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子,童子科举忙 第183章 神童断案(一)

堂内,两方各执一词。

却又充满了小孩绝望的哭声。

主位上,褚自英眼神如刀,满脸阴云。

“府台大人,你看,这案怎么处理?”庄毅小声开口。

面子还是要给的,至于里子嘛,视情况而定。

“既然鸣了登闻鼓,就该依律处置。”褚自英终于缓过来,“不过我们该从哪查起?”

说着,褚自英忍着巨大的愤怒,低声问道:“毅哥儿,还是你来办吧。”

庄毅想想,低声在褚自英身边说道,“既然如此,暂时不审其他的案子,先去实地勘探一番。”

褚自英目光一闪:“就这么干!”

于是,在当地百姓复杂的眼神中,停止了这一天的审案。

还让姬钰母子、赵子阳各自先回家去,等候传唤。

杨征这时才开口:“哥儿,我们先去哪里?”

“天色还早,我们先去发现尸首的地方看一看,顺便问一问当地的里长。”

无论哪个时空,基层管理都是一件大事,不约而同设了里长。

还设有粮长。

都是出身富庶的家主担任,负责维持治安、催缴赋税等等。

所以,庄毅一行人一边前往上津村,一边派人通知上津村的里长耿顺,到事发地点与他们汇合。

出了西门,先是一大段的平坦大道,然后是崎岖山路。

原本坐轿子和骑**三人,都改成步行。

庄毅边走边计算,从下马步行那刻起,到事发地点,大概有十里山路,大约占总路程的三分之一。

他和杨征还好,到底是一路走惯了。

褚自英就惨,他自从做了官,一般都是坐轿子,早不复当年。

走着走着,就一个劲儿的喘气。

“再难走的路,都可以坐轿子,褚府台干嘛不坐轿?”庄毅脸上挂着微笑。

褚自英摇了摇手道:“不必。本府……我只是年纪大了,比不了你们年轻人。”

其实,真正原因是两个年轻人是骑马来的,山路骑不了,都改成步行,看四皇子都步行,他哪好意思坐轿,只能步行。

他本来还想劝四皇子坐轿子,但是看四皇子的样子,唯庄毅马首是瞻。

而庄毅选择步行。

于是,他只能在两个年轻人身后,带着一帮衙役步行。

与此同时。

曹家击鼓鸣冤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德州府。

因为牡丹花会而松下来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不少官员已经聚集起来,等待着巡抚训示。

巡抚、按察使驻地不在德州府,是为了参加牡丹花会才来的,暂时住在馆驿。

风有些暖,巡抚和按察使在讨论此事,久久没有发话召见,这些官僚只能等在外面,肃立无声。

但明明是温暖时节,一些官员却感到寒冷,甚至魂不守舍。

这些寒冷的,都是按察司官员,冤案发生在他们的辖区,他们是又惊又怕。

更听说,四皇子和神童参与进来,乖乖,那是要直达天听!

所以,都在等消息。

大堂里,巡抚和按察使各自坐着,听着巡按的禀报。

“四皇子、庄毅,已经和褚自英进山勘察,更不妙的是,此事已经被暗中保护他们的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曹瑞为害一方,不少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褚自英当时脑子一热,就判了死罪。现在想来,恐怕其中有不少的漏洞。”

“万一被抓住,那就麻烦了!”

齐地没有总督,只有巡抚,因此巡抚是第一责任人。

他越听,眉头越是紧皱,事情越发的棘手起来。

一旦是冤案,褚自英哪怕是依规矩动刑,都会变成屈打成招!

褚自英出事后,他这个巡抚,怕是要做到头。

“怎么办?”巡抚一时没了主意。

但更多的是想把责任扔给按察司的人,他们才是核审的人。

在本朝,州府县判的刑案,都上交给按察司复核,核实没问题再上报刑部三核。

出了这么大的事,刑部责任最小,他们的责任最大。

不然,要按察司干什么!

“眼下,只有派人催促刑部赶紧核实,赶在牡丹花会后,就把曹瑞结果。”巡按给出了一个方案。

巡抚摆手:“不行!死刑只有在秋后,皇上亲自勾决才执行,哪能随我们的意思。”

“办法倒是有的。”按察使小声道,“圣上最是看天意,如果我们把泰山地震与死刑连在一起,说不定能过关。”

“话虽如此。”巡抚开口,“这案子,皇子已经在查,皇上会杀了曹瑞么?”

听到此处,巡按说道:“巡抚大人,按察使大人,曹瑞也不是一个善茬,为了不让他出狱后报复,只能试一试。”

“那就干!”巡抚咬牙。

曹瑞为了放印子钱和开赌坊,没少往上给好处,事发后,是褚自英坚持治罪。

要是事后查明,这厮是冤案。以他睚眦必报的性格,大家都讨不到好。

因此,弄死他,对大家都有利。

巡抚当即提笔给京中故旧写一封信,并让家人带上纹银千两,去见北党领袖袁崇桂。

袁崇桂的亲信之一,正是钦天监的监正。

搞点天象示警,对于钦天监来说,是顺手的事。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巡抚决定亲自出面,参与审案。

一是掌握情报。

二是顺便拖延时间,等到皇帝圣旨一下,任谁都没法改变。

山里,上津村。

庄毅一行人来到河边。

河边的沙土,有明显的痕迹,虽然乱七八糟,但说明这就是秦城尸首被发现的地方。

再看河水,流的并不是很急。

庄毅让衙役砍了根长树枝,他把树枝**河里,发现越往河水中心越深。

但是,再深都只能到一个大人的腰部。

名符其实的小河。

“大人,上津村里长来了。”一个衙役禀报。

在他身后,站着一个衣着锦绣的中年,正躬身作揖。

“小人耿顺,拜见府台大人。”

“耿顺。”褚自英指着河边量深浅的庄毅,“他问你什么,你就如实回答。”

耿顺一怔:“是。”

庄毅听到对话,就把树枝给杨征,让他量着玩。

然后,转身看向耿顺问:“我看河对面似乎有条路,是不是有人经常走这里?”

“是。”耿顺回应,“不止这一条路,往上走,还有条路,也是这样。”