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子,童子科举忙 第192章 乡试前三题

纸张薄如蝉翼,白如雪。

不愧是顺天府乡试,即便是草稿纸也是如此的质量上乘,更何况是参与乡试的举子。

庄毅一边对草稿纸赞不绝口,一边研墨。

第一场七篇八股文,题量有点大,远不如岁考、科考能比。

磨完墨,把墨条搁在砚台上,庄毅开始审题。

第一题是四书文:孟武伯问子路仁乎。

这是一道很标准的八股题目,出自《论语·公冶长篇》,但这句话不完整,后面还有一句,是孔子的回答。

答案也很有意思,就三个字,不知道。

估计孟武伯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再一次问孔子,孔子才做出正面回答。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回答的依旧模棱两可,孟武伯没再追问。

怎么理解这段话,靠后人的领悟。

朱子在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他说:子路之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无,故以不知告之。

——子路在仁的修养上,属于日月偶尔照临的层次,他的仁心有时存在,有时缺失,没办法确定他当下是否处于‘仁’的状态,因此(孔子)就以‘不知道’来回应相关询问。

到这,算是理解了第一层意思。

接下来,第二层。

同一段落,孟武伯向孔子除子路外,还问了两个人,分别是冉求和公西华。

孔子也给出两个评价,冉求适合做诸侯采邑的总管,公西华适合在朝廷,接待贵宾,和一个与子路相同的结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还有第三层,当今朝廷怎么评价呢。

它给出的答案是,见治世之才易见,而本心之德难全也!

——这是感慨,接着对整个段落进行解释,最后才是总结。

当今儒者,对此的总结:仁蕴于心,人不能知;而才见于外,人所易见。所以兵农礼乐,可以随才而器使之;而求仁之功,则惟在独知之地而已。

强调了儒家‘慎独’的重要性。

理解这些,庄毅提笔蘸墨,便开始动笔。

三贤之仁未可知,圣人于可使中慎言之焉。

这一句是破题,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破题——三位孔门弟子的仁是否达到,我也不知道;圣人也只是从他们各自才华的层面评论,体现了圣人慎言的严谨态度。

破题后,庄毅将毛笔在砚台里蘸了一下,继续往下写:

盖仁之道难言,三子之可使者具在,而仁则皆无以知之矣。

圣人之慎言仁也,即圣人之言仁之。且吾人亦岂能以无本之学,出而为用于天下?

……

甚矣,仁之难也。不然,千乘大国也,家邑之宰至剧也,宾客相望也,如三子者,顾不足多乎哉!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庄毅就将第一篇八股写完。

随后,他把写满字的草稿纸在桌上晾了会,免得墨汁流淌沾染了试卷。

在晾晒草稿纸的时候,庄毅接着看第二道题目。

第二道题:子华使于齐,这是出自《论语·雍也》,孔子在这段说出那句著名的话,君子周急不继富。

就是说,君子有余,是周济急需的人,不是给富裕的人继续增加财富。

如果只看到这一个层面,还是低了。因为针对这个,朱子在他的章句里写了一大段的话。

特别是程子的话,分量最重。

庄毅正回想的时候,一个考官刚好从他的号舍面前路过,看到他写出了一篇八股文,顿时起了好奇之心。

从年龄上,考官可以轻易判断出,这个号舍的考生是庄毅。

因此,在好奇之外,又多了一层期待。

考官知道题目,想看看名扬天下的奇才少年,会怎么破题。

他往号舍边上一站,眼睛就看向草稿,瞬间瞳孔放大,在心里念完后,给出一个评价:看得细微透彻,对于仁道难以两全的地方,也全写出来,以后再有人解题,也不能超过他了。

算了不看了,看多了伤心。幸亏我早就考中进士,否则……考官想想都一阵头皮发麻,溜之大吉。

对此,庄毅完全不留意,一心扑在破题上:两贤之一与一辞,而圣人各有以进之焉。

一边思索,一边泼墨挥毫,庄毅不紧不慢的把第二题的八股文一气呵成的写出来。

做完这两道八股文,看太阳高度,似乎才到中午。

庄毅不着急,先把草稿晾晒,活动下手腕,歇一歇,顺便看一看第三道题。

无论草稿,还是试卷上,都尽量不留墨迹,否则会被认为是你在做记号。情节严重的,还会认为你在搞串联,朝廷发落下来,不死也要半生残废。

这个残废,指的是与科举无缘,算是处置相当严厉。

第三题就有些难度,出自《孟子》,还是名篇。

庄毅构思了半个时辰才开始动笔,就算在写的时候,也比前面两篇慢得多。

只因这题叫:文王发政施仁。

后面还有一句,但没有在题目里,那就是‘必先斯四者’。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想要弄明白它,先得回到什么是‘四者’,这四者指的就是鳏寡孤独,是天下底下最穷的人。

结合起来意思是,文王施行仁政,会优先考虑四类人群,他们是生活最困苦。诗经上说,富人已经够有钱了,还是先考虑穷人吧。

庄毅破题:王政有先施仁心之所及也。

一旦动笔就停不下来,很快就把第三题的内容写出来。

看时间还早,庄毅索性拿出试卷,活动一下手腕,把三篇八股文连题目在卷上誊抄一遍。

抄完,已经日落西山。

庄毅把晾晒好的考卷收一边,草稿收一边,悠闲地吃着食物。

饭后,他感觉有些困了,索性把叠的被子铺开,躺在上面,呼呼地睡了起来。

谁也没想到,天一黑,气温骤降,不少曾经嘲笑庄毅的举子在寒风中打哆嗦,一个个肠子都悔青了。

也因为被子暖和,庄毅一整晚都睡的很香。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