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个系统做金融 020 分析部的橄榄枝:系统的价值

();

陈帆把手机从裤兜里掏出来,屏幕上的短信还停留在那行数字上。他盯着看了两秒,抬脚上了公交。车门在他身后合拢,引擎低吼着启动。他坐在靠窗的位置,手指在屏幕上滑动,重新读了一遍银行通知——支出一千八百五十元。这笔钱是买扫描仪时刷的卡,设备今天早上已经送到学校宿舍楼下。

他把手机收好,闭上眼。脑子里过的是昨夜最后一次调试系统时的画面:命令行窗口跳出“数据校正完成”,硬盘灯闪了十几下才停下。他知道,从现在起,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第二天一早,他背着包走进分析部所在的楼层。前台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只点了点头。走廊比录入组那边安静,脚步声被地毯吸得干净。他在自己的工位前坐下,主机已经接好,显示器亮着待机画面。

主管十点才来。路过他桌前时脚步顿了一下,“东西带来了?”

“在家备份过了。”陈帆打开陈帆把手机从裤兜里拿出来,屏幕上的短信还亮着。他盯着那行字又看了一遍:账户余额变动通知:支出 1,850 元。这笔钱是买扫描仪时刷的卡,设备昨天才送到楼下,他扛着箱子爬了六层楼。钥匙**锁孔的时候手还在抖,不是累的,是知道这一步跨出去就再也退不回来了。

第二天一早,他拎着包走进海通证券大楼,门卫看了他一眼,没拦。电梯上升的过程中,他摸了摸书包里的U盘,里面存着昨晚跑完的最后一版数据模型。System Node-01已经连上电源,在桌角安静地运转了一整夜,硬盘灯规律地闪烁,像某种沉默的回应。

分析部在七楼东侧,比录入组宽敞许多,墙上贴着几份过期的行业研报,办公桌上堆着打印出来的K线图和财务报表。主管站在靠窗的位置接电话,看见他进来,只点了下头,指了指角落的一张空桌:“先用这台机子,权限下午批。”

陈帆放下包,打开电脑。系统还没给他开通内网账号,行情终端打不开,数据库也访问不了。他早有准备,从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抽出几张复印资料——这是前几天去市图书馆翻《中国经济导报》时抄录的数据,加上自己整理的财政支出摘要和钢铁行业产量月报。

中午饭都没吃,他坐在位置上敲代码。Access界面被拆分成三个窗口:左边是原始数据表,中间是清洗脚本,右边是趋势匹配模块。键盘敲击声不大,但持续不断。旁边几个分析师偶尔瞄他一眼,有人低声说:“新来的?搞什么名堂?”没人回答。

下午三点,主管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你交上来的这个东西,”他把纸放在桌上,“我看不懂那些公式,但标题写的是‘钢铁板块周度异动预警’?”

“是。”陈帆点头。

“宝钢股份列为重点观察标的?”

“根据历史波动率、政策节点重合度和资金流向模拟结果,未来五天存在向上突破可能。”

主管皱眉:“没有实时数据支撑,你怎么算?”

“用过去三周的手工采集数据建模,误差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主管盯着他看了几秒,转身走了。

第二天晨会,气氛变了。

“听说了吗?楼上那个新人写了份预测报告,说钢铁要涨。”

“谁写的?有没有署名?”

“匿名贴在公告栏,署了个代号‘Node-01’。”

“呵,现在连小孩都学会装神弄鬼了?”

“关键是,人家把时间、标的、逻辑链条全列出来了,还附了回测记录。”

会议室里哄笑一片。一个戴眼镜的老分析师站起来,故意提高声音:“我说小同志,你要真这么神,不如预测一下下周二会不会下雨?咱们打个赌,要是准了,我请你吃饭。”

没人接话。陈帆坐在后排,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没抬头,也没反驳。

午休时间,他打开本地模拟平台,新建了一个虚拟账户,输入“宝钢股份”,设定买入价和观察周期,然后把操作记录截图发到部门内部群,附言:“目标已建仓,欢迎监督。”

没人回复。但当天下午,至少有四个人悄悄点开了那份匿名报告。

周五上午,市场平静。钢铁股毫无动静。那个戴眼镜的分析师路过时冷笑了一声:“看来我们的‘预言家’今天失灵了。”

临近收盘前十五分钟,情况突变。

大屏上,宝钢股份成交量陡然放大,买单层层堆叠,股价从平盘一路冲高,最终收涨5.3%。紧随其后,武钢、鞍钢相继拉升,整个板块集体躁动。

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

陈帆没动。他等了几分钟,才当着几个人的面调出系统日志,展示原始文件的创建时间:**周四晚21:47**。又打开另一份文档,是今日各大券商发布的晨报汇总,搜索“钢铁”关键词,结果为空。

主管这时候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速溶咖啡,递给他。“喝吗?”

陈帆摇头。

“明天跟我去分行一趟。”主管靠着桌子站定,“林副行长早上开会时提了一嘴,说想看看你做的这个……叫什么来着?”

“数据分析模型。”

“对,就是这个。”主管顿了顿,“他说,最近在找能做前瞻判断的工具。”

陈帆终于抬眼。

他知道是谁。

上周交接时,主管曾在闲聊中提起一句:“林副行长很看重技术革新,早年还带过金融科技试点。”当时他没应声,只是记下了这个名字。后来翻通讯录,找到了一张旧名片——那是母亲同事的儿子在银行工作,几年前塞给他的,上面印着:**林国栋,海通证券江城分行,副行长**。

原来早就埋下了线头。

下班前,他回到座位,把System Node-01的硬盘拆下来,接入另一台备用机做完整备份。U盘拷贝了最新版本的脚本和数据集,放进书包夹层。他又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在“林国栋”三个字旁边画了一个星号,笔尖压得很重,纸页微微凹陷。

收拾完桌面,他起身准备离开。走廊灯光有些暗,走到电梯口时碰见主管正从茶水间出来。

“对了,”主管忽然开口,“林行长不是随便见人的。你准备一下,别光拿个Access表格糊弄。”

“我不打算糊弄。”

“那你打算拿什么?”

“拿一个能回答问题的东西。”

主管看了他一会儿,点点头,按下了下行键。

电梯门缓缓滑开,陈帆走进去,按下1。金属门即将闭合的瞬间,他忽然想起什么,伸手挡了一下,探身出去,问值班的前台:“明天分行几点开门?”

“八点半签到,九点例会。”

他收回手,站在角落,看着数字一层层跳下去。

走出大楼时天已经黑透。街边商铺亮着灯,对面银行外墙的电子屏正在刷新数据,红绿交替的数字滚动着,映在他脸上。他停下脚步看了一会儿,没有掏出手机查余额,也没有回头再看一眼办公楼。

公交站牌下站着几个等车的人。一辆夜班车驶近,减速靠站,车门打开。

他往前迈了一步,右手伸进口袋,指尖触到那张折叠整齐的行程单——主管亲手写的,写着“分行会议室,九点三十分,林副行长”。

司机喊了一声:“上不上?”

他没答,只把手抽了出来,握紧了书包带,站在原地没动。

车门关闭,车辆启动,尾灯划破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