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后,娇软知青赢麻了 第四百零九章 包裹里的惊喜

“呦!这不是邮递员吗?这是又来送信了?”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现在已经进入六月下旬,凡是休息的时候,村里人都喜欢凑在树荫下坐在一处纳凉说话。

邮递员还没进村,就遭到了村东头一群婶子大娘们的调侃。

邮递员嘿嘿一笑,对于这样的言语,他早就见怪不怪。

他已经在和平公社做邮递员好几年了,对各个村里的人,不说熟悉到能叫上名字,但至少也是脸熟的。

每一次来,碰上村里爱说爱唠的婶子大娘,邮递员都会打招呼的。

“可不就是来送信,好几封信呢,今日这是没上工?”

“队里今天休息。”花婆子口沫横飞,“我们大队姚知青不是救人立功了嘛,她被推荐上**大学,今天是她去镇里办手续的日子,大队长跟着一起去了。

地里没啥活,就给我们社员放了一天假。邮递员同志啊,这都是谁的信啊?还有这个大包裹,这又是给谁的?北头知青院的?”

经过了上一次的山水之难,村里路上的淤泥积水已经不见。

但村北边包括知青院在内的十几户人家则不同,有的人家屋里全是淤泥,炕上也满是淤泥,就是收拾干净,若是想能住人也得些日子。

“花婆子,怎么啥事你都好奇呢?你忘了小杨知青说的那个啥好奇啥猫的?原话我是想不起来,意思就是别啥事都好奇,不关你的事就少打听哈。”

有一个向来和花婆子走的近的婆子,难免打趣她几句。

那婆子想学杨柳文绉绉的话,但一时还学不明白。

“用你管啊,话都学不明白还来说我!那是好奇害死猫!要是实在没文化,等下个月你家孙子上小学了,你跟你孙子一起坐到课堂里去听听去。”

“不行不行!我这人向来坐不住,一听老师讲课就想睡觉,对别人来说那是学知识,对我来说全是催眠曲。”

几个坐在树荫下的婶子大娘们,哄堂大笑。

邮递员同志嘴角轻轻牵起,显然也很高兴。

他就喜欢这样的氛围,他做的是邮递员工作,虽说累一些,骑自行车挨个大队跑。

但是,他却很喜欢这份工作。

他传递的是信件,又不仅仅是信件,更是亲人的思念,家人的叮嘱,给人送去欢喜,送去忧愁,甚至是送去一些不好的消息,但这才是人生,酸甜苦辣啥都有,不是吗?

“不都是知青院的,还有一封是给程大队长的。另外三封是知青的信,我看着名字挺眼生,你们大队又来新知青了吧?”

“可不就是,来了大概半个月了。”

“那我可得赶紧去,我这还有十里铺的信要去送呢。”

“诶?等一下啊!”

花婆子没轻易让邮递员离开,“你还没说这大包裹是谁的呢?也是知青院的?”

上一个收到这么大包裹的人,是谁来着?

哦——

对,是小杨知青。

那时候多少人眼馋啊!

这又是谁的啊?简直是第二个小杨知青啊。

这么大的包裹里边,得装多少吃喝?

“这是给杨柳知青的包裹,是从海市寄过来的。”

“啥?又是给小杨知青寄过来的?”

啧啧啧——

花婆子不得不感叹,小杨知青那个海市的亲戚,可真有钱啊。

头过年之前就寄了一个这么大的包裹,这才过去半年,就又寄了一个过来。

真是让人羡慕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想到自家那个同样是从海市下乡来的知青女婿,花婆子就有点犯愁。

她咋就没摊上个那样的女婿呢?!

到时候是不是这些东西就都是自家的了?

只是,她没那个命啊!

自家女婿最大的贡献,应该就是让自己白得了个跟自家姓氏一样的小孙女吧?

至于其他的,呵呵,一无是处。

“没搞错吧?都是我的?”

当杨柳看见这么大的包裹时,也是吓了一跳的。

“都是小杨知青你的。”

杨柳本以为又是王相仁寄过来的包裹呢,可一看寄件人,顿时乐了。

这么大的包裹,根本就不是王相仁寄来的,而是姚兴旺的两个儿子寄来的。

杨柳心思一动,立马就猜出来了这包裹里的东西。

等邮递员离开,杨柳把包裹搬进屋里拆开一瞧。

果不其然,里边都是姚家兄弟帮她弄来的高中课本以及相关学习资料。

过年那几天,她基本日日都在姚家,与远征远洋两兄弟接触密切。

两兄弟许是得了父母嘱咐,和她十分亲近。

杨柳就拜托他们一件事,多寻几套高中课本和复习资料。

刚开始,两人还有些不解的。

“杨柳姐,这都不能上大学了,要高中课本有啥用?”

“现在虽然不能上大学,也没有高考,但国家要想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人才从哪里来?肯定是通过高等学府选拔而来。相信总有一天,高考会恢复的,你们兄弟也不能放弃,好好学习会有用得着的时候的。”

姚家兄弟将这事放在了心上,利用闲暇时间,找了不少关系,跑了好几个回收站,终于凑齐了几套高中课本,这才邮寄了过来的。

之前杨柳就和彭玉说过,未来会恢复高考的事。

可是杨柳手里只有立夏帮她弄来的一套高中课本,总不能大家共用一套吧?那也太紧张了!

有了姚家兄弟的帮忙,多了几套复习材料,不但知青院二十几号人,就是村里人想参与也都够了。

杨柳拿到这些高中课本以后,第一时间就给彭玉送去了一套。

郝向东已经住到食品厂宿舍,每七八天才回来一次,这个时候并不在家,杨柳这个时候过去找彭玉还是方便的。

“杨柳!你这关系太强了!说弄来就弄来了!”

看着这些课本,虽然有些旧,上边也被涂抹了一些,但确确实实是高中课本,彭玉稀罕得紧。

她十分信任杨柳,对于杨柳说将来会恢复高考,那就肯定会恢复高考的。

前两天她还在发愁呢,到哪里去弄一些课本来提前复习?

没想到,她这还没行动呢,杨柳就已经把课本的事情解决了。

彭玉现在虽然当上了记分员,郝向东也已经在县城上班。

但是,杨柳给他们夫妻画的那个饼太大了,以至于彭玉夫妻两人不约而同的都想上大学。

上大学,不但能在高等学府里学习到更多知识,还能开阔眼界。

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果不努力上进,怕是将来会被时代所淘汰。

原本夫妻两人已经打算好了,现在开始多攒钱,多挣工分,等高考之前提前开始复习。

能考上就去,考不上再徐徐图之。

一次不行,那就考两次,两次不行那就考三次!

大学,他们夫妻两人是必须要去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