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 第三百一十二章 看透人心

();

展如明轻手轻脚地上前奉茶,不敢发出一点声响。茶水的热气在空中缓缓升腾,带着淡淡的清香。

“展公公。”皇帝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展如明心头一颤。

他立刻跪了下来,膝盖与地面接触发出轻微的声响。“臣在。”

“你是几岁入宫的?”皇帝的目光依旧停留在案几上的黄符上,似乎对这个问题并不在意。

“回陛下,臣七岁便进宫了。”展如明的声音很轻,却很稳定。

“还记得亲人了吗?”皇帝终于转过头,目光落在展如明身上。

“记得,前些年他们寻来,已经相认了。”说到这里,展如明的声音里带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

“如今在何处?”

“在老家务农,他们是农家人,能有一亩三分地就知足了。”展如明低着头,看不清表情。

皇帝看着展如明已经花白的鬓角,沉默良久。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起来吧。”

展如明恭敬地站起身,却依旧保持着微微躬身的姿态。

陛下掏出仅存的道符,在月光下轻轻摩挲,“你应该知道这黄符的用处。”

“是,当时臣在陛下身边。”展如明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

“那我们便试试。”皇帝说着,将黄符递给展如明。月光下,那张灵符似乎泛着微弱的光芒。

展如明双手颤抖着接过。他能感受到灵符上传来的温度,既不冷也不热,却让他心中泛起一丝异样。

“不必紧张,苏瑾说过,它能看透人心。”皇帝的声音带着几分玩味,“你是真心还是假意,朕都会知晓。”

出乎意料的是,展如明反而平静下来。他抬起头,目光清明。

“能让陛下试探臣的心意,是臣的荣幸。”

皇帝举起主符,对着月光念起咒语。咒语声低沉悠远,在殿内回荡,仿佛来自远古的呢喃。

展如明只觉得一阵恍惚,仿佛灵魂被剥离。他看到了许多画面,有模糊的,有清晰的,却又说不清到底看到了什么。

等他清醒时,皇帝已经收起了符咒。殿内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连烛火都不再跳动。

“不错。”皇帝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许。

回到乾和殿,孙皇后为皇帝更衣。她的动作轻柔,却又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焦虑。

“陛下,这些符咒不过是小道,不可当真。”孙皇后轻声劝道,声音温柔却坚定。

“为何这么说?”皇帝转头看向她。

“人心会变,今日的忠心,不代表明日依旧如此。”孙皇后温柔地说,手上的动作不停,“况且治国之道,不在于一时的忠心,而在于用人之术。”

君王陷入沉思。月光从窗外洒进来,在地上留下一片银白。

他想起方才测试赵威时的结果,心中一阵烦闷。那种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什么不该看到的东西,却又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

孙皇后看出他的心事,轻轻握住他的手,不再多言。她知道,有些话说得太多反而不美,有些事想得太深反而迷惘。

夜色渐深,殿外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皇城的夜晚总是这样,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皇帝站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月亮。那轮明月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人间百态。他不禁想起了苏瑾给他这些符咒时说的话,却又觉得那些话似是而非,难以捉摸。

孙皇后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叹息。她知道,这些符咒带来的不只是看透人心的能力,更是一种无形的束缚。

夜风轻轻吹过,带来一丝凉意。皇帝收回目光,转身走向内室。今夜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皇城中无数秘密中的一个,被时光慢慢掩埋。

朱景轩望向孙皇后的目光温柔似水,眼底流转着期待与柔情。“皇后,你爱朕几分?”这句话出口时,嗓音轻柔得几乎要化在夜色里。

孙皇后正在整理床榻的手微微一顿,抬眸看向朱景轩时,语带羞涩。她低下头,继续手上的动作,轻声道:“陛下何必问这些......”

【皇后的心中,除了给父兄亲眷留下的一隅之外,尽是对朕的爱意。这份情意如同清晨的露珠,纯净而毫无杂质。】朱景轩心道。

“皇后说得对,是朕太过孩子气了。”朱景轩轻笑,伸手将孙皇后揽入怀中。

“陛下。”孙皇后轻声劝道,“治国之道,在于安民,在于政事,而非这些虚无缥缈的玄术。”

朱景轩正要说话,殿内突然响起一声轻笑。

“何人?”他厉声喝问,同时本能地将孙皇后护在身后,手已按上了佩剑。

殿内烛火忽明忽暗,原本紧闭的窗户不知何时大开,夜风吹动纱帐翻飞。一个身形修长的女子,从殿柱后缓步而出,神态从容地行了一礼。

“参见皇帝,皇后娘娘。”女子的声音清朗,带着几分不羁。

“大胆!”朱景轩拔出佩剑,“竟敢擅闯宫禁!”

女子不慌不忙地笑道:“在下今日是特地来送礼的。”

“送礼?”朱景轩冷笑,“深夜闯入皇宫,就为送礼?”

女子不答,只是从殿柱后取出两株晶莹剔透的玉兰枝,每一根枝丫都栩栩如生,在烛光下折射出迷人的光彩。

“这份惊喜来得突然。”他将玉兰枝轻轻放在案几上。

孙皇后见状,不由得轻轻拉了拉朱景轩的衣袖。朱景轩虽然怒气未消,但也察觉到眼前这人不简单,压下火气问道:“你究竟有何目的?”

“陛下不问问另外两件礼物是什么吗?”女子笑着从袖中取出一张单子,“这个意外来得猝不及防。”

朱景轩接过单子,借着烛光细看,只见上面详细记载着大批粮食、布匹和铜钱的数目,数量之大,足以解京城百姓近期之困。

“这些......”朱景轩的声音有些发紧。

“都是实物,就在城外。”女子靠在柱子上,目光温和地看着孙皇后,“娘娘方才的话说得极是,治国之道,不在玄学,而在民心。”

孙皇后闻言一怔,随即问道:“阁下既然听到我们方才的谈话,想必也知道陛下手中那道黄符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