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570章:延光

刘保在王圣家里的生活并不好过。

后者是皇帝的乳母,受到皇帝极致的信任与宠爱,以至于分享了天下之主的威福。

是以王圣面对皇太子,常以“长辈”自居,让刘保呼自己为“祖母”。

已然懂事的刘保不愿意听从,

随他一同来到王圣家中居住的王男、邴吉等人,也为了维护太子的威严,而怒斥王圣:

“君臣上下,本有礼法区分。”

“你是什么人,竟然要做太子的‘祖母’!”

王圣因此大怒,命人将之拖下去殴打。

刘保跑出来维护他们,想用皇太子的身份逼迫王圣退让。

结果却被王圣女儿伯荣一把摁住。

那个凭借母亲,享受了长公主待遇,甚至还能以皇帝的名义,使用天子仪仗返回清河,祭祀皇帝生父刘庆的女子毫不客气的教训六岁的刘保:

“天子视我母为母,如今更是被封为‘野王君’,被你叫一声‘祖母’又如何?”

“我尚且能以天子身份巡览天下,你还端着太子的架子干什么!”

“指不定来日就被废了呢!”

王圣母女时常出入宫廷,同皇帝接触,自然明白后者的心思。

虽然由于权力的争夺,使得她们与同样为家族争权位的阎皇后很不对付,但在废立太子这件事上,双方还是意见一致的。

王氏依附于皇帝,要揣摩他的心意来享受富贵,

阎皇后则希望自己生下的孩子,当上下一任天子。

不行的话,也绝不能让刘保上位!

李氏的死,

她做的很嚣张,不像窦太后那样,封禁了其他人的口舌,让朝野之人不敢提起和帝的生母。

但邓太后怎么会不告诉刘保关于他生母的事情呢?

阎皇后因此紧张不已,对刘保的恨意日益浓郁。

所以,

当一直压制她的邓绥去世,

阎皇后便唆使皇帝,将太子迁移出宫,并疏散邓绥留下来照顾和护卫刘保的人。

……

“你们、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刘保看着自己视如亲人的二人,被王圣的家丁摁在地上打的鲜血淋漓,哭喊的厉害,随后晕了过去。

王圣这才下令放人。

这件事传到臣子耳中,一些人便上疏皇帝,表达自己的不满:

太子是国本,

只要刘保还拥有这个身份一天,任何人都要给予相应的尊重。

怎么可以这样羞辱他呢?

皇帝对王圣这位乳母的宠爱,实在是太过了!

之前就打破常规,给予了乳母爵,让她享受超额的优待,

现在还放任她虐待太子!

这女人以后还会做出什么事,他们简直不敢想象!

才被征辟入朝两年的杨震更是义正言辞,将这两年皇帝掌权后的表现大批特批。

皇帝看过他的奏疏后,震怒不已,扬言要杀掉这个只知道养望,根本不知道君臣忠义之理的老东西。

杨震,

是当世的大儒,有“关西孔子”的称号。

他不同于当今之世,那些事前沽名钓誉,担任官职后便显露本性的士人。

在受不了大司马邓骘的骚扰,答应对方的征辟入朝后,也不因自己和外戚邓氏的关系,而沾沾自喜,为家族子孙谋取利益,

杨震时刻警醒家中子弟,让他们不要因为自己成为了朝廷官员,便无视法度,肆意妄为。

他用当年对企图贿赂自己的官员说的话,告诫子孙:

“天地间的事情,没有什么是绝对隐秘的。”

“天知道它,神知道它,送礼的人知道它,收礼的人也知道它。”

“为了保全家族的清名,为了死后能够得到安宁,不要做让有损良心道德的事!”

因此,

他对作为天下人表率的皇帝,做出违背的行为,十分不满。

他希望用自己的谏言,匡正上位者的过失。

就像前汉的孔光一样。

然后,

皇帝也像前汉的成帝一样,拒绝了他的谏言。

而比起成帝的不耐烦,皇帝心里还有着另外的忧虑:

“这是邓氏对我的挑衅!”

后宫之中,他享受着阎皇后的软玉温香,一边愤怒的说道。

“这些邓氏子,仗着妇人的关系,占据了朝堂的高位。”

“如今我也要提拔自己的母族,给予其族中子弟优渥的待遇,却被他们这样羞辱!”

杨震,

是邓骘三请四催,这才走出关西,来到洛阳任官的。

而邓骘则是皇后的兄长,今汉的大司马,地位显贵。

虽然在大汉三百年的众多外戚中,接受邓绥要求,约束自身不敢作恶的邓氏,犹如一股清流。

但这并不妨碍皇帝像厌恶邓绥一样厌恶邓家。

毕竟嘴上不肯认,皇帝对自己做了什么,心底还是清楚的——

邓太后一去世,

他便迫不及待的改了年号,将“元初”改为“延光”。

随后,

他便清理了邓太后在宫中倚重的宫人助手,并排斥那些由她提拔、重视的官员,转而用自己祖母的宋氏、嫡母的耿氏,还有皇后的阎氏,来填补这些官职空缺。

一时之间,

颇有前汉哀帝重用傅氏、丁氏,以及董氏的气象。

不过在祖母、母亲和真爱的基础上,多加了个乳母罢了。

只是吃过见过的史官却不这样认为。

哀帝大权旁落,

前朝受王莽辖制,后宫受祖母管控,所有的想法和努力都被镇压下去,于是摆烂到了那样的地步。

当今天子继承了今汉开国以来的繁荣,积累下的问题,也多得到邓太后压制。

怎么比哀帝烂得还厉害?

于是他们便采纳时人的说法,在史册中记下:

“今外戚宠幸,功均造化,汉元以来,未有等比”。

之后,

皇帝又将怒火牵连到一直在学宫读书,延续兄弟刘胜祭祀的刘翼身上,将之废为都乡侯,赶回了河间。

只能说,

好在张衡是一名主管技艺的官员,并没有掌握更大的权势,不然也得被皇帝拉入清理名单之中。

“陛下既然生气,何不直接将杨震罢免呢?”阎皇后在旁边说道。

皇帝颇为意动,奈何风声刚刚传出去,便有许多人为杨震发声支援。

这让皇帝意识到自己对臣子也不能做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心里更加不高兴。

对于邓氏,对于杨震这个老学究,对于刘保这个目前仅有的独子,

皇帝都深为厌恶。

“如果想要废立太子,需要先去除邓氏的力量。”

温存之后,

听着阎皇后再次提起的要求,皇帝一边**着她的头发,一边做出回应。

阎皇后有些不满,“这还要我等多久?”

“陛下明明是天子,为什么不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人都杀掉呢?”

留在朝堂上碍自己的眼睛干嘛!

皇帝喜欢她的天真直白,没有跟阎氏多做解释,只是笑着把她拥入怀中。

阎皇后还是不太高兴。

等皇帝没多久便结束动静,趴在旁边睡死过去,阎皇后心里更是气愤:

真是个没用的丈夫!

明明吃了隋国进贡来的补气佳品,还有辽地进贡来的养精药物,却还不能让她满足!

这样子做下去,

她何时才能生下孩子,实现愿望?

当年李氏究竟怎么一下子就中了,生下孩子的?

瞪了毫无所觉的皇帝一样,

阎皇后翻过身去,背对着他睡下。

在此后的日子里,

皇帝贯彻自己的想法,针对起了邓氏。

王圣和阎氏配合他,指使几名服侍过邓太后的宫女诬告邓骘:

“大司马曾与和熹太后商议,想要废黜您,改立都乡侯刘翼的事情。”

皇帝当即派人拿着这份“供词”前往邓骘的府邸,要求其“谢罪”。

邓骘面对着眼前的诬状,只与妻子相拥,仰天流泪说道:

“天子要这样指责我,我还能说什么?”

“我只怕不能保留多久的性命了!”

“妹妹啊妹妹,你那样严格的对待自己,对待我们,为什么却在教养后继者一事上疏忽大意了呢?”

他的妻子则说:“天性如此,奈人力何?”

邓骘便没有再悲泣哭诉,只上疏辞去了自己的官职,离开洛阳,前往封地。

不久后,

得到上面授意的当地县官,来到邓骘家中,对之施加羞辱。

邓骘气的把人殴打了一顿,然后召集自己的妻妾儿孙说:

“回到封地,还是逃不过宫中的压迫。”

“我哪里还能再活下去!”

说完,他便拿出怀中的毒药一饮而尽。

皇帝听说了这件事,只当邓骘这是“认罪伏法”了,仍旧下令追查邓氏子弟“谋逆”之事。

最终,

邓绥的兄弟尽数自尽,

族中子弟多被流放。

生者死鬼都为这一支外戚的命运发出感慨:

“前汉王氏那样嚣张肆意,却还能享受三代人的富贵,以至于有篡夺皇位的王莽。”

“今汉的窦氏,和邓氏情况何其相似,但前者落幕之前,也享受到了一时的无边富贵。”

“邓氏自持尽责,厉行恭谦节俭,是外戚中难得的贤良,结果却落到了这样的下场!”

由此可见,

上天真会开玩笑。

做恶事的即便要受报应,也能在此之前爽快多年,受他人仰望。

做好事的不仅连祖辈传下,自身应有的富贵都无法保全,还要落得比恶者更差的下场。

“这是大汉要亡的预兆啊!”

“完了,都完了!”

阴间,今汉先帝们纷纷抱头痛哭,不愿面对现实。

明明之前的发展,都很好啊!

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还有邓绥的“永元遗风”,

大家都尽到了作为统治者的努力了啊,

为什么短短几年,大汉就沦落成这副模样了?

刘庆缩在角落里不敢说话。

他也没有想过,

自己这一代的兄弟那样友善,性情也称得上温良,怎么会生养出来刘祜这样的家伙。

“难道是成帝转世?”

章帝的长子刘伉一拍脑袋,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不会的,带着罪责转世可不会投胎到富贵人家中。”刘肇当即回道。

别看那些富贵人家天天说着自己有什么累啊苦的,

可对比大部分百姓,还是要轻松许多的。

百姓少言苦累,是因为他们为生活忙碌,早就习惯了忽略它,而不是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累。

酆都法官更多时候,只会让那些带着罪责和记忆的家伙,堕入畜牲道,等他们赎清之后,再饮下一碗忘情水,干干净净的开启新的人生。

成帝那一手埋下前汉覆灭祸根的“功绩”,怎么可能再生于帝王家?

“唉,希望刘保能够长到足够的岁数,并继承大统,革除弊病吧。”

前面为邓绥带领着大汉抗过风雨而欣喜过的光武帝,现在又因为子孙的败家而哀叹起来。

破坏总比修建要难。

他们变成死鬼这么多年,哪里会不懂得这个道理?

民间百姓面对败家子孙,都会感到悲伤,更别说帝王们了。

“刘保……”

听到孙儿的名字,邓绥也跟着沉默,露出思念哀伤的神色。

而今汉先帝们聚集的阴宅外面,

汉太祖刘邦有意路过。

他瞪着眼睛往门缝里看去,看到一群低着脑袋唉声叹气的家伙,便挥了挥衣袖说:

“这群家伙可不像我的子孙。”

今汉国祚延续了快一百年,

若等到刘祜这小子死的那一天,跟着亡了国,那也是回了本的。

想要的太多,

竟搞得死了也忧愁成这样。

经历过亡国苦痛的前汉先帝们也跟着附和,觉得埋在洛阳的后辈就是不大气,看不开。

直到同样路过这里,

听到几个前汉帝王互吹的始皇帝插了一句嘴道:

“既然如此,那把天子的位置,让给西海坐吧!”

“你们不是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吗?”

前汉的对头立马破了防,追着始皇帝就说:

“宋国又不是嬴秦的血脉,你给他们要好处干什么?”

始皇帝无所谓的回道,“虽不是我家的血脉,却也承继了我家的法统,延续了玄鸟的旗帜。”

“何况西海压过中原,这是嬴秦渴求许久的事,我为什么不为之发声呢?”

汉帝们听到他这样说,便继续嚷嚷。

好在汉太祖是真的大气。

他摁住后人,一手一个的拧着对方的耳朵说:

“唉,嬴秦是被咱们赶出中原的。”

“在这种事上,咱们就让让他吧!”

于是这回,

轮到始皇帝红温了。

而伴随着阴间秦汉之争的再次兴起,

从西海宋国远道而来的使者,也跟着甘英进入了洛阳。

他是来给中原天子递交国书,传达“西海光复”这件喜讯的。

当然,

在皇帝赵裕的要求下,

使者也肩负着观察中原风土、今汉国力,衡量两国差距,为日后争夺正统做准备的任务。

“起初觉得不行。”

“但如今亲眼看过了洛阳人物……西海天子的事,也不是不可能啊!”

在洛阳城中转了一圈后,宋使喃喃的说道。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