同意肉都不吃,娘不同意衣服都不脱,娘不同意连假都不敢请。

要真嫁给这样的人家,怕是花烛夜洞房马天明都得问问自己老娘行不行呢?!

“这事啊,就让娘去办,你该上工上工,该挣工分挣工分,娘给你保证,一定会办的明明白白的。”

昨天马婆子听到了一个大消息,是关于岭山大队的。

听说前几天大暴雨,岭山大队淹了不少庄稼,怕是今年收成会差。

村里人都不一定能吃得饱,更别说那些城里来的娇滴滴的知青了。

要是不想挨饿,那些知青们肯定会各找出路。

就比如说他们向阳大队吧,有不少知青都找了村里人家结亲呢。

知青的那些个小心思,她懂。

不就是为了能吃饱饭少干活嘛!

她就不信了,岭山大队那个知青,面对吃饱饭少干活的诱惑能不动心?

“娘,你可别干傻事!可别一个人往岭山大队去啊!”

看得出来,山杏确实给马天明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只是,都是不太好的印象。

“我知道,我当然不会一个人去的。”

她就是去,也会找个人一起的。

但该找谁和自己搭伴呢?

对了!天明三舅妈不就在岭山大队有个拐着弯的亲戚吗?

对!就找天明他三舅妈。

这个年代,乡下人找对象都是十里八村近边的找的。

离娘家不远,有个啥事,娘家也能帮一把。

在隆平这一片,有女儿不远嫁的说法。

不说十里八村差不多都沾亲带故,但也能扯上点关系的。

马婆子所说的马天明的三舅妈,是她娘家没出五服的一个大嫂。

他们俩关系还不错,所以马婆子才知道她在岭山大队有一个拐着弯的亲戚的。

带着天明三舅妈一起去,正好能帮着说说话。

“儿子啊,你在家,我去趟你三舅妈家哈。”

————

金色的阳光铺满大地,岭山大队又开始了新一天的上工。

倒塌了的玉米地里,汉子们一边干活一边心疼毁了的庄稼。

“看着这些倒了的玉米,我是真心疼啊!马上就要结棒了,真是可惜。”

“大队长说了,实在不行的就都砍了吧,到时候重新种上白菜,至少冬天时候也能有个菜吃,总不能浪费这片地吧。”

“对对对,种白菜还来得及。诶?大队长今天怎么没来?还有小杨知青?我咋也没看见呢?”

“小杨知青开小电车一早就出村了。”

“出去了?干什么去了?去县城?”

“谁知道呢,我还看见小杨知青旁边坐着大队长呢,但我猜肯定有事呗。”

没错,今日一大早,无论是大队长还是杨柳,都肩负重任出了门。

一个拿着岭山大队发展计划书去公社,一个拿着自家的熏兔要去“办大事”。

两个人一起,早早出了门。

故而,谁也没看到今天村里发生的那场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