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 第三百二十二章 寻根溯源

();

两名锦衣卫站在山脚下,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其中一人不耐烦地用靴子踢开脚边的小石子,发出“咔嗒”的声响。

“这鬼地方,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年轻些的锦衣卫抹了把额头的汗,低声抱怨。

“闭嘴。”年长者厉声呵斥,眼神警惕地扫视四周,“别忘了咱们是来干什么的。”

找一个人,在这样的大山里,简直是大海捞针。更何况他们要找的还是个会些法术的道士。

而此时的赵无尘,早已深入群山之中。他走得很急,却又走得很稳。脚下的山路越来越窄,最后只剩下一条羊肠小径。

云雾中,他的身影时隐时现。偶尔有山风吹过,掀起他的道袍一角,却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

他走过一道山涧,穿过一片竹林,最后在一处僻静的山洞前停下。洞口有清泉流过,四周野花点缀,倒是个清修的好去处。

赵无尘回头望了一眼来路,喃喃自语:“且在此处避一避风头。”说罢,便钻入洞中,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山中的雾气越来越浓,将一切都笼罩其中。不知何处传来一声悠长的鸟鸣,在山谷间回荡,久久不散。

“走吧,先去村里打听打听。”年长者沉声道,率先迈开步子。

山脚下的村落里,炊烟袅袅升起。几个孩童在泥泞的小路上追逐打闹,看到两个陌生人走来,立刻躲到了路边的草丛里。

村民们对苏瑾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她是观里的道长带回来的。问起具体时间,大家都说不太清楚。

“那丫头可有本事了,”一个正在田间劳作的老农放下锄头,笑呵呵地说,“山神亲自收她做徒弟,还让她当了山神庙的观单呢。上次我家老伴病得起不来床,多亏她给开的药方子。”

“山神?”年轻的锦衣卫忍不住嗤笑一声。

老农却不以为意:“你们外地人不信这个,但咱们这儿的山神可灵验得很。那丫头能得山神青睐,那肯定是有真本事的。”

锦衣卫对山神之说不屑一顾,但关于苏瑾的消息,他们倒是记在了心里。

经过打听,他们得知苏瑾来三玄观的时间并不长,后来被送去青云崖学宫学艺,除夕才肯回老家。

“那姑娘心善得很,”村里的赵婆一边喂鸡一边说,脸上满是慈祥的笑意,“不光帮我们看病算卦,还资助城里的小乞丐读书呢。去年冬天,她还给村里的孩子们做了新棉衣。”

“她的银钱从何处来?”年长的锦衣卫眯起眼睛问道。

赵婆愣了愣:“这个我们哪知道?不过她从不收咱们的诊金,倒是经常接济穷人。”

与此同时,另外两名去找清善的锦衣卫也有了收获。

清善作为见过苏瑾身契的人,记忆力极好,对当年的事记得清清楚楚。他坐在堂上,神色平静地回答着锦衣卫的问题。

“那身契是三年前送来的,具体日期记不清了。”清善慢条斯理地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上面写着她是孤女,由三玄观收养。”

等锦衣卫离开后,一直站在一旁的师爷忍不住问道:“大人为何只说了一半?那身契上明明写着具体来处。”

清善转过身,目光深邃地看了他一眼。阳光从窗棂间洒落,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师爷心下了然,看来大人也对苏瑾的身份有所怀疑。

四名锦衣卫汇合后,一路追查到应天府。本以为能找到苏瑾的家人,却意外查到了谢王府。

这下可让他们犯了难。

“怎么办?”年轻的锦衣卫焦躁地在客栈房间里来回踱步,“咱们本想着查个小道士而已,谁知道竟牵扯到了宗亲。”

“先去拜访谢王吧。”年长者沉吟片刻后说道。

谢王朱子玉对待锦衣卫极为恭敬,亲自接待,让四人都感到受宠若惊。他们本以为会遭到刁难,没想到谢王不仅态度和善,还命人准备了丰盛的酒菜。

“几位大人辛苦了,”谢王举杯相敬,“不知道你们此行所为何事?”

“我们奉命调查一个叫苏瑾的道士。”年长者谨慎地说。

谢王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凝滞,但很快就恢复如常:“苏瑾?这个名字倒是有些耳熟。”

回京复命时,四人不约而同地称赞了谢王的态度。

“谢王可出孝了?”皇帝听完汇报后问道,目光若有所思。

赵威一边给皇帝斟茶,一边笑道:“丧期刚结束,过年还上书请安呢。听说他和世子都在学医,颇有天赋。”

茶香袅袅升起,在殿内弥漫。皇帝轻轻抿了一口,点点头:“给他府上送一盒今年的春茶吧。”

说完谢王的事,皇帝又问起苏瑾的调查结果。

四名锦衣卫垂头丧气,只能如实禀报查到的有限信息。殿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赵威见皇帝不悦,连忙上前一步,轻声建议道:“要不让北缉事司去查查?他们在查案方面更有经验。”

“不必了,”皇帝摆摆手,语气淡漠,“不过是个会些法术的小道士罢了。”

等锦衣卫退下后,赵威立刻去找了指挥使沈通。他的脚步匆匆,面色阴沉。

“那天在我府上,陛下身边跟着的小道姑就是她,”赵威压低声音说道,目露阴狠,“一定要查清楚那张黄符的来历。”

自从那晚的事后,他总觉得皇帝对他有所保留,再也回不到过去的情谊。这种感觉让他寝食难安。

沈通领命后却为难地皱起眉头:“就凭一个名字,怎么找人?三玄观那么大,道士更是数不胜数。”

“蠢货!”赵威怒道,一拳砸在桌子上,“她是三玄观的道士,去礼部查查不就知道了?对了,司天监的孟忠好像也是江西人,先从他查起。”

这一查不要紧,竟真让他们发现了线索。

孟忠确实是三玄观出身,而通过他,又查到了钱铭。

“你早就知道苏瑾的事,为何不报?”沈通将钱铭堵在一个偏僻的角落,质问道。

钱铭额头冒出冷汗,连忙解释自己确实想报,但赵威一直没空见他。他的声音颤抖,眼神闪烁,显然心虚得很。

说着说着,他突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三年前我曾抄过一个苏姓官员的家,他倒是有个已故的女儿,也叫苏瑾...”

沈通眼中精光一闪:“详细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